什么是接喻修辞手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什么是接喻修辞手法

[定义]比喻的一种,即承接性比喻。几个比喻连用,后一个喻体是在前一个喻体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联喻、贯喻、叉喻、派生喻。

[例释]从前后比喻的内容的关联性看,接喻主要有两种关系:

(1)前后比喻之间密切地顺承,这是接喻最常见的内容关联。

例1:他那松软的床榻皱皱巴巴,犹如波浪,我深深陷在浪谷里再也不肯起来。(陈染《沉默的左乳》)

例2:灯光在竹绿中自由来去,挥洒四方,如同月亮钻过树林,在草地上写下温情的诗句,我追着月亮走,月光穿透我……(张抗抗《幔亭山房梦游》)

例3: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例1前一比喻是明喻,后一比喻是借喻,后一喻体“浪谷”是承接前一喻体“波浪”而来,二者有着密切的顺承关系。例2前一比喻是明喻,后一“月亮”、“月光”是顺着前一比喻而来的借喻。例3前一比喻是明喻,后一比喻是暗喻,前后也有着顺承关系。

(2)前后比喻之间有着包容关系。

例4:如果把一份畅销的报纸比喻为一个人的各种器官的话,那么新闻部是这个人的心脏,财经部是肝脏,文体部是肺叶,机动记者部是肾脏。副刊部呢,它充其量不过是胆囊或脾脏……(迟子建《第三地晚餐》)

例5:莽苍苍的西非洲大陆又摆在我的眼前。我觉得这不是大陆,简直是个望不见头脚的巨人,黑凛凛的,横躺在大西洋边上。瞧那肥壮的黑土,不就是巨人浑身疙疙瘩瘩的怪肉?那绿森森的密林丛莽就是浑身的毛发,而那纵横的急流大河正是一些隆起的血管,里面流着掀腾翻滚的热血。(杨朔《菠萝园》)

例4以“一个人的各种器官”喻“一份畅销的报纸”,进而以“心脏”、“肝脏”、“肺叶”、“肾脏”、“胆囊或脾脏”喻报社的各个部门,前后喻体有着包容的关系。例5“望不见头脚的巨人”的比喻,又生发出关于巨人身体各部位的联想,形象地表现了西非洲大陆的生机活力,蕴含的巨大能量。

接喻还可以从是否由同一类型比喻相接来分。

(1)不同类型比喻相接的接喻。如例1、2、3。

(2)同一类型比喻相接的接喻。

例6:满子觉得,他这个家,像个鸟笼,他好比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柳叶翠鸟;他又觉得,这个家像一只麦秆编成的蝈蝈篓儿,他好比被捉进篓里的小绿蝈蝈。(刘绍棠《蒲柳人家》)

例6后两个接喻,各是由两个明喻连接而成。“他好比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柳叶翠鸟”,是顺承着“他这个家,像个鸟笼”而来,“他好比被捉进篓里的小绿蝈蝈”是顺承着“这个家像一只麦秆编成的蝈蝈篓儿”而来,前一比喻是后一比喻的基础。

接喻的几个比喻之间还可以穿插其他描述性文字,虽然从形式上看,承接得不太密切,但从内容来看,前后还是有着密切的承接关系。

例7: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该把留学这事忘了。像曹元朗那种人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钱锺书《围城》)

例7这段文字中,后面的比喻都是承接“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而来。“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是明喻,由此连接出以下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比喻。“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是引喻,以“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为喻体,引出本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其中“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又是缩喻,喻词不出现,本体“博士硕士”与喻体“这些微生虫”以并列的形式形成复指关系。“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该把留学这事忘了”是倒喻,喻体“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在前,本体“留过学的人也应该把留学这事忘了”在后。“曹元朗那种人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是明喻,本体“曹元朗那种人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在前,喻体“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在后。喻体中还套着一个明喻,“自己的脸”是本体,“文章加了密圈”是喻体。

[辨析]接喻与连喻。见“连喻”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