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仿拟修辞手法
[定义]模仿现成语言形式,置换或增减其中的部分构成元素,使现成语言形式以陌生化的面目出现,实现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仿”和“拟”为同义语素,其中“拟”除了包含“模仿”的意思以外,兼有“设计”之类的意思,所以,仿拟是一种模仿性的修辞设计。
[例释]按照仿拟的模仿手段,可分两类:
(1)置换模仿。置换被模仿的原型语言单位给定形式的部分构成元素,构成新的修辞形式。
例1:食全食美(美食广告)
例2:该出脚时就出脚。
例1“食全食美”模仿成语“十全十美”,通过“食shí”——“十shí”的谐音置换,完成从源语到目标语的修辞建构。利用人们对源语的语言记忆,重建修辞化的目标语。因此,“十全十美”虽然没有出现,仍然会引导人们对“食全食美”的语义理解。例2根据电视剧《水浒传》中《好汉歌》的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置换其中一个词,临时仿造,成功地传递了球迷对足球队员果断射门的期待。
(2)增减模仿。增减被模仿的原型语言单位给定形式的部分构成元素,构成新的修辞形式。
例3: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例3根据现成语言形式“钱不是万能的”,增加部分语言成分,临时仿造。仿造之前和仿造之后的语言单位,隐含着不同的价值预设:“钱不是万能的”,价值预设是一个肯定判断——“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价值预设是对一个否定性话语的肯定判断——“没有钱是可以的”。因此,“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是从另一个认知方向对“钱不是万能的”进行修辞化重构。
仿拟的被模仿形式叫源语或原型语言单位,仿造的成分叫目标语。在具体语境中,源语和目标语可以同现,称明仿。也可以只出现目标语,隐去源语,称暗仿。但隐去的源语,仍然作为潜在的意义参照,引导人们对目标语的认知。
例4:你的工作是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
例4中“为人民币服务”的源语是“为人民服务”,源语没有出现,但会以潜在的方式引导人们对“为人民币服务”的认知。这通常有一个前提,即隐去的源语是社会知晓度和流通度较高的话语。
被模仿的源语,可以同时通过置换模仿和增减模仿,生成新的话语。
例5: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被模仿的源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通过形式的局部置换,生成“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通过符号增添,生成“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仿拟的源语和目的语都包括两部分:X和Y,其中X是可变成分,Y是不可变成分。可变成分是目的语相对于源语的更新元素,以此确保仿拟的能产性;不可变成分唤起源语的语言记忆,以此引导目的语的语义理解。一般来说,仿拟的可变成分是显性的,语义变化比较容易观察到;仿拟的不可变成分的语义变化是隐性的,不易观察到:
例6:军事入侵→生物入侵→语言入侵。
与“入侵”相邻的可置换语言单位是可变成分,“入侵”是不可变成分。不可变成分“入侵”的语义变化不容易观察到:例如(军事)“入侵”具有[+武力+强行]等语义特征,(生物)“入侵”的[+武力+强行]等语义特征消失,(语言)“入侵”的上述语义特征为[±武力±强行]:如果语言“入侵”借助军事入侵等非自然力量,则具有[+武力+强行]等语义特征;如果语言“入侵”是不同语言碰撞的自然结果,则具有[-武力-强行]等语义特征;
仿拟在不同的层级单位,可以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仿体等,可参见各条。
部分研究者认为仿拟的下位层次还包括仿调。对照仿拟的定义和特征,仿调作为仿拟的二级条目似可再斟酌。(详后)
[辨析1]仿拟与戏拟。都有“模仿”的语义特征。区别是:
(1)表面上,仿拟和戏拟都是“拟”,但这两个“拟”的语义特征不一样。仿拟和戏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运作方式:“仿”和“拟”是同义语素,仿拟的“拟”除了具有“模仿”的语义之外,兼有“设计”的意思,这种“设计”可以理解为重新建构,所以,仿拟是一种模仿性的建构手段。“戏”和“拟”不是同义语素,戏拟的“拟”的“模仿性”语义已经弱化,强调的是它的“设计”意义,这种“设计”和“戏”的语义互相投射,重在解构,所以,戏拟是一种颠覆性的解构手段。戏拟以戏谑性陈述解构庄严性陈述,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较多地表现为对曾经影响当代人生存的正统意识形态的调侃式告别,带有某种嬉皮色彩。
(2)仿拟的模仿性建构偏重于改造现成话语格式的形式要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式错误,然后才去追寻形式错误中的理据;戏拟的颠覆性解构偏重于置换现成话语的意义指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式完好,但实际所指已经被偷换,借此达到拆解意义、甚至掏空意义的目的。例如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革命”的解释是:“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只保留了“革命”的符号形式,“革命”的语义内容已经被阿Q进行了个人化的改造:从被压迫阶级的集体行为,变为个人行为;从夺取敌对政权,变为掠取个人财物;从解放生产力,变为释放个人欲望;从建立进步的社会制度,变为编织个人化的乌托邦神话。阿Q对“革命”之后个人利益再分配的想象,与“革命”的目的和纪律相悖。这种对“革命”的狂欢化戏拟,依托着“革命”的符号形式,但是已经远离了“革命”的含义,并且解构了“革命”的语义内容。
(3)仿拟置换或增减源语(仿拟原型)给定形式的部分构成元素,依托源语的意义;戏拟依托源语(戏拟原型)的形式,颠覆源语的意义。戏拟借用他人现成话语,只是借“形”,即依托现成的话语单位。解构他人话语的意义,才是戏拟的实质。如下页图。
(4)由于仿拟依托源语的意义,仿拟对仿拟原型的认知框架依赖性较大,从仿拟原型到仿拟的完成形态,认知主体处于相同的经验平台。由于戏拟只依托源语(戏拟原型)的形式,颠覆源语的意义,戏拟对戏拟原型的认知框架依赖性程度不强,从戏拟原型到戏拟的完成形态,认知主体处于不同的经验平台。因此,戏拟的认知难度一般大于仿拟。
仿拟的认知前提,预设了仿拟原型的存在。“阳谋”的认知前提,预设了与“阳谋”语义相关的“阴谋”的存在,而且,“阴谋”的认知模型被强制性地转置到了仿拟的完成形态上。从表达者说,它是主体经验系统中的仿拟原型激活了仿拟的完成形态,“阴谋”的认知参照,激活了“阳谋”的修辞建构。在戏拟中,从认知原型到当前认知,思维运作轨迹不明显,思维跳跃跨度较大,戏拟原型的意义参照,认知引导功能较弱,不能确保戏拟完成形态的意义自明性。
(5)仿拟是在原结构框架内填补某个空符号,原结构框架对空符号的接纳,可能是封闭性的,也可能是开放性的。戏拟主要表现为对戏拟对象在意义上的解构,解构的路径是多维多向的,因而戏拟是开放性的召唤结构。
仿拟对空符号的接纳,是开放性,还是封闭性,与替换符号和被替换符号在逻辑和语义上的限制有关,即:
(a)替换符号和被替换符号在逻辑上是否同属一个上位概念。
(b)替换符号和被替换符号在语义上是否同属一个没有其他可能性的反义义场。由于仿拟中的替换符号是话语主体主观设定的,又由于词汇系统中多义词的存在,所以仿拟对象对空符号的接纳,究竟是封闭性,还是开放性,需要一个补充条件。
(c)替换符号和被替换符号在逻辑上共同归属的上位概念层次越低,对空符号的接纳,呈现封闭性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替换符号和被替换符号在逻辑上共同归属的上位概念层次越高,对空符号的接纳,呈现开放性的可能性越大。
在仿拟中,不管是对空符号的封闭性接纳,还是开放性接纳,都是在原型语言单位的结构框架内完成意义的重新建构。而戏拟重在对原型语言单位的意义解构,重新生成的戏拟的语义是开放性的结构。
例7:对于一些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志还是要团结,要注意政策界限。他们还是好同志,他们还是爱国的。他们毕竟还是回来了嘛。不回来也可以爱国嘛。许多外籍华人还不是我们的朋友?要允许人家的思想有一个转变过程。要善于等待。一个月认识不了可以等两个月,一年认识不了可以等两年嘛!无产阶级为什么要怕资产阶级呢?东方为什么要怕西方呢?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怕资本主义呢?我看不要紧张嘛。我们的力量是强大的嘛。政权,军队都在我们手里嘛。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嘛。连蒋经国我们也要团结嘛。我们欢迎他们回来走一走,看一看,看完再回台湾也可以嘛。当然,这不是偶然的。我们越是实行开放政策,就越要界限分明……。(王蒙《冬天的话题》)
小说从讨论洗澡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还是晚上,引发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又引发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单位领导为此传达了文件讲话,例7是讲话的片段。这个讲话是作家王蒙虚构的,它戏拟了一套权力话语,这些话语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但话语的意义已被解构。这段话的原初形态,作为戏拟对象,可以根据多重意向进行多重解构,而不会封闭于任何一个经验通道。它可以用在任何场合,却任何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涉及,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家批判的不是这种话语本身,而是生成这种语言的土壤。与其说这是对某种语言方式的戏拟,不如说是对某种生存方式的戏谑性嘲讽。
类似例7的例子在一些辞格研究成果中被归入仿拟的下位类型——仿调,其实上例不是模仿源语的语调,而是戏拟源语的意义。因为如果删除上面这段话中所有显示语调的语气词,话语的意义没有变,修辞功能也没有变。可见,语气词不是这段话的意义承载体,语气词也不能决定上面这段话的权力话语特征。更重要的是,仿调像仿拟的其他下位类型一样,只能局部模仿,如果全部模仿,则不再是仿拟。而标记语调的语气词不可能拆散了局部模仿。例7作者是把不同语境中的权力话语连同语调抽离出来,重组成一个语言拼盘,赋予它与原初意向不同的意义,完成了对话语原初意义的解构。它不符合仿拟的定义,也不符合仿拟必须依托源语的意义这一重要特征,而符合戏拟的形式和意义特征。因此,一些被认为属于仿调的修辞手法,其实是戏拟的研究对象。而仿调,作为仿拟的一个下位类型,能够成立的理由似不很充分。
[辨析2]仿拟与引用。都是对现成话的局部或全部借用,区别是:
(1)仿拟是将源语形式的熟知化转变为目标语意义的陌生化,把源语的权威重建为目标语的权威。引用是利用源语的话语权威,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
(2)仿拟以源语结构形式为基础,将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目标语与源语之间往往产生意义上的差异。引用旨在援引他人言论、现成文献说明观点,表达感情,基本保留源语的原义原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