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人类社会的权威

信仰

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在与别人合著的一本书《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B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文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

这段话,描绘出一位研究事物运行规律的科学家心中的一幅美好蓝图,在那里面人们接受承认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深奥的事实真相,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带着极度兴奋的心情去迎接全新的人类大纪元。到那时,不仅在人类的灵性和精神世界出现了足够多的现象和证据,就连科学界也认同了千百年来某个被不少人一直怀疑的认知结论——我们是受造之物。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界的巨匠,也并没有否认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回答了人类世界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回答,代表着一个人信仰的主要属性。如果你相信人是被创造出来的,而非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那么你的言行和生活就会带有很明显的自我约束的痕迹。你不会放纵自己的私欲和恶行,因为你相信,人类肉体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永远的死亡,另一种形式的生命能量会在那之后继续进行。你想让那个过程变得如同你得到的启示或潜意识告诉你的那样。你会选择坚持忍耐,克服恶劣环境和人生的苦难,去服从冥冥之中某种力量给你的指引,并在其指引下走完有限的生命历程,然后安静地进入另一个世界,以一种全新的能量形式继续你的生命。

如果你相信人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人就是动物的一种,应该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各种快乐,那么你的生活状态就可能会完全不同。你可能很少会去关心别人的境况和感受,因为你认为那些和你无关,只有满足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事情。生命的终结,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你满足了多少,收获了多少,都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才能实现。如果抱着这样的认知和观点,人们就会很容易变得贪婪且无所畏惧。你会利用各种机会去满足自己无穷尽的欲望要求,哪怕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手段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样的人不相信人死后还会有另一个世界,他们不害怕死后的惩罚会是真实的,或者说他们不害怕“地狱”,准确地说应该是他们不相信“地狱”。

或许一个人根本就不曾想过“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枯燥且困难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她)能够完全摒弃心(大脑)中某种声音或意念对他(她)的指引和约束。在他(她)的意识深处,很有可能仍然相信人是有灵性的(一种不同于有形物质的能量),甚至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偶然的,看似繁杂混乱的世间万象,其背后都有神秘力量在主宰和操控。

但无论人们如何对待这个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都将成为他(她)的信仰——一些为自己解释世界和人类的认知或结论。

信仰与宗教

信仰是人们解释世界和人类的认知或结论。信仰的基本内容往往都要涵盖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人类究竟从哪里来?最后要到哪里去?另外,信仰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一个人会常常感到不如意和痛苦,究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等等。

为什么我们看到不公平、残暴和欺诈时会感到难过和恐惧,当感受到爱意时却会身心愉悦?仿佛我们的肉体并不能代表生命的全部。随着肉体的死亡和腐朽,一个人就真的完全消失了吗?带着这些无穷无尽且难以解答的问题,人们总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现某些经典(宗教教义)。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其核心教义当中都有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和描述。找到了经典上的答案,人们开始慢慢地不再恐惧了,有信仰的人通过宗教逐渐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同某种神秘力量进行交流,精神方面的痛苦也相应地随之减弱。所以,信仰的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消除人们的精神痛苦,为相信它的人指明生命的方向和终极意义。

那宗教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信仰的一种方式,人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寻求想要的答案。在找到或接近想要的答案后,通过反复实践这种答案所要求的礼仪式样去不断坚守和践行自己的信仰,并且期待着自己信仰蓝图之中那最后属于自己的允诺,无论何种礼仪式样,这份允诺基本上都会和喜乐幸福有关。而通常意义上的宗教,就是这些给人们解疑释惑的答案及其所要求的礼仪式样的总称。宗教的实质是人的信仰,是人们对自身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的认知或结论,人们通过宗教活动来强化这样的认知和结论。

宗教对信仰来讲,就像是水杯和水的关系。杯子是宗教,水是信仰,我们手中握着水杯,但干涸的心想要的却不是杯子,而是里面的水。

信仰与科学

信仰是人们在解释这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或结论,是人们为了追求理性和消除痛苦而自然产生的。也可以说,人有多么理性或者多么痛苦,就会有多大的力量去寻求信仰。有很多人想要知道,一个人活着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人会痛苦一辈子吗?还是坚守良善、忍耐付出之后,我们都会得到幸福快乐?

带着这样的问题,人们开始了自己的信仰之路。起初人们都是通过想象或精神探索去寻求信仰,但慢慢地,相当数量的人,会用较为理性的方式去求证心中的问题和答案。他们用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分析验证这个世界的本源和规律;换句话说,他们试图用人类的智慧解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用人类自身的能力去解决我们所有的麻烦和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被这样的人看到,他没有简单地解释为这是上帝的安排——那个苹果就是要在那个时候落在那个地方——而是开始理性地思索。他开始用“为什么”去探究疑惑,正是这个理性的“为什么”,让人们找到了全新的方式去寻求信仰,这种全新的方式因为有推崇理性和分析论证的特点,通常被人们称作“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处理问题的人们,完全不同于用宗教教义和主观感受来解释世界的宗教人士。大部分科学研究者不否认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他们也不排除上帝根本就不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只是用理性的方法进行能满足需求且合乎逻辑的研究分析,用科学的结论来回答、解决人类寻求信仰过程中的诸多疑惑。历史上曾有科学家用自己的方法研究得出人类是从某种生物进化而来,而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也有科学家用自己的理论试图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因为他认为宇宙和人类并不需要由上帝来创造。从这个角度看去,我们可以说,科学其实是在证明宗教的真伪,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对信仰的需求。信仰告诉人们的认知和结论,可以让一个人在克服困境和苦难时连接到所需要的强大能量,用科学的方式寻求信仰,也正是人们理性探索某些问题认知结论的过程。宗教是信仰的一种方式,与其相对应,科学也是人类满足信仰需求的有效方法,两者都是人类信仰的载体和平台。

类似于宗教与信仰,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人们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像通过宗教那样来透过科学弄清楚自己想要明白的问题——这个世界和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宗教教义告诉我们的是真的吗?

宗教与科学

人类寻求信仰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欲望,信仰告诉人们的认知结论,可以让人类的这些好奇和欲望得到满足。信仰就像一块硬币,人们找到了信仰,就像得到了一块能够满足心灵需求的硬币。这块硬币会让人们明白自己所渴慕的问题的答案——我们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或者我们是从某种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另外,我们还有其他多到数不清的问题,都需要这枚硬币来解答。比如,当我睁开眼睛时,冲着我微笑,喂养我、爱护我的人是谁?为什么我的心中会有爱的感觉?为什么有爱才会感到幸福?

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求知欲,便是信仰的萌芽,人们在满足这种求知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关于信仰,人类世界流传下来的有很多经典(如圣经、古兰经、佛家经典、神话传说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在寻求信仰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两大类,它们就像信仰这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研究分析,去发现并揭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内部规律。这类方法因其倡导理性,所以硬币的这一面就叫做科学;在硬币的另一面,人们用通过口舌相传的权威经典所得到的直觉和感应,或者未知世界的启示,来给自己解疑释惑。这类方法可以称作感性的方法或宗教的方法,于是构成了信仰硬币的另一面——宗教。

宗教与科学是人类在试图解答与生俱来的那些疑惑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宗教与科学有很多不同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格格不入的,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两种方法在终极目标上的一致性——它们都是为了解释人类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欲望。人类也正是在满足自身特有的这种求知欲的过程中,用所得出的认知和结论来慢慢形成自己的信仰。尽管这两种方法在很多时候就某些问题曾得出过不同的结论,但迄今为止,人类世界还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认知结论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科学界的“难题”

科学界是一个探究世界本源与规律的领域,在这里汇集了很多高度理性的人类智慧。但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的地方,却出现了十分难以解释的现象,几乎成为科学界的难题——绝大多数的著名科学家都相信宗教。尽管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在不断努力用自己掌握的科学计算工具和理论模型去探究论证宇宙万物的本源及规律,并试图否定宗教在这些问题上给人们留下的感性且不确定的预言性结论。但遗憾的是,科学界至今还没有人能够从逻辑和理性的角度彻底否定宗教的存在根基和教义体系。

某宗教刊物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人类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共评选出学术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639人,其中无宗教信仰或宗教意识淡薄的获奖者只有21人,而信仰各种宗教的却有618人。这样的数据告诉我们,20世纪前半叶在人类社会的600余位学术精英当中,有大约97%的人相信人类自身并不是世界的主宰,相信人类无法仅仅依靠自己获得幸福和快乐。或者说人类无法仅靠自己得到救赎,人们要想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实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必须要顺从自己心中信奉的特定对象——一种不同于人类所能直接感知的客观物质的能量存在。人们通常称其为神、主、真主或佛,等等。

对于上述数字得出的结论,另外两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牛顿和爱因斯坦,也可以作为例证来说明。

牛顿认为上帝支配着太阳、行星和彗星的运行,他相信是上帝定下了宇宙万物之间的规律。而爱因斯坦则把宗教放在很崇高的位置上,他曾说:“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间找到一个没有自己宗教感情的人。”“在我看来,一个人信仰宗教,他就摆脱了自私的欲望,全神贯注追求崇高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科学离开宗教就像瘸子,宗教离开科学就像瞎子。”他还说过他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也就是说,他不否认非人格化的上帝是存在的(上帝不具有人的模样和特征,以不同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客观存在)。

这些事实说明,科学巨匠们在认真理性地探究分析宇宙规律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出人类社会宗教的合理性。尽管这一结果明显违背了挑战权威、尊重事实、理性推理的科学精神,但却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在人类社会流传已久的许多经典古书当中,有人类无法证实也无法否认其真实性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像预言一般,不断地验证着人类世界的发展变迁。

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名叫《推背图》的预言书,书中用插图和文字注释的方式,预言了作者著书之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人说,书中所言与其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只是偶然巧合,不足为奇,但也有人认为并非那么简单。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预言是一位圣人将要出现,他(她)会使人类世界变得和谐,迎来“天下一家”的局面。

还有一本在东西方都广为流传的经典——《圣经》,也同样预言了人类世界最终要进入末世,救世主弥赛亚将拯救世人,引领人类建立新世界,开创新纪元。在伊斯兰教的经典中,同样有与此类似的预言和论断。佛家的经典中也有提到末法时代,到那时弥勒佛要下凡拯救世人,带领人类脱离苦海。记载有相似内容的古文书籍还有不少,诸如《梅花诗》《马前课》等,这些书中某些预言的内容相似度也让人感到惊讶。

如果说,一个民族聚集的区域或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出现了多个同样内容的预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预言是源自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人,所以这样的预言是不可靠的,事实真相会证明它的荒谬性。但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样的末世和拯救世人的伟大人物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内出现的预言,它几乎是来自全人类的声音。这样的认知和结论究竟从哪里来?宗教界各有各的解释,但结果却非常相似——人类要被一位伟人救赎,他(她)是能够连接未知世界神秘力量的“普通人”,有叫他(她)“圣人”的,也有叫他(她)“弥赛亚、耶稣”的,还有叫他(她)“弥勒佛”的……无论人们如何解释他(她)的到来,最终他(她)都要来拯救世人,引领人类走出末世的灾难。

“上帝粒子”的发现

曾经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打过一个赌,一位说物理学中某种粒子在现实层面不可能被发现,或者说这种粒子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位认为,这种粒子最终将被科学技术证明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赌注是100美金,他们打赌的结果是前者输掉了这100美金。因为2012年7月4日,在一个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实验中心,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这种粒子。该实验中心CMS实验组发言人称:“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后,超出误差5个标准误差,即99.99994%的可信度,按照顶夸克的前例,这就是发现粒子!”预言这种神秘粒子存在的两位物理学家,也在2013年被授予物理学世界级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以表彰他们“理论性发现了一种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亚原子粒子质量的起源,最近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和CMS实验所发现的预测中的基本粒子对其进行了确认”。这种粒子还以其中一位物理学家的名字进行命名——Higgs bosons,又叫“希格斯玻色子”。

这种神秘的粒子,究竟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通俗地讲,首先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客观存在。其次,自然世界的物质只有和它结合之后,才会有质量。最后,它的出现应验了不少物理学家之前对粒子标准物理学模型的预言,他们认为这个模型当中还缺少一种粒子,只有发现这种粒子,之前的标准模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去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奥秘。因此,也有人称这种被人类发现的粒子为“上帝粒子”。

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对人类的信仰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就像是在人类信仰这块硬币之上,隐隐地刻画出了一个景象——在我们肉眼所见的宇宙之中,很有可能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却充满力量的未知世界一直存在。

人的“灵魂”是否存在

既然科学研究描绘出了一幅让人憧憬想象的蓝图,那我们就可以沿着科学指引的方向,继续探索生命和自然界的奥秘。

科学界对“上帝粒子”的研究说明,凡是有质量的物质,其中都有这种粒子场的存在,否则这种物质就不会有质量。那么我们人呢?在我们身体内是不是也有一个可以赋予我们生命和灵性,让我们变得有质量的力场呢?如果存在这个力场,那么它和人类世界几千年来一直传说的灵魂世界有什么关系吗?对于这些问题,虽然科学研究目前还不能给我们准确的答案,但人类的宗教教义却清楚地告诉我们:人都是有灵魂的,人的肉体会腐朽,会变得没有质量,可人的灵魂不会消亡,还要继续存在下去,或是接受审判,或是经历因果循环的报应。

在圣经里有这样的说法:灵(魂)有出于神和鬼魔之分。鬼魔(邪恶)之灵一旦控制了一个人,这个人就会作恶多端、不知羞耻,也常常表现得无所畏惧,专做伤害他人、欺诈暴虐的事情。但出于神的灵(魂)会引导人们自觉抑制人性之恶,处处显现爱心,服从权威、遵守规则,不做违背良心(来自人类未知世界的律法)的事情。当一个人感觉做了“亏心事”(违背良心的事)的时候,他(她)的内心就会感到痛苦,甚至有时这种痛苦会驱使人们终结自己的生命。人类在违背良心之后,为什么会感到痛苦?这也是一个科学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问题。不过在宗教教义当中,我们却可以得到启示——这是因为人触犯了来自未知世界的律法,或者说违反了灵魂世界的规则而受到的惩罚。所谓的“宿命”,也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在某种力量的安排下,按照既定却看不见的模式在运行的。

那么,人的“灵魂”存在吗?宗教界对人有“灵魂”的结论肯定且毋庸置疑,并且科学界至今不但未能否认“灵魂”的存在,还发现了类似“灵魂世界”的粒子场。不过与此同时,极力否认“灵魂”存在的人也在坚持认为,根本就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人类“灵魂”的存在,所以它是不存在的。

假如“灵魂”是不存在的

与人的“灵魂”相对应的,是包括骨骼、血液等有形物质在内的“肉体”。如果灵魂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只剩下这样的肉体了。所有的生命现象就只能解释为肉体的机能,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全部人类情感和思维活动,都是源自肉体本身,没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因素。

如果这样,和人的灵魂世界密切相关的上帝、真主、佛等就应该也不存在,并且也有人不遗余力地想要证明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有一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学者,试图用自己的理论证明神灵是不存在的。他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因为存在像引力那样的定律,宇宙能够从无之中把自己创生出来。自发创生是存在实在之物而非一无所有,是为什么宇宙存在,为什么我们存在的原因。不必要祈求上帝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换句话说,他认为宇宙不是神灵创造的。

如果灵魂和神灵这些看不见的能量都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仅仅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被人类的科学研究所发现和总结)在自然运行,那么关于人性的邪恶与善良,便无从评判了。肉体的机能无所谓对错,这是由自然的或物理学的规律所决定的,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凡是欲望都要满足才行。因为肉体的机能是由它自身的自然属性和规律所决定的,没有什么良心道德,也没有来自未知世界的律法。肉体机能的扩张(欲望的膨胀)和满足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类似“灵魂”所为的“利弊对错的价值评判”。

如果真的如上所述,那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一定会冲突不止、混乱不堪。因为有一个道理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明白——人性存在天然的缺陷,人们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必定会影响伤害到同胞的利益。并且人类由仇恨而导致的凶残暴虐,依靠自身也是无法克服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会让不相信灵魂和神灵的人感到困惑,那就是人类会“痛苦”——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便满足了他(她)肉体的所有欲望需求,也仍然可能出现的感觉,这种感觉甚至会让人难受到驱使自己终结生命。如果人的生命只是由肉体组成,或者说肉体就是生命的全部,那么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人们应该正常无异才对。可在很多时候,人类的痛苦丝毫不会因肉体欲望的满足而消减衰退。这便是在假定灵魂和神灵不存在的前提下,人类无法解释的事情。

宗教教义中的“灵魂”

人类所研究掌握的科学技术与原理,目前还不能解释人类的“灵魂”是什么。不过,最前沿的物理科学发现,却很有可能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带着对“灵魂”的内心疑惑,人们会在更深层次上思考: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破译了灵魂之谜,就可能意味着人类世界的发展变迁将从那时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仰是人们在给自己解疑释惑的过程中得出的认知和结论,因此关于“灵魂”的认知也是人类信仰的重要内容,并且“灵魂”在各种宗教教义当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记载。

圣经上有这样的记载和描述:创2:7说:“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在约19:30说:“将灵魂交付神了。”在徒7:59司提反临死前也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在传12:7说:“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在太10:28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

在古兰经里有这样的句子:他们问你精神是什么?你说:“精神是我的主的机密。”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古兰经17:85)。人们到了死亡的时候,真主将他们的灵魂取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当他们睡眠的时候,真主也将他们的灵魂取去。他已判决其死亡者,他扣留他们的灵魂;他未判决其死亡者,便将他们的灵魂放回,至一定期。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39:42)。

关于人的“灵魂”,在人类信奉的各种宗教理论当中还有其他的描述和记载。虽然形式各异,但有一点却十分相似,那就是它们当中绝大部分的教义或理论均认为人类除了有形的物质化肉体,还有更重要的、可以影响控制肉体的非物质化的“灵魂”存在。

“预言”是不是真的

人类通过科学研究所掌握发明的技术和仪器设备,现在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言很多事情。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太空卫星传送的图片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人们可以用相关的科技和历法知识,精确计算出某时某地日出的具体时刻;人们可以借助超声波设备探测孕妇体内胎儿的性别……诸如此类的预言还有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可以让人们准确地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或许,相当数量的人会持有这样的观点:上面这些现象不能称作预言,它们是人类发现的科学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结果,而预言应是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主观论断,常常会显得很神秘。持这种观点的人,会把科学规律同各种“预言”体系严格区分开来,并以审慎质疑的态度去对待宗教“预言”。

宗教预言都有什么呢?它们应验过吗?不同的宗教预言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带着对未知世界的疑惑和好奇,绝大多数人类都对宗教预言有着非同一般的关注与热情。下面是一些宗教经典中记载的预言内容:

圣经《启示录》:“(19:11)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19:13)他的名称为神之道。”“(19:15)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19:16)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22:13)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伊斯兰教《艾布达吾德圣训》:“先知穆罕默德说,救世者麦海迪出自我的宗室,他额宽鼻高,在位期间世间充满公道,如以前充满不义一样。”

佛家预言佛历三千年时代,优昙花开就象征着转轮圣王如来出世。《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法华经·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看到这些预言,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期盼这样的事情。尽管无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但人类由于自身难以克服的痛苦和恐惧,都在不约而同地等待这样的时刻到来。尽管没有直接明了的证据证实,但不同的宗教教义却给出了极为相似的预言,难道这些都只是偶然和巧合?

举足轻重的“信心”

人们都明白,“信心”对一个人做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虽然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有信心,最终就有可能实现目标。一件事情做起来不难,可如果做事者丧失了信心,那么十有八九这件事就会失败,达不到预期目的。对于“信心”,没有哪个正常的成年人会不知其为何物。绝大多数人都会把信心描述成一种感觉,一种伴随人们说话做事、让人通过作为或不作为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

科学是如何解释这种感觉的呢?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只能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人类的心理现象。当人们按照科学的理性和逻辑进一步考证信心究竟是什么的时候,科学反倒无法回答了。信心有形状吗?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吗?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类物质和它有什么区别呢?人的意志又是什么?意志和信心长得一样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都会让科学无从着手、解释乏力。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人类自身还是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都认可人类的信心是一种存在,它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那么,信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因为有信心的感觉,人们有时会有,有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信心是来自人类的未知世界吗?它和人类的生命是不是同属于我们未曾探明的另一个空间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翻阅一下经典:

《圣经》(太8:10)耶稣听见就稀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林后13:5)“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帖后3:2)“也叫我们脱离无理恶人的手,因为人不都是有信心的。”

凭借经典对信心的描述和解释,我们对信心的认识就比仅靠科学来理解有了更多的体会。信心对我们人类来说,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很有可能来自我们未知的世界。它们就像“上帝粒子”一样存在着,对我们人类发挥着巨大、不可估量的神奇作用。

信心是什么

信心对人类来说,它的作用十分重要和直接。一个人如果说话做事有信心,那就意味着这个人的言行会显得很有“底气”——一种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做过的事必会实现目标的自我信任感。这种信任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感觉,而后在其巨大的驱动作用下,让拥有它的人在说话行事时表现得与众不同,并且会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他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会让周围的人不知不觉地关注他(她)、跟随他(她)。

那么,信心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像空气一样的东西吗?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的物质吗?还是如同科学理论解释的那样,信心只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源自人体器官的功能,人人都会有?无论人们说话做事应验成功与否,有没有信心无关紧要,只要努力付出,每个人都会成功。一个人做事没有达成目标,不是因为他(她)没有信心,而是自身努力和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即便信心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上述推理和观点非常严密,没有不合理之处。一个人搬不起一块超过其体重的巨石,难道会因为他(她)有了更大的信心就可以搬起来吗?按照科学的逻辑,他(她)搬不起这样的石头,是因为客观原因——他(她)的肌肉收缩能力无法擎起石头的重量,而不是信心。信心和搬起石头,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这时让我们做一个科学式的假设,假设我们人类说话做事,如果想要应验成功,都必须拥有来自身外某个未知领域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会被人们清晰感知到的信心。当这种能量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人的能力便会越来越强大,以至于他(她)可以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完成任何他(她)想做的事情。有些人一定会说,这完全是空想,是主观猜测,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但科学的精神是不要迷信任何未经证实的权威结论,那么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之前,为什么就要否定它的存在呢?“上帝粒子”在没有发现之前,不是也有人论断它是不存在的吗?但现在它真的出现了。我们人类应该带着科学的理念和思维,小心地求证,谨慎地怀疑,没有证据之前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什么东西。大地震之中,一位瘦弱的母亲为了救出废墟中的儿子,居然挪动了200斤重的水泥板,只有肌肉的力量,没有信心,可能吗?

信心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应该冷静一些,用心感受一下,然后再做回答,这才是真正明智和科学的做法。

有了信心就会收获希望

对于人类的信心,我们目前无法理性客观地描述,也没有证据证实信心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什么地方。感性地说,人类的信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化能量。虽然信心没有物质化的形态和特征,但这种能量的确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类生命的轨迹。因为一旦人类有了信心,希望便会充满人的心灵。

希望是什么?这又是一个难题,是一个我们无法准确描述解释的对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希望好像是不存在的,因为希望同信心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希望和信心却也好像空气一样,对于人类不可或缺。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期盼什么,没有了信心和希望,它们都会变成让人痛苦的事情。当一个人有了信心,他(她)就会被力量感充满,这种驱使你去说、去做、去耐心等待好事情发生,让人积极振奋的感觉就是希望。希望是信心带给人们的感觉,希望会促使你做成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位病人有了信心,他(她)的心中便会有让疾病痊愈的希望,信心和希望会让病人感到有力量,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脾气,让自己变得乐观豁达。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病人都会很快有所好转。不过,一个人躯体上的病痛究竟能不能痊愈,应该这样描述:有了信心和希望,就有可能治愈。但如果病人没有信心和希望,无法得到信心希望的指引和支撑,只剩下药物和医疗措施时,哪怕付出再高昂的医疗成本,病人也不会痊愈,因为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不舒服的感觉萦绕心头,甚至出现越医治越严重的现象。

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心和希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信心和希望就像一对亲密的孪生兄弟,有了信心,只要你不舍弃它,就一定会有希望。信心从何而来?人类的科学理论目前还不能准确解释。但人们感受到的希望,以及伴随希望而出现的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却都是因着信心而来的。

有了信心和希望以后

对一个人来说,无论他(她)要做什么事情,除了付出必需的肢体劳动以外,还要有内心里的一些感觉(希望),才能最终促成这些事情的成功。这些感觉是怎么来的?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目前还无法进行客观描述,也不清楚人类的这些内心感觉究竟是不是不具有形态的非物质化存在或者一种人类未知的能量所带来的。科学界没有证据来证明它们的存在,所以倾向于认同人类的内心感觉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只是人的心理现象,或者称作人体器官的功能。

但这些所有正常人都可以清晰体会到的感觉,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是那么强烈和深刻。一位获得人类社会顶级体育赛事冠军的运动员,你若问他(她)是如何攀登上这项运动的巅峰的,答案多半是坚持:坚守心中的某种感觉,并用这种内在的感觉激励自己不断突破超越,直至成功。不光是体育竞技活动的参与者,几乎所有人都需要这些感觉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去成千上万遍地练习。几乎人类社会在所有的劳动创造领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感觉(希望),都潜移默化地驱使人们不断取得成功,实现心中的目标。

按照宗教教义的解释,人类的信心源自某种能量(人类称这种能量为神、上帝、安拉、佛等),有了信心的人,只要继续相信这是来自造物主的恩赐,就会感知到未来的美好愿景,进而迸发出自身的力量去进行肢体或智能方面的重复练习与劳动付出。在信心的指引下,人们会朝着心中的目标和方向义无反顾地坚持努力下去,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走进造物主透过人的信心所应许的美好愿景之中。

当人们有了信心,且相信这种不可名状的非物质化存在是一种对自己有益的客观能量时,就会获得积极振奋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做希望。希望可以让人类在心中呈现出美好的愿景和图画,并激发出人类自身的能量,这种能量在信心和希望的驱使下是极其强大的。信心、希望以及人们自身迸发出的能量,会让拥有它们的人做出让其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当一个人的信心、希望和自身的能量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对外展现出强大力量时,它们的融合体就是人的意志力,人们也常常把做出丰功伟绩的人称作是具有惊人意志力的人。

信心是怎么来的

信仰是人类满足自己内心疑惑的认知和结论,这些认知结论给人们解释了诸如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感到痛苦等所有人类迫切关心的基本问题。有信仰的人会坚守这些认知结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抵御诱惑,努力遵守信仰埋植在心中的隐性规则——道义和良知,并等待最后的幸福时刻。在这个过程中,有信仰的人,或心中有答案的人,便常常会有一种感觉,一种坚信他们所相信的愿景必定会发生的信任感,而人们的这种感觉好像来源于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存在的名字叫做——信心。

只要你相信某些认知和结论(或者说只要你有信仰),你的心中就会有信心。只不过这里的信心,会随着一个人信仰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一个人相信人类是受造之物,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当中还有神灵世界的存在,那么绝大部分持有这种信仰的人心中都会怀有敬畏之心。持有这种信仰的人的心中会很自然地埋下规则(道义和良知)——一些内在的、无形的却可以约束人们心灵和行为的意识——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怎样可以让人得到幸福快乐,怎样会使人痛苦。这些看似很难有准确答案的事情,都会因为有了信仰而清晰可见。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这个宇宙之中有神灵世界的存在,而是相信人的生命只是肉体组织和各种人体器官机能的综合反映,那么这个人在平日的言行中也会表现得有信心。这种信心在很多时候会让持有这种信仰的人变得无所畏惧,他们会很勇敢地想要征服大自然。但他们的心中没有敬畏感,取而代之的是征服的欲望;他们的心中也没有约束自己的规则和禁忌。这里的信心也应该是一种存在,但这样的信心明显不同于上面的信心。虽然不同,但信心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些不同的存在都可以驱使人的心灵和行为。

在我们人类社会,还有其他类型的信仰,还有很多解释人类内心疑惑的认知和结论,相信这些认知和结论都会引来信心,但不同的认知和结论也会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信心。我们基本可以确认一点,那就是只要你有信仰,就会有信心。或者说,只要你相信,就会有信心。

信心与“正负能量”

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后,科学的发达与咨讯的丰富使得人类在应对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和困难时,显得越发游刃有余。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源自人类自身,且让人束手无策的矛盾和问题。这些让人类痛苦不已的事情,并非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和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残忍、暴虐和冷漠,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恐惧孤独,无法快乐。

将可爱的小猫虐待致死,然后放在母猫的身边;偷盗轿车后发现车内有婴儿,便将其掐死埋藏于雪堆;残忍地挖出幼童的眼睛,并遗弃案发现场;为了复仇,将手中的砍刀砍向无辜的儿童;为了钱财,残害老人小孩,迫使他们乞讨;因为信仰不同,便互相征战,涂炭生灵,将同胞处决……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每一幕都让人类的心灵抽搐痛苦,不能自已。究竟是什么让人类世界出现了如此悲惨的撕裂?是什么蒙蔽了人类的心灵,将仇恨与冷漠深深地埋植在他们心底?人们依靠科学和理性去发掘这一切的原因,却找不到答案,无法解释这些人间悲剧。

感到痛苦的人开始在痛苦中沉重地思考,也开始去区分标记导致人们言行出现差异的不同能量,并为他们感觉到的能量冠以不同的名称。迄今为止,人类感知到的这些能量主要有两种:一种可以使人们感到轻松,充满力量感,也会让人流下泪水,获得幸福感,人们把给人带来这些感觉的能量标记为正能量;另一种则会让人感到紧张、压抑、气愤、猜疑、积聚仇恨、挑唆暴力,人们把这些让人觉得痛苦的能量标记为负能量。

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些能量理解成上面所阐述的信心,人类都是因为相信了某些认知、结论,而相应得到这些认知、结论所连接的信心能量。因为信仰和相信的认知、结论不同,人们便会获得不同的能量,让人开心舒适的就是正能量,让人嫉妒、愤怒、心生仇恨并变得残忍暴虐的就是负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在人类身上都表现为信心,它们是某种形式的存在,是由于人们相信的认知、结论不同而得到的迥然不同的信心能量。

相信那种感觉 就能得到“正能量”

我们每个人都会给自己接触交往的人,留下一些感觉和印象。有的人让他人觉得心里喜悦、舒服,而有的人却让他人紧张、生气,甚至是害怕恐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我们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解释这样的现象,即便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也无能为力。

既然是没有定论的问题,那我们不妨凭借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假定这个问题的答案:让他人觉得喜悦、舒服的人身上,拥有的是正能量——一种类似于“上帝粒子”的存在,正能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并且影响人类和世界的能量。这种能量以“信心”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拥有它的人们身上,它会让人们脸上洋溢笑容,心中充满喜悦和热情,善良淳朴而不失智慧。并且这种能量还可以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它,相信它的存在,进而拥有它。从形式上看,起初拥有它的人,随着和别人的交往,慢慢地受到许多人的欢迎。朋友越来越多,相信他的人越来越多,说话做事也和他越来越具有相似性——他们都看重善良、诚信和博爱等让人喜悦舒服的品质。

身上拥有正能量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特别的,他们身上拥有的是一种让人喜悦舒服的能量,这种能量主宰着拥有它的人们的一切。并且正能量还可以让拥有它的人避开灾祸,避免和带有负能量的人深度交集,在与负能量发生冲突时,用克制宽容的方式绕开它,保护身上的正能量不被负能量侵袭和同化。

然而,上面的假设推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目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还无法证实其内容是真实存在且发生作用的。人们用自身的感官所能证明的,仅是充满正能量的人们心中都对人的某种感觉或状态深信不疑,他们会主动强化自己身上能够和这种感觉相匹配的言行,并不断地去努力“做好人,做好事”。

即便仅仅有感官的证明,我们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一个人有对正能量的信仰(也可能这个人并未意识到自己信奉的是正能量),相信某些认知结论带给自己的感觉,他(她)就能以“信心”的方式得到正能量,从而表现出让人喜悦的强大力量。尽管这样的假设和推理听起来有些像幻想和猜测,但也比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直接否定它要科学理性得多。

“负能量”是怎么来的

按照上一节的假设和推理,常常感觉生气、愤怒、嫉妒和恐惧的人们身上,应该带有完全不同于正向能量的“负能量”。这种能量同样也是类似于“上帝粒子”的存在。和“正能量”相似的是,它也会影响并控制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走在大街上,如果两个拥有正能量的人无意相撞,两人可能都会友好地道一声对不起,然后互相帮扶,善意地解决彼此的物质损失,最后结果是双方顺畅地离开那里。如果是两个拥有负能量的人相撞冲突,情况就可能变得非常糟糕。首先,会有一方大声叫骂“眼瞎了”或是更加不能入耳的话语,进而对方也开始叫骂,然后冲突升级,出现暴力伤害甚至造成生命危险。这些是正常合理的分析,没有夸张。但如果情况是一个拥有正能量,一个拥有负能量的两个人相撞,结果就有可能产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两人身上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强弱不同。很强的正能量会始终采取克制、宽容的方式来避免负能量的侵袭(负能量会让人失去理智),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有力的防卫措施,避免损失扩大,有力地震慑负能量,从而迫使负能量让步,使矛盾问题得到解决。可是如果当事人身上的正能量不够强大,一旦遇到更强的负能量,拥有正能量的人很快就会变得冲动、愤怒,不再克制、宽容,不再相信人的善良,从而使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迅速离开,使负能量乘虚而入主导双方用本能解决问题,事情的结局就会变成刚才第二种情况分析的那样,很可能以血腥收场。

按照上面的假设和推理,既然正能量对人类社会秩序如此重要,那么负能量又是怎么来的呢?它也是因信而来的吗?我们目前仍然没有直接证据来证实。我们能够感知的是,让人们感到生气、愤怒、嫉妒、恐惧的负能量或拥有负能量的人们都不相信人类的善良和情感,他们的心中常常充满了仇恨,这样的状态导致他们在遇到矛盾问题时会作出消极的解释——负能量会认为对方充满敌意,不是好人,并且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正能量会认为每个人都有缺陷,应该宽容谅解,虽然人无完人,但人人都想做好人);认为仇恨和暴力攻击才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否则自己就会受到损失和伤害。但他们无法明白的是,当他们这样做了以后,自己的损失却更大,心灵或肉体都会有痛苦感。而那些拥有正能量的人们没有选择用暴力伤害来解决矛盾冲突,最后除了物质和肉体上的损失,他们的心灵不会痛苦。原因就在于,与拥有正能量的人不同——拥有负能量的人不相信正能量会给人带来益处,他们相信负能量会给他们想要的。他们因着相信负能量带来的感觉,而不断强化与那种感觉相匹配的言行,最终他们也会被负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引向痛苦——一种心灵的创伤状态。

人为什么会“痛苦”

肉体上的创伤会流血,有时会很痛,严重的肉体创伤可以危及人的生命。但人类心灵上的痛苦虽不会流血,却同样可能使人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这种痛苦的结局有时不仅是结束生命,还会因自己的痛苦无处宣泄而伤害无辜。因此也可以说,人类心灵的痛苦远比肉体的创伤更让人难以承受。

虐待——这样一种让多数人感到难过的行为,在心灵痛苦的人群当中却是司空见惯的。伤害自己、他人、无辜的弱势群体,甚至是弱小可爱的动物,都是他们减轻痛苦的方式途径。尽管这样的人行径恶劣,但在遭受社会谴责惩罚的同时,他们也应该得到人类同胞的同情和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同胞会如此痛苦,以致让他们选择残害弱小无辜者的生命?为什么他们的心中感觉不到人类因爱或被爱而激发出的美好情感,无法愉快地与他人分享交流,彰显出更多的人性之美?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心中有挥之不去的痛苦,那么这些痛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是排斥伤害的。他(她)不会轻易伤害自己和他人,遇到矛盾冲突时他们总是寻求互利双赢的解决方案,营造出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因此他们的心中很少有痛苦的感觉。不过当一个人开始不相信正能量之后,他(她)就会慢慢地被负能量侵袭,身上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弱,以至于最后正能量无法控制并影响他(她)的言行。因为失去了正能量的指引,他们开始无节制地顺从自己的本性和欲望,他们的心中会因此产生痛苦感。引导怂恿人们肆意满足本性欲望的就是负能量,负能量可以让人屈服于自己的本性欲望,做出伤人害己的种种恶行。

如果人们能够坚持相信正能量,再苦再难也要坚守对正能量的信仰,那么负能量就不能趁虚而入,就无法蛊惑人心,并控制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人们的心中会拥有正能量给人们的讯息——哪些话、哪些事我们可以说、可以做,哪些则不可以。坚守正能量的人们心中都会清晰地感知这些规则和底线,通常它们也被称作是道义或良知。一个人违背道义、良知去说话做事,便是他(她)痛苦的根源。人类的道义或良知源自正能量,相信正能量的人都能感知到并且会努力自觉地遵守它们。遵守道义、良知的人们不论身份地位、贫穷或富有,都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不会感到长久的痛苦,也不会轻易伤害生命。

一个假设 一种信仰

人的信仰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目前还无法用科学直观的资料数据来证实和演绎,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信仰的对象。但经过理性的假设、分析、推理,可以得出关于人类信仰的一些概念——从静态角度讲,信仰指人们在解释世界和人类自身过程中得出的认知或结论;从动态的过程来看,信仰是人们对上述认知、结论的信奉和遵守。

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假设,假设下面这些内容是成立的——人类的生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形的肉体,另一部分是看不见的、无形的非物质化存在,这种存在又叫做灵魂。两者以某种人类迄今还未洞悉的方式紧密结合着,他们的结合与互动构筑了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迸发出人类的生命能量。并且在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之中,还有十分强大的类似灵魂的非物质化存在,这些非物质化存在所形成的能量足以控制我们整个人类。在灵魂和这些非物质化存在之间,会有沟通和能量的输送,这些能量可以主宰人的生命。在灵魂和这些非物质化存在的沟通过程中,人类的信仰——人们所信奉和遵守的认知、结论——起到了连接点的作用。你相信什么,你就会连接到什么样的能量以及输送能量的非物质化存在。这些能量在和人类灵魂的交流互动中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依据内在感受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能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的能量——让人们善良热情、幸福快乐的能量;另一类是负向的能量——让人们愤怒、仇恨、嫉妒、痛苦,能让人满足欲望,却不会幸福快乐的能量。

如果上面描述的结论是成立的,我们对这个结论的信奉和遵守便成为一种信仰。选择相信这个假设的结论,并崇尚正能量(正向的能量)的人,会因为信念(相信正能量会让自己幸福快乐)使自己的灵魂生命连接到发出正能量的存在,进而将自己的肉体生命也交予其主宰(这种存在的能量十分强大,以至于可以控制人类的想法意识和言语行为,只要人们相信这种存在会让自己幸福,愿意将自己的欲望要求全部交其掌管)。与此相反,崇尚负能量的人,其灵魂和肉体则有可能连接到负向的能量,进而被其控制。

不同的信仰和能量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信仰问题。什么是信仰?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你相信什么,或你心中的事实真相是什么,并且你也愿意心甘情愿地信奉和遵守这样的认知、结论。

你可以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一切,是上帝在掌控着一切,有关于你的一切上帝也已安排妥当,你需要做的只是信奉遵守上帝默示给你的良知和道义就行了。

你可以相信人是由低等生物通过某种方式进化而来的,人与自然没有什么奥秘可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已。人类无须信奉遵守良知和道义,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根本不会有什么末日审判与救赎。

你还可以不去考虑你需要相信什么,你应该做的,只是顺从内心的指引。无论创世论还是进化论,活着并且幸福快乐就是满足。

不管信与不信,做为一个人,他(她)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疑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会渴慕幸福?我该怎样才能幸福……”带着这些疑惑,不论你信或是不信,主动思考还是被动接受,人都要面对信仰的难题。因为人人想要幸福,而信仰是人们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有了信仰,就会有信心,有了信心,便会有希望。信心和希望能激发出人类自身的巨大能量,他们融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强弱则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功。

在人类信仰的过程中,信或不信的认知结论充当了连接点,它们可以让一个人连接到未知世界中类似“上帝粒子”一样的能量。根据这些能量给人的不同感觉,它们被区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连接到人类的这些能量都表现为人的信心,但因为“正负”不同,信心也会随之显示迥然不同的方向,信心带来的希望也会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信心、希望及其激发出的能量所形成的意志力,也会体现出“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巨大差异。这些不同方向和目标的意志力,给人们带来的或是有益的结果,或是让人痛苦的伤害。

权威是什么

权威是什么?很少人去深究这个问题,但每个人都能感知到自己的周围是否存在权威。通常情况下,当人们感知到权威存在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人或物品上,因为这些人和物给了人们很强烈的感觉——他们承载传递了某种能量,而这些能量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原始权利,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些能量的载体可以是教皇、牧师或圣经、古兰经、佛经等。他们所说所做的,或是由经文记载下来的内容,对大多数相信他们的人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其关系就好比罗马教皇与天主教徒一样。

但这些人和物还不是人们心中的权威。一个人心中的权威,实质上应该是这些人和物所承载传递的某种能量,这些能量可能是像“上帝粒子”一样的非物质化存在。当一个人感知到了权威的存在,会意味着什么呢?试想一下,有一位你非常敬佩的人,是你眼中德高望重的人物,当你遇到困惑和难题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听到他的观点意见?你眼中的他(她),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也是权威的化身。他(她)对你的认可,意味着你的做法正确合理,你对他(她)的自觉服从,也意味着你相信的某些认知、结论在他(她)的身上得到了更好的诠释。换句话说,一个人对权威的服从,也就意味着他(她)遵从了自己的信仰。你会因为相信和服从权威得到信心能量,进而做成你想做的事情。并且顺从真正的权威,也会让人觉得心安理得,远离痛苦。如果一个人违背了权威的默示或要求,就说明他(她)违背了自己的信仰,这个人会良心不安,会自我谴责。人的良心是什么?良心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信仰感知(连接)到的权威对人类的默示或要求,也可以说,良心就是权威放在人类心中的“律法”。

人类目前掌握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完全破译权威究竟是何种形式的存在。但自然科学界的最新成果却给了人们启示,“上帝粒子”的发现,让人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权威是人类信仰的终极目标,或者说人们相信的认知结论(信仰)所连接到的非物质化存在,是一片浩瀚的未知领域。这里的能量千百年来,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给人类以启示,让人们通过信仰获取信心、希望和力量。这样的假设如果成立,就可以说明人类社会流传下来的经典和神话传说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全部来自这片人类未知的领域。权威就是人们通过信仰连接到的并自认为是最强的能量,而且因为人类的个体差异,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会连接到不同的能量,信奉其为自己的权威。

权威的作用

一个人如果感知到自己的周围存在权威,那么不管这种权威是体现在某些人身上,还是在经典书籍等其他形式的载体之上,在权威面前他都会表现得十分虔诚和顺服,因为人身上的信心、希望和力量都来自于自己所信奉的权威。信服权威意味着可以从权威那里得到信心能量,而违背权威的默示或要求则意味着要接受来自权威的惩罚。下面,我们仍然用假设推理的方法来分析说明这样的可能性。

假定我们人类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类似“上帝粒子”的存在,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存在称作“灵魂”。人的灵魂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一个人的生命原动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欲望需求(人的原始权利)。正如本书第一篇章中论述的那样,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意愿去做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便是一个人的原始权利。不同的人会想拥有不同的权利或自由——有的人想这样,有的人想那样。这种差异性的根源,我们也假定是来自我们身上未知方式的存在——灵魂。不同的灵魂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灵魂的人们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矛盾冲突。争斗、拼抢、彼此伤害等人类社会的残酷和暴行,无不因人的各种欲望,也就是不加约束的人的原始权利而起。并且人类不会因为外在力量的制约而轻易放弃这种权利,因为一个人灵魂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表面上,一个人迫于恐惧可能屈服于某些力量,但是一旦遇到适当机会,他(她)是一定会奋起反击的。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灵魂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很难实现长久和谐的稳定,因为每个人的原始权利都因着各自灵魂的不可征服而无法约束。所以,《利维坦》当中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并不是戏言。

不过,上述境况会因为某种能量的介入而变得大不相同,这种能量比人的灵魂要强大得多,这种能量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可以让人的灵魂感到痛苦。人们感知到这种能量且视之为权威时,便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原始权利约束起来,从而自觉接受权威的指引和要求,权威也会以未知的方式给信奉的人们以信心(能量)、希望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连接灵魂和权威的是人的信仰——对某些认知、结论的遵守和信奉。权威对信徒的指引是通过默示的规则来实现的,这种规则被权威以无形的方式印记在人的灵魂之中,这些规则被称作人类的“良心”。

这样的假设推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来证实,但也不应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断然否认。在看得见的宇宙之中,还存在一个看不见的、类似“上帝粒子”一样存在的未知空间。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并相信,来自这个空间的权威对人类社会十分重要,其中对我们人类来说,权威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规则(良心)的方式让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始权利,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具备可能性。

“正能量”

很多人都在追求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状态。正如某个国家的独立宣言所言——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自由)。怎么样才能幸福快乐?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人不想得到幸福快乐,不管你拥有什么,是权力、金钱还是名誉地位,都不能直接等同于幸福快乐。幸福快乐的感觉和一个人的灵魂有关,和一个人的信仰有关,更和一个人所信奉的权威有关。

但凡幸福快乐的人,其身边的人大多会用一个很特别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给人带来的感觉,那就是这些人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那“正能量”究竟是什么呢?目前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宗教教义中并无明白解释,想要直接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难度也很大。不过,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下“正能量”都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身上被认为有“正能量”的人们,通常都是喜欢微笑、容易相处的。他们对人友善,乐于助人,不轻易发脾气,除非极端情况,否则不会用言语或肢体去伤害他人。他们不太与人计较物质利益的得失,常常感恩尽责,用心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

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让人们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你很少会紧张、生气或有猜疑和戒备的心理,你通常都会觉得你对他(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这种感觉或许从你看到他(她)的微笑,或者从他(她)和你说的第一句话开始就产生了。你会相信尊重他(她),你会愿意和他(她)合作沟通,一起工作学习,共同创造价值。这样的人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在他们的周围,分享快乐,化解忧愁。久而久之,和这些人交往的人们似乎都拥有了“正能量”,他们的说话做事与心态气质都有了某种相似性,原因就是他们都拥有了“正能量”。

一位年长的环卫工人,捡到了年轻大学生的钱包,并主动联系了失主。在失主到来之前,这位老人坚持等候在原地,尽管天在下雨,但他一直等到那位大学生的到来。看到站在雨中等候的老人,丢钱包的姑娘哭了,哭得不能自已。这时,这位老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充满了“正能量”,并且从那以后,老人身上的“正能量”也会影响到丢钱包的姑娘,她也会像老人一样去帮助别人。

凡是感受到“正能量”的人们,基本上都愿意把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主动置于“正能量”的影响作用之下,愿意相信、服从“正能量”给他们的指引和要求,并藉此得到幸福快乐。也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类都愿意相信“正能量”,相信“正能量”可以给人幸福,并且认为“正能量”才是人类所处时空之中最强大的能量。因此,“正能量”就是追求幸福快乐的人们所信奉的权威。

“正能量”带来的“爱”

追求幸福快乐的人们常常享受“正能量”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他们视这种能量为自己的权威,相信并顺从“正能量”对他们的指引和默示。在“正能量”的“牧养”下,他们常常喜乐平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相信并拥有“正能量”的人们心中会滋生出一种感觉,一种益人利己、让人身心愉悦的奇妙感觉,人们常常把这种感觉叫做“爱”。有了“爱”,一个人距离生命的终极目标——幸福也就不远了。

那“爱”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我们人类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但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知到“爱”的神奇。

“爱”会让你发自内心地去微笑,让你学会如何善良,懂得怎样坚强;让你包容宽恕、摒弃仇恨,却能智慧勇敢地保护真相、捍卫公义,坚定地相信服从“正能量”的启示与指引。

“爱”是神奇而美妙的,无论你遭遇多大的创伤,只要还有“爱”的感觉,你都能很快地恢复并痊愈。虽然有时肉体的伤害可能无法还原,但“爱”一定可以让你的心灵伤口(灵魂伤害)消失不见。

“爱”还维持了人类的亲密关系。父母子女的亲情、人和人的友情、异性的爱情,无不由“爱”促成。常常感受到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才能长久和谐,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

“爱”可以化解人类社会当中的所有矛盾和纠纷。人类的仇恨怨气,如果通过以暴制暴来发泄,将冤冤相报无时了。因为人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每个人的原始权利会想要不断地征服对方、消灭对方,以致出现无穷无尽的彼此伤害。可是一旦仇恨的双方感受到了“爱”,化干戈为玉帛便不再遥远。

“爱”对人类的意义作用,远非上面描述的几种情形所能涵盖。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的“爱”,都是“正能量”带给人类的奇妙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能量”最大的特征就是“爱”,或者说“正能量”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爱”,一种能让人最终体验到幸福快乐的“爱”。

有爱的人是善良的

相信“正能量”并视其为权威的人,可以通过这种信仰,把自己连接到“正能量”那里,自愿遵从“正能量”对他(她)的启示和指引。“正能量”会以良心道德的方式引导人的灵魂,进而规制约束人的言行,使人们不去做伤害他人的事。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感觉给了我们指引,让我们保守自我,不去行恶。是“正能量”带给了我们“爱”,一个人有了“爱”的感觉,也就预示着他(她)拥有了“正能量”。

那么有爱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爱的人心中想的常常是他人的利益和好处,他们不愿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关心他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群,不计较个人的物质损失,只愿亲人朋友幸福安康。

一位幼童被汽车碾压,路过的十几位路人,都冷漠地走过,无动于衷。从人的权利角度来看,人们的确没有义务去做救助幼童的事情,也没有人或权力机构能够强迫他们这样做,因为人们并没有交出这样的自由给他人。冷漠也是他们的权利,这种纯粹的人类原始权利决定了这些人无需因此而受到社会的惩罚。但他们的行为显然不能被称作是善良的,因为在他们的行为中丝毫找不到“爱”的感觉或“正能量”的痕迹。从另一个方向也就可以推出,这些人并不相信“正能量”,因为以“正能量”为权威的人们遇到类似情景时,会有一种力量迫使他们去救助这位幼童。无论结果如何,相信正能量的人、心中有爱的人都会选择停下来,然后为这位幼童做点什么。不管幼童是否还有生还的希望,哪怕仅仅是一个电话,一声呼喊,就足以证明他(她)的心中有爱,有对正能量的信仰。不过最后,心中有爱、拥有正能量的人出现了,不管她是做什么工作的,不管她的身份,我们都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她拥有正能量,拥有爱,并且充满了爱带给她的力量,她的生命也是幸福快乐的。

这样的人,虽然有时心里也会担忧和恐惧,会害怕因做好事而给自己带来麻烦,但“正能量”给予他们的良心道义可以让他们最终克服忧虑,智慧勇敢地去救助他们认为需要救助的人。因为“正能量”会引导信奉其为权威的人去做善事,弘扬善良,让人们常常记得别人的好处,时时为他人着想。

有爱的人是诚实的

有爱的人因为善良,心里总是想着别人,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总认为自己的利益无所谓,够用合适就行,从不贪多求大。他们心里想的和说的、做的都是一样的,除非是不想伤害别人,他们才会撒谎隐瞒真相。比如医生和家属为了不打击病人的信心和勇气,而对病人隐瞒病情。

一个诚实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可靠的,和诚实的人交往,会让人们从心底觉得放松和信任。人的本性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决定了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趋利避害,而不是恪守承诺、诚实守信。因为人性存在缺陷,所以诚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在路边捡到了别人的贵重财物,而这个人又非常贫穷,急需生活资助,这时人的本性会让他产生占有这些财物的欲望冲动。可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的良知道义,却告诉他这是他人财物,私自侵吞属不义之举。诚实的人会克服私欲,顺从良心道义的指引,寻找失主或等待失主的到来,从而给人留下拾金不昧的宝贵印象,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为什么诚实的人,会主动克服人性的缺陷和私欲的诱惑而选择诚实守信呢?因为不诚实就意味着要隐瞒事实真相,失主或许就永远无法找回属于自己的财物,或许那正是他用来救命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使别人受到损害,甚至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心中有爱的人绝不愿意看到因自己的言行而使他人利益受损、伤心痛苦,爱带来的良心和道义,会让他们选择诚实,不去欺骗伤害他人。

有爱的人是公义的

何为人类社会的公义?通常人们认为公平正义的,就称得上公义。公平是社会成员的利益所得均衡,正义则是无论处于何种条件和环境之下,社会成员所受到的人格待遇都不会有歧视和偏见。但是公平正义并不等同于绝对平均和数量相等,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们可以接受实质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反对绝对化的平均主义。

一位勤劳朴实但十分贫穷的母亲,正在烙饼给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吃。尽管她也很饿,但她舍不得让自己先吃,她要先在三个孩子当中分配这少得可怜的烙饼。最小的孩子年龄尚幼,身体正在发育,由于常常吃不饱便显得矮小瘦弱,看起来让人怜惜。不管怎么说,妈妈都不忍心让他吃不饱;老二平时最听话,也很懂事,是三个孩子当中最聪明的一个,很让妈妈喜欢,也应该让他吃饱;老大经常帮妈妈挑水、砍柴,平时家里的各样家务活没有不帮妈妈做的,这次的烙饼也应该让他吃饱。可是,这位母亲能做出的烙饼是不够三个孩子都吃饱的,如果让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吃,他们还差不多能吃饱,但加上这位母亲一共有四个人要吃,就远远不够了,只能分着吃。

这些饼该怎样分才是公平的呢?每个人都分到一样大小的烙饼是公平的吗?不是。很显然每个人需要的分量都不一样,如果那样分,有可能是最小的孩子吃不完,其他的孩子却不够吃。应该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分,才是公平正义的。小孩子食量小,不应拿最大块的,但他正在发育长身体,也不应让他饿肚子;老二聪慧有前途,应该多吃;老大经常干活需要力气,也要多吃。根据他们平时的食量和烙饼数量,母亲把饼分到三个孩子手中。最小的拿到的饼可以吃到感觉不饿;老大和老二吃完了各自的饼,仍有一点儿不够,却不至于饿肚子;至于这位母亲自己呢?已经没有烙饼可吃了,因为她全都分给了孩子们。她会去想办法,用野菜或其他食物来充饥。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母亲的做法就体现出了公平和正义。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是一个充满爱的人,她的善良让她不仅适当地满足了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均衡地分配烙饼从而显示出公平;并且也没有因为三个孩子的不同,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她没有因为不能帮她做家务或不够聪慧等原因去差别化地对待孩子,公义也因此显现。究其原因,如此窘迫还能体现公平正义,不在于所分之物是否充盈,而在于是否有爱在身,只有代表正能量的爱才会给人们带来公平正义。

有爱的人是勤劳勇敢的

一个人拥有爱的感觉,心中便会常常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他们宁可忽略自己应得的好处,也希望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能够安然祥和。这样的人心中常常怀着感恩和喜乐,自己用的东西不需要很好,只要有东西用他们便会满足,几乎不会因为物质匮乏而与人争夺计较。

这样的人为了他人的幸福快乐,常常不辞劳苦、终日劳作,以换取让他人和自己幸福快乐所必需的物资。一位母亲为了儿子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本领,将来可以创造价值,自强自立;为了丈夫能够安心开拓事业,让生活越来越好;每天都早早起床给儿子做饭,送孩子去学校,然后回家打扫卫生、洗涤衣物、买菜做饭、整理家居。终日操劳受累,但她的心里却从未觉得苦、觉得累,反倒常常从丈夫和儿子的努力进步之中感受到喜悦和甜蜜。因为她有爱,这种强大的能量使得她即便终日辛勤劳作也不会觉得苦累,反而是因付出而感到幸福快乐。

有爱的人为了爱,常常不计个人得失、不辞劳苦地努力付出,且毫无怨言。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身边的人能够幸福快乐,自己无论怎样辛苦都值得。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丈夫事业蒸蒸日上,都能让她得到安慰和回报。尽管很多的女人都以穿名牌、讲排场为荣,但她仍然有勇气素颜无妆、衣着简朴地与别人一同走在大街上。她不会在意眼下生活的拮据和紧张,她的心中有爱带给她的憧憬和希望,不会因一时的物质匮乏而抛弃信心、丢掉爱。她身上的爱让她变得勇敢而坚强,不再畏惧世俗的偏见,敢于为了爱坚持去做心中认为正确的事情,敢于为了爱去坚守所爱之人的幸福快乐,敢于捍卫已经拥有的亲情与爱情。这些都是她相信的爱带给她的宝贵礼物,是爱让她勤劳勇敢,用自己的付出和勇气去努力换取幸福快乐。

有爱的人是谦逊守规则的

圣经当中有一段叙述,是关于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他们是亚当的两个孩子,该隐是年纪大的,亚伯是年纪小的。每逢给上帝献祭,该隐总是心生妒忌,因为他觉得上帝并不喜欢他的祭物,亚伯的祭物更让上帝欢喜。于是在一次和亚伯的冲突之中,该隐心中的嫉妒变为仇恨,将自己的弟弟杀害,上帝为了惩罚该隐,便将他逐出伊甸园。

从圣经的记载来看,该隐杀死亚伯可算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凶杀案。亚伯并未犯错,只不过他的祭物更让上帝喜悦,便召来了哥哥的嫉妒,最终酿成杀身之祸。该隐的所作所为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不足或说人性之恶——见不得别人的状况比自己好,如果别人的好过自己的,自己心中便会难过。这种反应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有所差异。但拥有不同信仰的人在这种反应之后,会有不同的表现和作为。相信正能量的人们,因为有爱,不愿去仇恨他人,便将这种差异视为自己前进奋斗的动力和压力,用自己的努力来缓解冲淡心中的难过。这样的人往往给他人谦逊的感觉,也就是他(她)的言行会表现得让别人觉得不如自己。谦逊的人常说别人的好,尽量避免指责别人的不好,却坦承自己的不足,尽管有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的态度是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让他人因自己的优越而心生难过。为了不让他人感到不悦和受到伤害,有爱的人选择不张扬、不炫耀,从不说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尽管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不伤害他人,但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谦逊的人因而避开善妒之人的仇恨,是爱让他们轻松躲开了人性之恶的攻击。

有爱的人,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愿让别人难过,更不愿去伤害他人的心灵或肉体。由于人的原始权利具有先天的缺陷,当一个人主张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要求,也就是自己的全部原始权利都要实现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为了人类社会的秩序稳定,让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正当权利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汇聚在一起生产生活的人们便以让渡部分不合理的原始权利的方式进行自我约束,主动放弃不合理的原始权利,以避免自己的不当欲望和要求侵害他人权益,破坏社会秩序。社会成员进行自我约束的具体方法便是用某种方式制定大家都要遵守的契约规则,比如不许偷盗、杀人、强奸等。这些行为都会深深伤害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而行为的实施者正是因为行使了自己野蛮不正当的原始权利而给他人带来伤害,所以社会成员要用规则来约束或禁止这些行为事件的发生。有了规则以后,有爱的人会坚定地拥护这些契约规则,因为这样的规则可以更好地保护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受侵害,而这一目标也是有爱之人所不懈追求的。因此,有爱的人喜欢有规则秩序的契约社会,排斥各行其是、肆意妄为的丛林社会,为了不伤害他人,保护自身正当权益,他们也会成为最愿意遵守规则契约的一群人。

有爱的人常常因爱而感动

有爱的人,心中时常感到自己被正能量充盈,觉得周围都是对自己好的人和事。有爱的人总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细碎点滴当中发现人类的可贵品质和善意好处,当他们真的感受到正能量带给他们的爱意和温暖时,会极其自然地被影响和触动——这种被正能量影响触动的感觉就叫做“感动”,“感动”会让人变得纯粹、甘愿付出、义无反顾。

这种感动会发生在被他人帮助之时;会发生在看到人性真爱之时;会发生在恶人良心发现之时;会发生在众人齐心协力为爱坚守之时……在很多的时间与场合,人们都可以被感动,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被感动者自己身上的正能量遇到了与其一样的更强大的正能量,彼此互相作用,形成共鸣,最后让人感动。按照这样的假设分析,我们也可以说,人类之所以会被感动,就是因为人们信奉的正能量在发挥作用。

有爱的人常常因爱而感动,一个人的感动通常表现为一种内在的触动。如果这种触动很深,就会引发生理上的反应——人们的眼睛会因感动而流出泪水。不过,在人们受到伤害、感到痛苦的时候,也会因痛苦而流下眼泪。这些泪水可以间接证明,人类的身上有我们看不到却可以感知到的能量驻留。当这种能量被来自外部的正能量充盈、加强的时候,我们会有某种方式的触动;当这种能量被来自外部的作用力破坏、削弱的时候,我们也会被触动。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因为感受到了更强大的正能量而感动地流泪,并且这种正能量也会让我们充满力量;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因为身上的正能量遭到破坏削弱而触动,会紧张、恐惧而痛苦地流泪,这时如果我们无法连接到我们需要的更强大的正能量来坚固自己的信仰,我们身上原有的正能量就可能因为我们信念的动摇而离开。正能量离开之后,我们便会被负能量影响,甚至是控制。一个人被负能量控制以后,如果没有更强大的正能量来驱走这些负能量,他(她)便不再会有感动。

无爱的人常常恐惧

人类由于先天的缺陷,如果顺着自己的本能欲望随意说话行事,多数情况下都会侵犯或伤害到他人的正当权益。假如人的生命只由肉体构成,可能人类就永远不会觉察到自己的言行会轻易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只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才是天经地义的,永远无需愧疚。

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人类对是非善恶都有着敏锐的感觉,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人们通常都有是非对错的自我评判。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满足自己也因而变得漫无止境,可是往往大多数人在满足无穷尽的欲望过程中都能给自己划定一个边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印记”,这个“印记”就是人们常说的良心。良心会很直接地让一个人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简单地讲,就是违背良心的是错的,顺从良心的才是正确的。很多言行能够满足你的欲望要求,但良心告诉你不可以那样做。此时,如果一个人违背良心去满足私欲,那么他(她)就会感到不安和来自良心的谴责。

对一个人影响如此之大的良心究竟是从哪里来?目前的人类科技还无法解释。但是凭借人的直觉我们可以感知到,良心就如同来自某个未知领域的“律法”,这部“律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错的不可以去做。顺服遵从自己的良心,会让人最终获得正能量,觉得积极向上充满力量,会有爱的感觉。相反,如若违背良心,正能量便会离去,另外一种负向的能量会乘虚而入,慢慢地让你漠视良心、丢弃道义规则,为所欲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欲望被无节制地满足却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因为违背良心使得能让人感到爱的正能量悄然离开,而只有爱才能让人们幸福。对良心的背弃只能让人常常因为做错事而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是因为一个人明确感知到因为没有爱而无法获得人性必需的幸福,进而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害怕和担忧,这也是这个时空当中负向能量给人类带来的作用和影响——让人恐惧。

无爱的人常有仇恨

无爱的人不仅无缘幸福快乐,而且内在的恐惧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敌意和亵渎。他们会简单地认为自己的恐惧、不快乐和痛苦正是来自他人和身边发生的事。这样的想法和观念会让他们产生仇恨的念头,仇恨的具体表现就是想要破坏和伤害,要让他们仇恨的目标对象被摧毁或者痛苦难受。只有这样仇恨他人的人心里才能得到平衡。但这也仅仅是平衡,只比仇恨无法宣泄时稍稍好受些,仍然与快乐幸福无缘。充满仇恨的人会深深地陷入痛苦当中,并且侵犯伤害他人的程度越深,他们的痛苦也会越深越持久。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从形式上看公平了,可为什么报仇雪恨之后,仍然很痛苦呢?是因为仇恨和伤害的强烈信念使得以爱为特征的正向能量离开了人们,正能量的离去才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当正能量离开一个人的时候,他通常不会有太大的自我感受,但这个人身边的人却能感觉到他(她)在正能量离开前后的明显变化。正能量的离开意味着负能量的进驻,因为人的生命需要这样的能量维持,或者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天使和魔鬼都可以给人类提供能量。假如你不相信代表天使的正能量,或者说你不相信爱,爱便会离你而去,取而代之的就是代表魔鬼的负能量,仇恨和伤害是主要特征和行为方式。如果说爱和幸福快乐是正能量带给人们的感觉,那么仇恨和伤害便是负能量施加给人类的最大作用力。如何留住正能量,避免负能量的侵袭,对所有信奉爱与正能量的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心中相信爱,顺从正能量透过良心给人的默示指引,并时刻坚守自己的良心,才能保护身上的正能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能量等级,进而驱散负能量的干扰侵袭,甚至在一个人身上的正能量足够强大时,还能帮助别人赶走身上的负能量。否则如前所述,一旦一个人失去对爱的信仰,进而漠视自己的良心,正能量就会离开,这时负能量就会很快趁虚而入,各种变化也会出现在他们的身上。情绪方面的变化会较早出现,而后随着负能量对一个人影响程度的加强,仇恨、伤害、破坏、暴力攻击等表现便会在他(她)的身上接连体现,直至这个人最后被负能量完全控制(意味着这个人身上的正能量全部离开)。这时,负能量会极力通过仇恨、伤害或破坏等方式来扩大其影响力,并试图动摇身边人对爱的信仰,以求赶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和他们一样去仇恨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

无爱的人常常伤害和破坏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仇恨的时候,这个人已经被负能量影响甚至是完全控制了。正能量在他(她)身上留下的印记——良心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样的人不会因言行违背自己的良心而愧疚,由于受到负能量的影响,他(她)不再相信正能量,不再遵循爱的指引和良心的约束,不再依照来自正能量的律法——良心,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判。由于受到负能量的控制,他(她)唯有继续作恶,才能暂时麻痹心中的痛苦,唯有欺骗自己,才能淡忘对人类幸福快乐的渴望。

为什么只有作恶,才能使受负能量控制的人暂时感到不那么痛苦和难过?其根源应是来自人类的缺陷——嫉妒。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桩谋杀案——该隐杀弟,便是对人性这一缺陷的最好诠释。有爱的人,或者充满正能量的人,可以凭借正能量之爱,去努力克服自身这种自私恐怖的缺陷,进而知足常乐,益己益人。但受负能量影响控制的人们,会无法面对人性缺陷的折磨,他们由于缺乏爱的滋养而无缘幸福快乐。因为唯有爱才能使人幸福,正能量就是爱,正能量的离开,只能使骨子里渴慕幸福的人变得痛苦和绝望。由于得不到人类最想要的幸福快乐,并且也看不到希望,他们的嫉妒之心便很快萌生,伤害和破坏会紧随其后。负能量使他们觉得,他们得不到的,没有人可以得到。伤害和破坏使他们可以麻痹和欺骗自己,负能量使他们错误地以为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幸福快乐,没有真诚,也没有善良,每个人都和他们一样充满邪恶。负能量会使受其控制的人们用粗鲁和暴力狠狠地伤害那些真诚善良之人,破坏他们的心爱之物或正当财产,用肉体或短暂的心灵痛苦迫使相信正能量的人就范,逼迫他们放弃对自己良心的遵从和爱的信仰,折磨他们,并企图让相信正能量的人最终变得和他们一样残忍暴力。

在负能量影响控制下的人们所期望发生的景象,只有通过他们不断地伤害和破坏才会短时间出现,但不能长久存在。因为人性虽有不足,却以追求幸福快乐为终极目标。换句话说,人性本恶,却以向善为美,向善就是遵守良心,顺从爱的指引。即便一个人会被一时蒙蔽,但人性的终极需求(对幸福快乐的需求)会最终迫使其惊醒,并在爱的感召下重回正能量的怀抱。

无法“战胜”负能量的正能量

能够给人爱的正能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幸福快乐——一种人类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追求。人类的本性决定,如果我们不能幸福快乐,就会痛苦难受。痛苦会让人心生仇恨,仇恨会带来伤害和破坏,进而让更多的人陷入痛苦,仇恨、杀戮和伤害、破坏会因此连绵不断,冤冤相报无了时。并且最可怕的结局是,杀戮和破坏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对正能量的信心,不再信守来自正能量的律法——良心,不再听从爱的感召和指引,最终迫使正能量离开越来越多违背了良心的人。

一个人真正害怕的事情,会发生在正能量完全离开之后。他(她)会很快被负能量影响控制,因为人的生命需要来自未知世界的能量维持,而这些能量可以区分标记为正负、阴阳或撒旦和天使。这些能量是维系人类生命的原动力。负能量控制的生命,如上所述带有恐惧、仇恨、伤害、破坏的特征,且只能通过连续不断地伤害、破坏,才能麻痹、缓解其内在的痛苦。一个人的生命完全陷入负能量的控制,也就意味着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被负能量控制的人,除了仇恨伤害、暴力破坏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正能量的离开使得他们无法得到幸福快乐,人性的缺陷和内心的绝望决定了他们只能不断地伤害、破坏才能缓解自己的痛苦。

当正能量遭遇负能量之后,也就是被正能量控制的人与充满负能量的人交往之后,通常情况下,由于负能量的仇恨、伤害、破坏、暴力等特征,使得原本拥有正能量的人会无法承受、抵御来自负能量的攻击。这个时候,不再遵守良心的约束和指引,以牙还牙式的反击会是多数人的选择,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但问题是,当拥有正能量的人这样做时,由于违背了良心,正能量便会离他(她)而去。因此他们违背良心所带来的一时痛快,也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悔恨和对幸福的无望。从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们最终要变成与仇恨伤害他们的那些人一样的人,因为他们同那些人一样违背了来自正能量的律法——良心。负能量最大的目的就是赶走人类信仰的正能量,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伤害和破坏来激怒人类,让他们失去理智、漠视良心、嫉妒仇恨、为所欲为。当一个人违背良心且不知悔改,或者根本不认同良心的时候,正能量便无法驻留,只能选择离开。

只有一些完全被正能量控制的人,才可以抵御来自负能量的挑衅和攻击。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由于这样的人比充满负能量之人更加狠毒,而是他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忍让包容,做到适当地反击和拒绝,既不违背良心,也不让负能量得逞。不过由于人性的缺陷,人类很容易会陷入仇恨和暴力之中,几乎所有的人在受到伤害、攻击或深爱之人受到伤害的时候,都会轻易失去理智,并采取愤怒、仇恨和同样的暴力去反击对手。如果这个时候一个人没有把握好反击的尺度,就很容易违背自己的良心。一旦最后他(她)由于仇恨抛弃了自己的良心,那么负能量就会宣告“得胜”,因为从那时起,这样的人选择了相信仇恨和伤害,选择了抛弃良心,就会迫使正能量离开他们。

一场类似“生化危机”的战争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意思是让信徒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不要因为受迷惑而跌入魔鬼的诡计陷阱之中。上帝与魔鬼之间的较量,是一场无声却会改变一切的战争,是决定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战争,也是一场类似“生化危机”的战争。“生化危机”是人类智能的产物,是一个电脑游戏。在这个游戏场景之中,人类要同恐怖强大的怪物搏斗。这些怪物最恐怖之处,并不是它们的生命力强大,人类的武器不能轻易将其消灭;而是人类无法承受它们的攻击,哪怕是轻轻一击。在那个场景当中,凡是有人类被怪物击伤,甚至是轻轻触碰到,可怕的结果就会发生——这个被怪物伤害或触碰的人就会立即变成怪物,变成人类的敌人。人类如果想要保护自己,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和怪物保持距离,并在它触碰自己之前就用武器将其消灭。

人类原本无心模拟出的一个游戏场景,却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与未知力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是用假设分析的方法,假定受正能量控制的是人类,被负能量唆使指挥的人已变成“怪物”。或者说,相信上帝、真主、佛祖等以爱为使命和追求的是人类,而相信魔鬼且以仇恨暴力伤害为特征的是“怪物”。当这两方的力量发生冲突时,正如上节所描述的那样,正能量不仅无法直接让负能量屈服,还可能由于和负能量靠得太近,使得原本相信正能量的人受到伤害,进而使他们的心灵因被蛊惑而燃起仇恨,并最终选择和对手一样去伤害杀戮。这时他们的对手很有可能被仇恨的力量摧毁,结果却仍然是负能量获得了胜利。因为当一个人相信仇恨和暴力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正能量便无法再和他(她)相处。当正能量完全离开以后,这样的人就成了“怪物”,因为他们的心中会充满仇恨,并且他们还会通过伤害和破坏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正如游戏中演示的那样,人不应和受负能量控制的“怪物”靠得太近,否则他(她)就会因为受到攻击而心生仇恨,漠视良心,并逐渐失去对正能量的信仰。正能量离开以后,这个人很快就会变异为“怪物”。

依据上面的假定分析,我们人类唯有用爱的信仰保持同负能量的距离,宁可承受其伤害,也不要沾染仇恨之火,才能留得住自己身上的正能量,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有爱的人,一个可以幸福快乐的人。至于如何避开负能量的侵袭,正能量会在距离负能量很远的地方就向人们发出引导和启示,我们只需要时常问一问正能量印记在我们身上的良心就可以。因此,面对强大恐怖的负能量和受其控制的“怪物”,人们并不用感到恐惧和害怕,想要幸福不受伤害,我们只要相信正能量、坚守良心就够了。

守护良心 相信爱

有爱的人都把正能量视为自己的权威,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不合理的原始权利交给自己的权威,然后通过良心的默示和指引去亲近正能量,获得幸福快乐的感觉。而相信仇恨、伤害和暴力的人,却把让他们变成“怪物”的负能量作为自己的权威[或者叫威权(让人心生恐惧的权威)更合适一些]。他们任凭心中的仇恨引领自己的言行,通过伤害和破坏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我们假定,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人类所处的宇宙空间当中类似“上帝粒子”一样的存在。世人常用上帝、真主、佛祖和爱来描绘形容正能量,也常用魔鬼、撒旦和仇恨伤害来定义负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目前凭借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还无法证实这个假设和相关推理得出的结论,但“上帝粒子”的发现,预示着人类的科技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步伐。正能量以爱为特征,负能量以仇恨、伤害、破坏为特征,人类会因受到正负能量的影响控制而有不同的表现,一个人也可能同时受正负两种能量的影响,有时他(她)会被正能量控制,但有时却是负能量占据主导地位来决定他(她)的言行。只要一个人牢记坚守正能量印在他(她)生命中的印记——良心,正能量便不会离开,这个人最终也一定可以得到所有人类都向往渴慕的幸福快乐。但一个人如果因为不够警醒和聪明或者说没有经得住魔鬼的迷惑而中了“圈套”,陷入负能量的诡计之中,他(她)就会漠视淡忘良心,正能量无法与他(她)共存的时候,便是负能量宣告得胜之时。因此,如何摆脱负能量的控制并守护良心,让自己能够时时处处接受正能量的指引,就成为对我们人类而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负能量虽然十分强大,充满了征服和破坏的力量,但由于负能量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快乐之必需,所以它无法成为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的权威。尽管负能量可能会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之时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对正能量滋养爱护的需要远远超过对负能量的需求,因此负能量只有位居正能量之下,人类社会的秩序平衡才能维系。对于负能量,人类无需恐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良心,听从爱的召唤,通过对爱的信仰把自己连接至正能量那里,并尊崇其为我们的权威,顺从良心交出自己不正当的权利,正能量就会指引并带领我们得到平安和幸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