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于嘉庆内幕-清朝-满族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乾隆禅位于嘉庆内幕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在古代众多的帝王中,生前传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并且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乾隆皇帝是一个例外,他在位六十年,统治巩固,八十五高龄之时,主动举行了传位大典,三年以后,方才寿终正寝。

乾隆传位的思想形成甚早。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举行即位大典之时,他就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六十年的为君生涯,使得乾隆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同时也尝尽了君临天下的甜头,传位思想一度发生了变化。为了找理由,乾隆二十五年(1760)时,他表示,只要自己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健在,即使在位周甲(六十年),也不行传位。后来,他虽然下令昭示“予葺宁寿宫,为将来优游颐养”,同时向诸皇子公开提及传位这事,但在实际活动中,却对传位表示了相当消极的态度。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崇庆皇太后去世,乾隆失去了不行归政的借口。一年多以后,锦县生员金从善投递呈词,要求建储立后的事件。在乾隆看来,这是对自己坚持不行传位的挑战。他气恼交加,下令将金从善斩首示众。在强压之下,臣下再也不敢就此建言了,八十五岁归政的诺言几乎被完全放弃。

其实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乾隆帝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的不断恶化。四十五年(1780)时,乾隆因两臂疼痛一度不能弯弓射箭,三四年后,又因气滞作疼以及升降台阶步履维艰。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后,又曾患失眠之症。此后,乾隆的记忆力显着减退,精神昏愦,身体虚弱,使他不由又想起了即位之初许下的诺言。于是八十五岁传位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公布了早在三十八年订下的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颞琰为皇太子,次年新年举行传位大典。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一,内外王公文武百官与外藩使臣咸集太和殿,按班序列,恭候乾隆乘舆殿内升坐,举行了全国瞩目的传位大典。据说乾隆曾临时决定不把玉玺授给颙琰,只念一下传位诏书即可。这下可把几位大学士给急坏了,因为这样一来典礼就不圆满了,且传出去有损乾隆形象。于是连哄带劝,最后乾隆答应交出玉玺。

八十六岁高龄乾隆当了太上皇后仍不服老,说自己身体很健康,仍能处理大事。他认为嘉庆统治经验不足,还须学习。但嘉庆也不是无事可做,乾隆觉得自己年近九旬,对于登降跪拜等礼节,已经做得不很好了,因而将“郊、坛、宗、社诸祭祀”的行礼事交给颐琰来做。乾隆还要求,部院衙门及各省题奏章疏,甚至连引见文武官员等寻常事也要“嗣皇帝一同披阅”,以便效法乾隆的所作所为。乾隆不服老,实际上是不愿放弃权力。直到八十九岁寿终正寝也没有离开养心殿。

禅让之说,起自尧舜,但只是史册传闻之词,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秦汉以来,鲜有尝试。像乾隆帝这样为了践行诺言而主动传位者,可以说前无古人。即使退位退得不彻底,也是非常难得的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