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2,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3。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潭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4,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5。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6,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7。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8。来若白虹,沈沈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齗齶9。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10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11“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12,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徒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 以启后之好游者。
【注释】 1黄溪:唐代属永州,在今湖南零陵地区,发源于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 2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北面到山西西南部,西到陕、甘边区,东面最远到江苏省,南边到两湖与浙东福建一带。这里以永州为中心划定了一个相当大的地域。3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在上面划定的地域内以山水秀美而闻名的有一百多处,永州山水是最佳的。 4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在永州地面周围百里左右,北有浯溪,西有湘源,南有泷泉,东有东屯等山水有名的村落。浯溪,在永州界内,源出湖南祁阳松山,东北流入湘江。传说“浯溪”之名为唐代元结所取。湘之源,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此处指永州属县的湘源。 泷(shuang双)泉,当在永州或附近,一作“龙东门”,待考。东屯,黄溪岸边的一处村落。 5黄神祠:黄溪人所立的祠堂。“黄神”事见下文。 6如丹碧之华叶骈植:好像红花绿叶并驾齐驱种植似的,随山高低起伏。 7殆不可状:几乎无法形容。 8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膏,油脂。形容潭里的水积聚起来,乌光油亮,平平如镜。 9颏颔龂齶:颏,下巴尖。颔,下巴。龂同龈,牙根部。齶,牙床。这里形容潭边山石错落的形状。 10余黄、虞之后也:据《汉书·王莽传》载,王莽擅汉摄政后,曾宣称自己是黄帝的事裔,虞舜的嗣息。意即我是黄帝虞舜的后代。11黄皇室主:王莽之女、汉平帝之后。平帝死王莽摄政,称其女皇太后。篡位后又改称为安定公太后。他想叫女儿改嫁,再改称“黄皇室主”,表明她是新莽的公主,与刘汉断绝关系。 12声相迩,而又有本:声相迩,声音极其相近。有本,有根据,即指王莽自称黄帝后裔及其女改称事,可当做改姓黄的根据。
【今译】 在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和湖南湖北及两广我所经历过的广阔大地上,用知名山水命名的州治数以百计,其中最佳的要属永州。围绕永州方圆百里左右,浯溪、湘之源、泷泉、东屯等地的山水都有名,用名山名水命村落名的地数以百计,其中唯黄溪最佳。
黄溪离永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走约六百步,即到黄神祠。祠的上方,像墙一样竖直的两座山矗立着,红的花和绿的叶好似并驾齐驱到处生长着,随山势高低起伏。红花绿叶中间断开的地方是峭立突出的崖石或岩壁上的孔穴。水中遍布小石子好象平铺在黄神祠上方。涉水步行八十步即到达第一个水潭,十分奇特美丽,几乎无法形容。简单说它恰似一个对劈开的大瓮,斜靠着高高的大山旁。黄溪的水流入潭中,潭里的水积聚起来,乌光油亮,平平如镜。上流溪水像洁白的虹,平稳地静静地流过来,数百尾小鱼正在石下聚集。
再往南走百余步,就到了第二潭。潭边的石头高高直立着,面对着从高处泄下的急流,恰似巨大的牙床和下巴。潭下是杂乱无章的石块,可供人坐下来歇息饮食。山上有红头黑翅的鸟,像天鹅大小,朝东方站立着。
从此再往南数里,地势没多少变化,树木更加高大,石头更为削峭,水流铿锵有声。再往南一里余,就到了宽阔幽静的河。山渐渐低矮下来,水流缓慢,出现了开垦的耕地。据说早先黄神还是凡人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叙述黄神生平事迹的人说:黄神本姓王,王莽的后代。王莽死后,黄神更改了姓氏,逃至此地,选择深山险崖之处藏身。当初,王莽曾说:“我是黄帝和虞舜的后代。”所以称他女儿为“黄皇室主”。“黄”与“王”声音相近而且又有王莽自称为黄帝后裔为根据,这就是黄神为王莽后裔潜逃而来的原因。神既然居住这里,百姓也都安全住在这里,认为黄神有道法,他死后就祭祀他,并为他建立祠堂。后来把祠堂从其潜居地适移到黄溪居民区较近的地方,现在黄神祠在山北面黄溪上游。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回到家后作此记记,以开导今后的旅游者。
【集评】 方望溪评曰:“子厚诸记,以身闲寂,又得山水以荡真精神,故言皆称心,探幽发奇而出之,若不经意。”
刘海峰评曰:“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为文,琢句炼字,无不精工,古无此调,子厚创为之。”
《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黄溪》一记,为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虽合荆、关、童、巨四大家,不能描而肖也。”
【总案】 此游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这时,作者被贬到永州八年有余,对再升迁已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他研究历史,写文章,探赏山水,接触民情,思想日益切实,心情也显得平和。他跑到永州城外七十里路的黄溪,兴致勃勃,情思泉涌,指点说道,专门记游。在欣赏山水中饱含着他独特的感受——山水不以穷僻而不善,穷僻山水可以“最善”。然后相当客观地写了黄神,申明这里传说而已,以实录传说之词,其实便是不予置信之意。至于是非曲直,见仁见智,由读者自裁。
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先写全国山水中黄溪最好,次写两潭,最后写黄神。结构上由全国到永州,再到黄溪这样一个风景点,采用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层次极为清楚。这一安排把黄溪在全国的大背景下突现了出来。
这篇游记的结构是:地点——风景——人文。这样的游记结构被后来写游记的人广泛效法使用,在今天看来已属一般化的了,但从这一文体发展的历史看,此文在当时是开拓性的创举,是这类游记散文的首创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