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东方公足下2: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汉魏风骨4,晋宋莫传5,然而文献有可征者6。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7,彩丽竞繁8,而兴寄都绝9,每以永叹10。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11,风雅不作12,以耿耿也13。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14,骨气端翔15,音情顿挫16,光英朗练17,有金石声18。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19。不图正始之音20,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孔21。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22仆以为知言也23。故感叹雅制24,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25

【注释】 1东方:指东方虬(qiu 求),陈子昂的诗友。左史:官名。东方虬于武则天时任左史。修竹篇,陈子昂写给东方虬的诗篇。本文即这篇诗前的小序。 2公:足下,都是对人的尊称。 3文章:泛指诗歌、散文。道,此指为文之道。弊,败坏。五百年,自晋至陈子昂生活的初唐为四百多年,这里是举其成数说的。 4汉魏风骨:就是指建安(汉献帝年号)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为最高,不少作品都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精神,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有的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调慷慨悲凉,语言质朴刚健,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风骨,诗歌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统一以后所表现出的艺术力量。 5 宋:南朝刘宋王朝。6 文献:图书资料。征:证明,查考。 7 仆:自身谦称。齐梁:南朝的两个朝代名。 8 彩丽竞繁:竞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 9 兴寄:指用比兴手法寄托情志,写出有深刻内容的诗文。 10 每:常常。11 逶迤(yi移)颓靡:不断衰落。逶迤,曲折延续不断的样子。颓靡,衰败萎靡。 12 风雅:指《诗经》中的风诗、雅诗,这里用作优秀诗歌的代称。作:兴起。 13 耿耿:不安的样子。 14 一昨:前些日子。解三:名字不详。三,指排行第三。明公:对人的敬称,指东方虬。所作《咏孤桐篇》,今已失传。 15 骨气端翔:即骨端而气翔。骨,指作品的内容。端,端正,详密。 16 音情顿挫:音调、情感有抑扬起伏。 17 光英朗练: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光英,光彩。 18 有金石声:形容作品的内容和语言都美。《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19 用:以,因此。饰视:擦亮眼睛。饰,拭。幽郁,郁结隐秘的感情。 20 不图:想不到。正始之音: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期,代表作家为阮籍、嵇康,他们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所写作品在基本精神上仍能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 21 建安作者:指“三曹”、“七子”。相视而笑,看到这种情况都为之高兴。 22 解君:即解三。君,对人的敬称。张茂先:张华字茂先,西晋初年著名诗人。他有积极进取精神,不满意士族阶级的醉生梦死,写过一些揭露士族腐朽的诗篇。何敬祖:何劭字敬祖,西晋初年人,博学善为文。东方生:指东方虬。生,“先生”的省称。比肩:并肩,是说成就相等。23 知言:有见识的言论。 24 雅制:高雅的创作,指《咏孤桐篇》。25 知音:知己,指理解自己的人。以传示之:把《修竹篇》传给他看。

【今译】 东方公足下: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了。建安风骨,到晋、宋时期已无人继承,然而从文献资料上是可以考察的。我曾在空闲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那时都争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情志的情况全没有了,常常因此长叹。想到古人有兴寄之作便时常担心诗歌会不断衰落,象风诗、雅诗那样的诗歌不再出现,因而对此常感不安。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见到你所写的《咏孤桐篇》,内容健康充实、气势飞动,音调、感情有抑扬起伏,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掷于地会发出钟磬般的声音。因而读后使人心明眼亮,郁结的感情得以发抒。想不到正始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又重新看到,真可使建安作者彼引看着感到高兴。解三说:“象张茂生、何敬祖这些著名作者,东方生是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的。”我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言论。因感叹您这篇高雅的创作,所以我也写了一首《修竹诗》,倘有理解我的人便可传给他看。

【集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子昂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寄兴无端,别有天地。昌黎《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良然。”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唐初群雅竞奏,然尚沿六代余波,独至陈伯玉峍兀英奇,风骨峻上。盖其诣力,毕见于《与东方左史》一书。”

【总案】 这篇以书代序的短文,在作者的慨叹与对东方虬诗歌的肯定中,具体反映出作者的文学革新主张。他对晋宋以来的“颓靡”诗风,特别是对齐梁时期“彩丽竞繁”的诗歌,深表不满。旗帜鲜明地主张继承《诗经》和建安、正始诗歌的优良传统,主张写诗要有“兴寄”,读来要使人感到“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很明显,陈子昂提倡诗歌既要有健康、充实的内容,又要有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应密切结合,反对内容空虚、专讲辞藻格律的作品。这种进步主张,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过,晋、宋、齐、梁间诗也有不少好的作品,本篇有的地方说得过了头,对此应具体分析。文章语言简练,刚健质实,观点明确,为唐代诗歌的革新指明了道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