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诫子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明朝景泰年间的吏部尚书王翱,是明史上“声实茂著”的一代名臣,不仅在官场上始终保持清廉耿介的德操,而且在家教方面也是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治家有方。

吏部尚书是负责掌管天下官吏选授、晋升、封勋大权的国家重臣,不仅考察现任的官吏,而且还负责铨选由科举、封荫等渠道新进的预备官员,每三年一次的全国会试最后录取进士的决定权,吏部尚书至少要当一半家。王翱身居铨选百官的要害部门,备极尊荣,文武百官谁不讨好他。然而,这位清廉耿介的权臣,一心只为国家选拔人才,从不在选官任职方面做任何不光明的事情。

王翱有一爱女,嫁给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夫人十分心疼女儿,时时想念,却因路途遥远和交通不便,只好经常派人上贾杰官邸迎接女儿回家省亲。母女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有时一住数日或十数日,然后又请人接走。小俩口夫妻恩爱,加之每次接送相当麻烦,夫妻或母女离别时总是难舍难分。有一次妻子回娘家,贾杰依依不舍,半分抱怨半分请求地对妻子说:“你家老爷子是吏部尚书大人,把我调任到京师如反手之易,何必往来如此地不怕麻烦?”暗示妻子回娘家找老爷子开恩。女儿知道为父的性格,不好当面开口,只好委婉地将此意告禀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但也害怕这倔老头子不讲情面,只好等待机会再说。

一天,王夫人备下佳肴美酒,酒席间王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的高兴劲儿,婉转地提出调女婿到京城。谁知夫人话未尽,王翱勃然大怒,横眉竖眼教训起夫人来,夫人干脆把话挑明讲开了,老头子一听,火上加油,竟然抄起案上物,击伤了夫人的脸,闹得非常不愉快。从此,家里无人再敢提及此事,贾杰也始终未得调入京城。

王翱有一孙子因恩荫入太学肄业。按明代官制规定,恩荫国子学学生,是不必经过科举而可以直接授官的。一年秋试,这位颇有才华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金榜题名,以免在今后为官让人觉得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于是他拿着有关部门颁发的考试资格凭证禀告祖父。

王翱看到心爱的孙儿颇有自立自强之志,打心眼儿里十分高兴。然而,他却执意不准孙儿参加科举考试。孙儿不明其意,再三请求祖父恩准。王翱语重心长地说:“天下的有才之士,我见得很多,而他们出身寒门,其父母忍受百般的困苦把他们培养成才,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三年一次的科考。国家也全靠科举考试选拔真才实学的人为官。只有如此,天下的读书人才有施展济世宏才的机会。凭你的才华要登第,在金榜题名,肯定有人会在暗中给你使劲,因为当今科场舞弊通关节的事不少。事实上你是让我为你考试作弊,我能忍心做此种见不得人的事吗?如果你万一被错误地中选,则妨碍了一寒士的仕进之路。况且,你有进仕之阶,何必要勉强自己所不应做的事呢?以致有这样的非分想法!”

王翱十分清楚,当时的科场舞弊现象总是杜绝不了的,暗中通关节的事屡有发生。作为吏部尚书的孙子,王翱尽管本人不出面做手脚,自然有人抓住这个机会讨好他。所以,只要他的孙子参加科举,他断定必然会金榜题名。在明代,卿相皆由科举出,科举出身的官员身份比恩荫的高,进阶的机会也多一些。但是王翱没有利用他的职权为自家子孙的前程徇,相反却严肃地教训子孙此举是非分之想,是陷他破坏科举制度而徇私舞弊。在中国封建社会,像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以正直清白的职官道德教育子孙,的确是十分可贵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