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院的讲会和学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讲会(或称会讲)是明代书院的一大特点,也是明代书院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书院讲会之风大盛,是在王阳明的倡导下形成的,实施于书院教育中,逐步成为一种相当完备的制度。

王阳明认为,为学不可离群索居,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独学无友。固守一地,专从一师难以长进,最好的方式是经常聚会讲习,师友相观而善,取长补短,从而诱掖奖劝、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世利纷华之染日远日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讲会类似于近代的学会组织,以书院为中心,联合附近社会人士共同组成,书院之间也联合经办,轮流主持,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术教育活动。当时著名的学会有:惜阴书院讲会,东林书院讲会,关中书院讲会,紫阳书院讲会,姚江书院讲会,还有:同善会,水西会,西原会,青原会,云兴会,依仁会,天泉会等。讲会都有特定的规约,所谓“凡学必有约,凡会必有规”,制订的《学约》、《会约》、《会规》详细明确地标明宗旨、组织、仪式、程序等。

现摘录《崇实会约》为例,以见一斑:

《崇实会约》是桐城方学渐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主持紫阳书院讲会新安六邑大会时,聚讲数日,临别以桐川崇实会约授六邑会友,共十二则,现存十一则:

一、会有统;二、会有期;三、会有仪;

四、会有图;五、会有辅;六、会有指;

七、会有录;八、会有论;九、会有程;

十、会有章;十一、会有戒;十二、……。

在“会有戒”条下,列有下列戒规:学贵下,傲心宜戒;中贵虚,满心宜戒;功贵恒,怠心宜戒;入贵巽〔xun逊〕,躁心宜戒;养贵静,荡心宜戒;应贵直,机心宜戒;器贵宏,褊心宜戒;欲贵寡,贪心宜戒;用贵节,侈心宜戒;识贵超,习心宜戒。

紫阳讲会有严密的组织,设会宗、会长、会正、会赞、会通诸职。会宗“主盟阐教,躬执牛耳”,由各县推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长处理会中一切事务;会正协助会长处理会务;会赞综理庶事,应酬来学;会通专管报事约友,通报联络,由才敏童子担任。

讲会有规定的日程:讲会分月会、年会两种,月会每月初八、二十三各举行一次,巳时开讲,申时散会。年会在每年九月十五日(朱熹生日)或三月十五日(朱熹忌日)。每会各举行三日。

讲会有隆重的仪式:开始时举行释菜(以果蔬祭先圣先师)典礼,祭孔子及宋儒;会日,由会赞设朱熹神位,供香案;会友至,首揖朱熹神位,次揖会宗,再次揖会长以下。交实录于朱熹神位前,就坐于堂前位中;会宗或会长宣读讲义一章后,歌一章;少选,再进讲,再歌诗;少选,查实录,赏罚讫,登记考核成绩;布席,饭讫,撤席,复坐,质疑问难,议事辨礼,至下午申时,揖朱熹神位及会宗、会长,歌诗而散。

讲会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理学家的著述、语录等都是讲论的材料。每次会讲,先由会宗预选一章,誊发给会友,会日进讲,又选邵雍、程颢、朱熹等理学家的诗数十首,在会讲时歌唱,散会后,会友要各备日录一本,记日行何事,接何人,存何念,读何书,吐何论。须忠实记载,于下次会讲时交会,与会友共睹,以备查核。

紫阳讲会是尊朱辟王的。其他讲会也各有所宗,所以讲会演变成一种稳定的学术团体,有的还带有某种政治团体的色彩。

明代书院讲会的发展,特别是明中叶以来阳明学派的兴起,对明代书院的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出地表现为:敢于怀疑,注重独立思考。王阳明提出:“君子之论学,要在得之于心。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其次是平等论学,求同存异,不株守门户,不以己见强加于人,提倡在学术论争中兼容宽量,具有一种豪杰之气,侠义之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