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云淡,碧水长天,走过夏的热烈,终于来到这收获的黄金季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寓意长久长寿,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这个节日便很早就确立了。
重阳遇上诗词,充满着绚丽的色彩。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之时,节日气氛渐浓,菊花和酒见之于文。唐朝赏菊已成气候,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那天,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不吝笔墨。他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畅享清气,他们对诗词一往情深,他们对菊花独具青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是对自己漂泊在外的感触,“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秋山无限,赏菊品酒,重阳节头戴菊花的风俗从唐代开始流行,在宋代盛行。黄庭坚有词云“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菊花之爱,可谓众矣。
诗词里的菊花,含蓄优雅,小说中的菊花,描绘备至。《水浒传》其中第七十一回写重阳节菊花会:“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书中所说的遍插菊花,也指的是鬓边插菊花,后文中宋江在席上就做了首《满江红》词中就有两句“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于是簪菊习俗在此篇回合中,和黄庭坚的词相互有了印证。
重阳与菊花是绝配,不仅簪菊,人们还会饮菊花酒。《梦粱录》说:“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饮此酒旨在驱秽逐恶,延年益寿。那时候酿酒,菊花方才含苞待放,人们便将花蕾茎叶尽数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菊花在一年中酝酿着清冽心事,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岂止佳酿,也是琼浆,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正因世人在重阳那天对菊花的偏好,李白不禁要为菊花抱不平,“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即便如此,菊花情怀,不为俗世所累,灿然傲立,满院馨香弥漫。它那昂首的姿态,任凭风霜肆虐,总是将这份美好展现在人们眼前。
重阳这一天,游子若能归家,洗去滚滚红尘,与父母一同分享这大半年的忙碌与收获,共饮菊花酒,同食重阳糕,那么是这个敬老节最好的礼物。如果在外,现在的通信科技如此发达,一声问候,言语可亲,一次视频,面容可亲,也是一份安慰。人虽千里外,菊花两地同。
在大地写上色彩斑斓,菊花是天地对人们的馈赠,向金风举觞,听冬天近了来时的脚步,不妨沉醉,不妨酣畅。岁岁重阳,菊色霜华,每年不负此约,年年胜似春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