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波《刘公岛波涛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要说刘公岛,先谈威海城。

远古之时,威海无名,称为东夷。东临黄海,北为渤海,半岛的模样。半岛东端,有一道海湾,为月牙状。海水一汪,碧蓝剔透。海风吹拂,水波滔滔。那弯成月牙形的海滩上,有一丛礁石,东边有一座海岛,礁石缝里冒出温泉,五冬六夏从不间断。因有温泉,人们叫这里是泉水。来此打鱼者看见一汪泉水极好,也就时时往来。后来人口日益增多,无意再走,一个小渔村渐渐聚成。万众喜悦,弃舟下海,到海岛四周捕鱼捉蟹,风光之极,也自然成了一个泊岸的码头,东西南北来客更是多了。渐渐形成了一个渔村,后来成了一座小小的泉水城,也真正地热闹起来,那海岛也十分热闹了。

不知何年,海岛上住下一干刘姓人马,据说是刘姓皇族的后裔,其中一老者见海上时常有船触礁,便在岛东头点起灯火,为过往的船只送亮导航,救过无数渔民,因有了海神的胸怀,众人也就叫此岛为刘公岛,纪念此刘姓之人。

后辈便在此地修立刘公庙,如供奉海神一样时时祭祀,辈辈不忘。

刘公岛四面为水,东西长,南北窄,宛如一条大船。岛上青山层叠,遍地树林,田地也有沃土,可耕田种粮,便有人说此岛是处宝地,宛如一颗宝珠。陆地那两道山根化成了两条巨龙,才有了浑然天成的奇景,叫二龙戏珠。

刘公岛有松林有山峰,还有沙滩,而要说险要,则必定谈刘公岛北海。

海岛北边便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当然,这里不仅有松林,也有各种野葡萄和许多珍奇品种。最多的是一种草本植物,虽然这样的植物不算名贵,却有着昂扬的生命力。此花从春至秋碧绿一团,老秋时则开了一片粉色碎花,小花实在是小,如黄豆大,却是一开一丛,一开一片,宛如星星。秋霜袭来,将粉气染成红色,人参花一样闪亮。冬日来临,小花仍然红晕,枯死红颜不改。一年也不褪色,人们喜欢如此强盛之花,叫此花为铁杆海棠。

在山崖的东面是东泓,此地散落着一连串的礁石,礁石东头有灯塔,再向东则是一个孤立的海岛,那是日岛,从东泓的山口有一条山道可来到北海的礁石边,向两边看去,便可看到三个月牙海湾,这里大都是礁石丛、狼牙礁,一个个山岬也是险象环生。

这里的礁石也是山体的一部分,大礁石连接着山的主体,小的碎礁石则散落于海水之中,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海沟,海沟里直接通着一个个山洞,洞里有着鱼群,大都是黑鱼和鳇鱼。这两种鱼在海洋里算不上名贵之品,却是鲜美的海鲜。礁石缝里的鱼大都是有洞穴的。这种地方水深流急,是黑鱼、鳇鱼们极爱的窝藏之处,真是水老鱼厚。而且洞外的深水里,便有大个的鲈鱼,因礁石上海藻丛生,大鲈们时常光顾礁石之下,啃食礁石上的海藻和小蟹子。于是,便有了甩大鲈的钓鱼法。近些年更是有了路亚钓鱼技巧,甩开假铒,投入到礁石上一拖,到了水里,大鲈一定是张着大嘴在等着,于是,便有专家惊叫:“看那,一朵浪花就有一条大鱼。”

在此地钓鱼,一般得用大船,如果非要在礁石上,一定得小心。此地地势险要,且受到潮汐的限制。这地方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海。海鸟在那陡直的悬崖峭壁上翻飞鸣叫,白翼闪烁飄浮。悬崖之下也尽是大小不一的狼牙礁地带。海潮在礁石丛中涌来涌去,发出杂乱的声音。这里没有沙滩,除了悬崖峭壁就是礁石。海岸也是悬崖根部伸出的熔岩,或平缓或棱角分明,一直排列到海水之中。也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岸的感觉,几处山岬自海中陡直地竖起来,上连悬崖下连深海,人无立足之地,更无路可行。海岛有这样三个海湾,只有第一个海湾在退潮时能进出自如。过第二和第三个海湾时也是惊险之极,那路几乎是在一面石墙之上,只是稍有点坡度,人踩到石缝里只能一点点地挪,还得头脑冷静,脚下不稳便非得落水不可。过这种地方真是如履薄冰。当然,这地方礁石极多,不是海水漩涡,便是地势可以用刀劈斧砍形容,好似大山被一劈两半,一半留下一半淹入大海。这里没有沙滩,除了悬崖峭壁就是礁石。海岸也是悬崖根部延伸而出的熔岩,或平缓或有棱有角,一直排列到海水之中。也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岸的概念,几处山岬自海中陡直地起来,上连悬崖下连深海,人无立足之地,更是无路可行。平静时,水面如镜,山峰倒影,如仙境一般。北风呼啸,绝壁之下便巨浪滔天,响彻云霄。

此处地势险要,却有海鸟在陡直的悬崖峭壁上翻飞鸣叫,白翼闪烁漂浮。与激荡的海浪形成交响,回音十分空旷。

此地有一个海湾,这海湾有一座小型的岛子,叫黑鱼头,因形状像黑鱼,则叫了这个名字。连接黑鱼头的礁石与海岛留出一条航道来,此处就是最佳的钓鱼点。威海许多钓友都喜欢这里,虽然这里险恶,却极具诱惑。每每有大船小船云集海域,大显神通。

有一年,威海的一位钓鱼高手,在此处礁石上创造了一个记录,他一天用一条鱼线甩了一百五十条大鲅鱼,最大的二十多斤,小的也有五六斤,共有一千多斤,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当然,在海岛后坡的西边,倒是有一两个小型的海滩,虽然不大,也有一点点沙滩和碎石滩,从这几个地方有一道山坡,下到山崖下,这里也就是一片礁石了。海滩的概念并不清晰,没有沙滩,却有石头。这些石头连接着一片片礁石。

礁石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大小不一,有的连接着山崖,有的直接入海。还有的两色相间,黑白分明。这样的地方,真是有奇珍异宝矣。礁石上有蛎子、海藻、蟹子,当然也有各种鱼类。

于是,在礁石丛里可以赶海,可以钓鱼。在礁石丛里还可以谈情说爱,画画写意。倒真是个好地方了。

这样的能游玩的地方只有两处,还有一处叫北草夼,言下之意就是一条大的山沟。沟下面就是钓鱼赏景的去处。在这里向东看,明朗日子便可看到城市的第二个海湾,海岸上是威海公园。再向东可看远处的鸡鸣岛、黑驴岛。向西远望,则可看到威海的一景三连岛。那也是一个美景如画的海湾,三个连续排列的海岛各自独立,却又十分紧密,留出的几道海沟有时激荡有时平静,乘船游荡其中才是享受。三连岛北边的海岛叫作黑岛,海岛上竖立一座灯塔,海岛奇形怪状,礁石以红色为主。

对于迷恋景色之人,这里令人心旷神怡,对于钓鱼者来说,那才是别有天地。

于此说来,刘公岛北海魅力无穷。

史上对刘公岛和北海都有记载,只是对刘公岛北海的记载略显单薄。

明朝前后,多有倭寇侵犯泉水,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泉水人怒火中烧,几番与倭寇厮杀。刘公岛北面则发生过多次战役。曾有几番战斗,也有几番血战,国人曾血染大海,更有保家卫国的豪气,多少次海战,国人杀死倭寇无数,有几次大的战役完胜倭寇,青史留名。

到了明朝,终于在此地设了卫所,渔家汉子充水军。如此,便有人说泉水城是扬国威于海上了,泉水城便定名为威海卫,只是刘公岛依然叫了刘公岛。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朝政府凭借刘公岛的天然屏障在上面成立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又名水师衙门。提督署建在海岛西部,居高临下。提督署正门为朱红色,正门之上悬挂着清朝大臣李鸿章题写的“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门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正门东西两侧各建一座乐亭角楼,亭台高筑,飞檐翘角。此外,正门东西两边还建有两个辕门。各立着刁斗旗杆,悬挂着清黄龙旗。

此一处提督署傍海修筑,坐北朝南,高踞危岩,下临无地,飞檐广甍。长垣环围,占尽了天时地利。

因了北洋水师的建立,刘公岛成了护卫威海卫的屏障,而凶恶的倭寇在1894年挑起了甲午战争。

在许多有关这次战争的史料中,并没有过多的涉猎到刘公岛北海的战役。北海有几次厮杀,重要的一场是与登陆的倭寇的死战。当时,倭寇已经逼迫了威海卫,从陆地海上一齐进攻刘公岛,因去烟台的救兵谎报军情,救兵不至,海岛上的将士与上岸的倭寇展开搏杀。

北山和东泓炮台均被倭寇攻陷,而炮台上的士兵与四面包围的倭寇决一死战。

弹尽粮绝之后,炮兵们炸了火炮,与倭寇又一番厮杀,炮手用大刀砍翻了几个窜上炮台的倭寇,一群倭寇又涌上来,炮台上的士兵与倭寇拼杀,许多士兵抱着倭寇飞身跳下悬崖,没入滚滚浪涛。有兩个炮兵跳入大海之前,埋下了地雷。等炮台上涌来一群倭寇之后,地雷爆炸,他们立时被炸得无影无踪。

此战役消灭了一个倭寇少将大寺安纯,刘公岛北海的山崖上成了这个倭寇的坟墓。这山崖之下便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惊天动地的海浪在礁石里穿行,炸响,至今,这里依然保留了当年战争的模样,事过境迁,山崖依然壮观,礁石依然威武不屈。

那一场战役早已过去,如今,刘公岛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主馆址便设在刘公岛的南面,那一场战役留下了很多令人思索的话题。

今日,我刘公岛已经不是百年前的刘公岛了,中国也不是百年前的模样了,中华民族一定有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站在刘公岛的北面,立在山崖之上,脚下波涛汹涌,你会感到远去的战争其实离我们并遥远,今天的人们依然会厉兵秣马,满腔热血,依然会勇往直前,保家卫国。因为,我们与故人血脉相通。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公岛有着浓重的一笔。

作为一座海岛,刘公岛有着奇特的风光与人文景色,而刘公岛的北海也是令人神往的,因了这里礁石怪诞,可以入画,便有了画家的写生;因了水深,所以这里是许多鱼类栖身之处,也令许多钓鱼者在此下钩。每每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那刘公岛的北海漂浮着大船小船,钓手们满怀信心地在搜寻着鱼类的行踪,多少人乐此不疲。于是,这里也就成了钓鱼者的天堂,成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福地。

刘公岛北海真是有故事。

今天,刘公岛北面的树林已然开辟了一条环形的观景山路,时常有游人乘车游山,而且下面的海里也时常有钓者下钩,于是,那山上山下的人们便时常遥相呼应,如此,便会有渔歌唱晚,便也会有山歌绕梁。

古往今来,刘公岛盛名远播,有青山,有波涛,那北海的礁石雄伟,千年永固,刘公岛美轮美奂,刘公岛出神入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