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呜咽泉》张朝霞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呜咽泉位于今陕西绥德东南三里辛店乡的一个村子里。在陕北,在绥德,我最惦记的就是呜咽泉。我早就知道呜咽泉了,情窦初开时呜咽泉就流淌在我的心里,伴随着我的成长,使我的性格中多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舞文弄墨后我又多次在文字中呜咽过呜咽泉,思考过呜咽泉。不就是一股石壁上流出来的泉水吗?怎么会让我如此惦记和心碎呢?

追根溯源是因为扶苏。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对秦始皇更不感兴趣,但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并无数次地为扶苏而哭。我始终不明白秦始皇能完成灭六国统一大业,却在焚书坑儒上不能听儿子的劝阻,反而把他从国都咸阳放逐到荒野之地,放逐到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绥德。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当初秦始皇把扶苏放逐到绥德,那么绥德也就不会有“泉声触石声淙淙,千岩万壑吹阴风,飒如寒雨滴梧叶,憯如敗壁吟秋蛩。碎佩丛铃共凄切,珠淩断涧自摧折,欲哭不哭时吞声,如与三十万人诀”的呜咽泉。

关于呜咽泉的传说有多个版本,但我最相信的是扶苏的哭声感动了天地,使绝壁在瞬间生出此哀声绵绵的奇泉。扶苏被放逐在绥德的日子,尽管有蒙恬陪着,但他思念皇宫思念父皇母后思念一切带不走的东西。他的心里始终充满着痛感,他的眼中始终充盈着泪水。他常常跑到一个山崖上望月,望月光下的国都咸阳,想住在咸阳皇宫的父皇什么时候招他回宫。但是扶苏把山崖望成了月台也没有听到父皇召唤,最终给多情的绥德留下了一个“扶苏望月台”的美丽景点。

望眼欲穿的扶苏始终没有等到招他回宫的诏书,却接到了让他自裁的矫诏。害他的是秦始皇生前最信任的三个人——李斯、赵高、胡亥。当然扶苏不知道这些,更不知道他敬爱的父皇早已驾崩。其实秦始皇临死前想到了他曾经狠心放逐到绥德的大儿子扶苏,他让赵高给扶苏发信,让扶苏立即回咸阳接管政权。但李斯、赵高狼狈为奸,阴谋策划将秦始皇传位长子扶苏的遗诏篡改,另立幼子胡亥为帝,并另作赐扶苏、蒙恬自裁的矫诏。

扶苏既是一个忠君爱民的忠臣,又是一个热爱父亲忠于父亲的好儿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完子不得不完。见到印有国玺的假诏,扶苏毫不怀疑,痛哭之后,坚决要死。他渴望回到父皇母后身边的梦想和以仁爱感召天下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最最爱戴的父皇也不要他了,他绝望到了极点,唯有死才可以释怀。

心死意乱的扶苏信马由缰,被马带到了山谷中的大石壁前无路可走,被逼下马。他先是扶着石壁失声痛哭,泪干泣血,声竭而呜咽,哀哭之后便飞剑自刎。扶苏痛彻心扉的呜咽声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丈石壁,只见石壁上有泪滴般的泉水流出,泉水滴落在石壁之下,如泣如诉,令人听了无不感到万分凄切恸心,就好像扶苏万分悲痛难以倾诉,只好由天地神灵代其心意,将那呜咽哽塞之声借着泉水的滴落传于世人!于是便有了唐代胡曾的《杀子谷》:“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树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

呜咽泉是大秦帝国留给绥德古城的一笔宝贵遗产,也是扶苏完成自己忠君爱父心愿的见证。岂不知他的死恰恰违反了他父皇的意志,断送了大秦帝国。如果他听蒙恬的话回咸阳看看,也许秦朝的历史会改写。但他用死完成了一个千古悲剧,他把美好的人格留在了永远爱他的绥德百姓心中,留在了悲歌连绵哭他的绥德土地上。

扶苏在绥德颇受百姓爱戴,他的死让百姓震惊悲愤,让举国震惊关注。人们纷纷到他自刎的大石壁前祭拜他的亡灵,听清泉啼鸣潸然而下,声似呜咽哽塞,无不为之垂泪唏嘘。于是,这见证了扶苏悲亡的泪泉便有了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名字——呜咽泉。

黄昏中的呜咽泉如泣如诉似鸣似怨,仿佛在告诉我说扶苏是冤枉的。我说我知道,但扶苏也是永恒的。秦朝早就灰飞烟灭了,但我们还记着扶苏爱着扶苏,特别是我从秦朝爱到了现在还停不下来。

呜咽泉,永远呜咽扶苏的泪泉,永远留住我思念的情泉,我对你和扶苏的爱永远不会停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