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辞源》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顾志华

《辞源》,陆尔奎、方毅、傅云森等编撰,商务印书馆出版。1915年先出正编,1931年再出续编,1939年出正续编合订本。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的词典。它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取现代词书的特点,一方面从语词的角度,收集单字、复词、成语、熟语等,另一方面又从实用的角度,选辑常见的人名、地名、书名和各类知识性条目,汇为一编。全书收有单字一万余个,词目近十万条。《辞源》收词多,范围广,内容丰富,查检方便,在解放前对中国的文化界、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是流传广泛的一种常用工具书。

全书根据十二地支分成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采用《康熙字典》二百一十四个部首,按部首次序列出单字,词目放在所属的单字后面,按字数多少排列,字数相同的则按笔画多少排列。每一单字用《音韵阐微》的反切注音,有的附汉字直音,并标出《诗韵》韵目,再解释字义。每一词目先说明词义,然后征引古书加以证明,有的在引证之后,另加按语说明。此书吸取了前人对于词义研究的成果,对广大读者阅读书刊,特别是古籍帮助很大,所以受到了欢迎。

《辞源》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在内容上,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编撰者认识水平的局限,对词目的选择和解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抗清的爱国将领李定国,这部词典就没有收录,一些词语的解释,也往往陈旧过时。在编排上,最大的问题是引书只列书名,不注篇名和卷数,使读者无法核对原文。引书的错误也很多,比如“叶公好龙”这个典故见于《新序》,此书误作见于《庄子》。引书时任意删节,不加删节符号,也容易造成断章取义。个别引文断句也有毛病,“武断”这个词目,引《史记》文为“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兼并”应属上句,这是明显的错误。另外,全书没有采用新式标点。这些都是很大的不足,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针对这些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辞源》着手修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要。1958年,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成一部大型古汉语词典,对象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新《辞源》删去了旧《辞源》中关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词语,专收古代汉语词汇和成语,以及关于文史方面的百科性条目,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全书仍按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分册出版,1964年出版了修订稿第一册。1976年,由国家统一规划,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区)协作担任《辞源》的进一步修订工作,并成立专门机构与商务印书馆共同编辑出版。全书分为四册,1979年出版了第一册,1980年出版了第二册,1981年出版了第三册,第四册也定于最近出版。

新《辞源》在内容和编排体例上都大大胜于旧《辞源》。每个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广韵》不收的字,采用《集韵》或其它韵书、字书的反切,释义力求简明确切,凡见于《说文解字》的字,加引《说文解字》的解释。对词目的解释,用浅近的文言,注意其词的来源和它在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对引文的文字都作了复核,做到正确无误,注出作者、篇目和卷次。有的词目之末还列举了参阅书目。全书采用繁体字,书前有“部首目录”、“难检字表”,书后有“四角号码索引”、“繁简字对照表”。新《辞源》共收词目十万条左右,观点正确,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旧版的缺点大多得到纠正,已成为一部专供阅读古籍用的有价值的工具书,供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