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全集《兆人章第六》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兆人章第六

【原文】

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祗承[1]君之法度,行孝悌[2]于其家,服勤稼穑[3],以供王职,此兆人[4]之忠也。《书》云:“一人无良,万邦以贞[5]。”

【注释】

[1]祗承:恭敬地遵守。 [2]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也作孝弟。 [3]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4]兆人:指百姓。 [5]“一人无良”二句:天子道德品行高超,天下百姓都会忠于他。一人,指天子。元,大。良,好,善。贞,正,纯正。

【译文】

普天之下安泰祥宁,这是君王的品德感化所至。只要君主的恩德彰明广大,那么就会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百姓就能靠自然界的调顺而生存。因此民众应当恭恭敬敬地遵守君王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法令,在家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劳动搞好生产,以满足家用,并向君主上缴赋税。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所应恪守的忠道。《尚书》上说:“天子道德品行高超,天下民众都会忠于他。”

【解析】

忠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国家,因为国家给了你安全和保障;你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你就有义务忠诚于企业,因为企业给了你发展的平台;你是一个老板的下属,你就有义务忠诚于老板,因为老板给了你就业的机会。忠诚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忠诚让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忠诚赋予你工作的激情,忠诚的人感觉工作是享受,不忠诚的人感觉工作是苦役。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还说:不忠诚于统帅的士兵没有资格当士兵。

忠诚是对一个人的最深度的评价。忠诚是对自己所坚守的信念的忠实和虔诚。恋人对于爱情,需要忠诚;朋友对于友谊,需要忠诚;员工对于企业,需要忠诚;甚至自己对自己也需要忠诚。任何人都有责任去维护和信守忠诚,这是对自己、对团队的一种负责的态度。丧失忠诚,就是对责任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亵渎。

典例阐幽

孝子黄香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官位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在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黄香在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不让父亲操心。

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寒冷。那时,贫穷人家里没有任何的取暖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变得冰凉。他想,这么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是不安。为了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铺好被子,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爸爸心疼地问道“这么热的天,你干什么呢?”

黄香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好让您睡觉。”

父亲听后,紧紧地将黄香搂在怀中,说:“我的好孩子,蚊子是被你用扇子扇出去了,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此后,黄香为了让父亲能够休息好,每天吃完晚饭后,他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唐太宗和大理寺少卿

唐贞观年间,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之下,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选拔推荐人才的活动。由于这个活动规模声势宏大,就有人打算浑水摸鱼。太宗听说有人谎报官阶和资历,就命谎报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

过了不久,有一个谎报资历的人事情泄露了。大理寺根据国家的法律,将这个人判处了流放。

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来,问他:“你本来知道我当初下的诏书上说,不自首的人处死刑。现在,你判处他为流放,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说话不算数吗?”

戴胄回答说:“要是陛下当时就杀了他,这不是为臣的所能管到的。但是,现在你既然已经把他交给大理寺处理了,我就不能违背法律。”

太宗问戴胄:“那么,你自己遵守了国家法律,却让我说话失去信用吗?”

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保证,国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说的话,只是当时凭着一时的喜怒讲出来的罢了。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后来知道不能这样,才将他送给大理寺按照法律处理。这正是您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结果。我觉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贵,因此很值得珍惜。”

听了戴胄的这番话,太宗说:“在我执法有误的地方,你能够纠正我,我非常感谢你。”

于是,太宗李世民改变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

客死他乡的北宋“脊梁”

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19岁那年,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了他,那时他还不足20岁。

寇准被宋太宗录取后的第二年,就去四川巴东县当了知县。寇准到了那儿不到半年,巴东县就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知县为“寇巴东”。

宋太宗非常器重寇准,提升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主持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把组织人事的大权放心地交给了寇准。寇准不畏强权,公正不阿。无形之中,得罪了很多权贵。一天,他骑着马匆匆赶去办事,突然,街旁闪出一人拦住他的马,连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事很快传到了太宗耳里。太宗非常生气,训斥道:“我听说有人喊你‘万岁’了?”寇准连忙说:“陛下,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太宗气还没消,说道:“哼!听说你当时还挺高兴的,明天你就到青川去吧!”

寇准离开京城还不到一年,朝廷里就乱成了一锅粥。太宗一道圣旨,又将寇准召回京城,拜为参知政事。面对烂摊子,寇准抡起了改革大斧。这使许多当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很快,以冯拯等人为首的守旧派结成了反对阵营,把朝廷搅得终日不宁。此时,太宗皇帝年龄已经大了,过早地出现了老年痴呆的迹象,他听信谗言,将寇准贬为邓州刺史。

寇准被贬到邓州后两年,赵恒当了皇帝。权衡再三后,真宗皇帝任用寇准为宰相,寇准又一次回到了宋王朝的权力中心。

1004年,北方辽军大举南侵,一天之内就有五次告急文书飞到朝廷。真宗皇帝大为震惊,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害怕,皇帝身旁一帮投降派主张向南京逃跑,向成都逃跑。寇准站出来对着投降派愤怒地说:“谁再为陛下出南迁的歪点子,谁就是大宋朝的千古罪人。辽军没什么了不得的,如果陛下御驾亲征,一定会把辽军打回老家去的。”

真宗皇帝听了寇准的话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御驾亲征,一定要把辽国人打回老家去!”

宋军在寇准的指挥下,连获大胜。在澶州前线,胆小的真宗就是不敢过黄河,寇准又极力劝说:“陛下,过吧!背水一战,想当年,楚霸王项羽把船都砸漏了……”

真宗说:“我知道……不过,书上写的不能全信,可别把我那龙船给砸了!”

寇准把真宗带到了黄河北岸。在两军对峙的战场,真宗皇帝如从天而降出现在澶州北城楼上。宋军官兵远远望见黄龙御旗,顿时欢呼声回荡在数十里外,辽军一听宋朝皇帝来了,斗志一下子就垮了。寇准指挥宋军乘势进攻,辽军仓皇逃窜,主帅中箭身亡,官兵大半被俘。从那之后,宋辽息兵,双方签订了睦邻友好的“澶渊之盟”。

那些曾主张逃跑的大臣们,忌恨寇准的功绩,又怕寇准问他们的罪。他们相互勾结,要把寇准赶下台。他们向真宗进谗言说:“陛下,历来战争就像赌博一样。寇准让陛下上前线,实际上是把陛下作为赌注。万一仗打败了,陛下还有性命吗?”对寇准本来就有猜忌的真宗,不由得怒火万丈,撤了寇准的宰相职务,让他到陕州去当了知州。这年寇准45岁。

13年后,58岁的寇准再次被真宗诏回朝廷任宰相。这时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疮百孔。真宗皇帝得了脑血栓后,刘皇后把持了朝政,她的兄弟鱼肉百姓,干了很多坏事。寇准不畏强权,把刘皇后的兄弟处死,为老百姓除了个大害。刘皇后由此对寇准恨之入骨,她和近臣丁谓内外勾结,多次诬陷寇准,使真宗又一次把寇准贬到相州去当刺史。可刘皇后心里还是不踏实。等到真宗去世后,刘皇后便将寇准一贬再贬,从河南相州的刺史贬为湖南道州的司马,再贬到广东雷州的司户参军,流放到远离朝廷的荒野之地。

寇准63岁时,病死在雷州司户参军的岗位上。临死时他还往窗外看呢,儿子说:“父亲,您就别看了,朝廷早把您给忘了!”寇准说:“我是看天晴了没有,雨都下了好几天了,老百姓的庄稼别淹了!”

40多年的宦海生涯,寇准从“寇巴东”到枢密院直学士、堂堂宰相,这一生历尽坎坷,最后从高处不胜寒的相位被贬到小小的司户参军。但他刚直的性格,为民请命的精神,却流芳千古……

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我国古代尤其讲究人与人之间要重承诺、守信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国时,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用木牛运输军粮,再出兵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祁山堡),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教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费曜、戴陵、郭淮诸将领,征发雍、凉二州精兵三十余万迎战蜀军。司马懿调齐军马,留费曜、戴陵二将屯扎,然后率大军直奔祁山。诸葛亮见魏军兵多将广,来势凶猛,不敢轻敌,命令部队占据山险要塞,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紧要时刻,蜀军中有八万人服役期满,已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乡。魏军有三十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蜀军中这八万老兵一离开,就显得单薄了。众将领都为此感到忧虑。这些整装待归的战士也在忧虑,生怕盼望已久的回乡心愿不能立即实现,估计要到这场战争结束方能回去了。

蜀军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要求八万兵士留下,延期一个月,等打完这一仗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帅三军必须以遵守承诺、坚守信用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民?”诸葛亮停了一停,又道:“何况远出的兵士早已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终日倚门而望,盼望着他们早日归家团聚。”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准备还乡的士兵开始感到意外,接着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他们反而不愿走了,纷纷说:“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理应誓死杀敌,以报大恩。”他们一个个自愿报名,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高昂,摩拳擦掌,准备痛歼魏军。诸葛亮在紧要关头不改原令,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动员令。他运筹帷幄,巧设奇计,在木门设下伏兵。魏军先锋张邰,是一员勇将,被诱入木门埋伏圈中,弓弩齐发,死于乱箭之下。蜀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魏军大败,司马懿被迫引军撤退。诸葛亮犒劳三军,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取信于士兵,宁肯使自己一时为难,也要对士兵、百姓讲诚信。他深知一次欺诈的行为可能会解决暂时的危机,但这背后所隐伏的灾患却比危机本身更危险。

文彦博立信安民收铁钱

宋朝至和年间(1045—1056),长安城里都传说铁钱快作废了。

文彦博接到底下人的通报,心里还不信呢:“怎么会有这回事?我一定要去查个水落石出。”第二天早晨,文彦博换上一身便装,到店铺、商行私访。于是长安城里集市买卖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这时一处越来越高的争吵声吸引着他走上前去看个仔细。

一个三十多岁的商人买了一匹丝绸,付出几吊铁钱后刚欲转身离去,那卖丝绸的中年商人一把拉住他:“喂,你留下达几串废铁钱,让我全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告诉你,朝廷要废除陕西铁钱啦,快,回家拿铜钱来!”那青年商人当然不甘示弱,两个人一下子争吵起来。一会儿,店内外观者如云。文彦博一听中年商人的话,佯作啥事也不懂的样子,连忙问他:“这位老板,你这消息怎么来的?让朝廷知道,可是要杀头的呀!”

那中年商人没好气地转过头,白了文彦博一眼:“你这位先生是外地人吧?告诉你,长安城里都在传说,有人上书皇上,请求废除陕西铁钱。皇上一时没答应,但那一天快了。”文彦博心中一惊:“这朝廷内部的消息,怎么会传成这样子!追查谁是造谣者已没有必要,要用事实使它不攻自破。如果禁止,人们更会疑惑,市场更会骚乱。好!就这么办。”他马上打道回衙。一会儿,把长安城内丝绢行业的商人招来。文彦博坐在大堂上,笑着吩咐:“你们把各家的丝绢拿出几百匹卖掉,凡是来买丝绢的,一定要让他们交铁钱,不要收铜钱。”

众商人一听,心中略略安稳:“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张罗买卖去了。谣言不攻自破,长安市面又恢复了安定。

叫事实说话,那就没有人会再来反驳了;因为存在的事实就是真理!文彦博正是运用了这一点,来戳穿了谣言。

苟富贵,毋相忘

陈胜在当雇工时,曾对同伴说过:“苟富贵,毋相忘”,意思是—旦富贵了,不要忘记穷伙伴之间的友谊。但他自己在称王之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并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陈胜称王之后,六国贵族,各地儒生,四方豪杰万集帐下。这些人有的是真心投军,起义反秦;有的则不然,是要借起义军的力量谋取私利。特别是那些想在陈王身边捞个一官半职以图富贵的人,不是想法部署军队,进攻秦军,扩大战果,而是极力劝说陈胜既然为王,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和士卒亲密无间,不分尊卑贵贱,随便往来,而应像个王爷的样子。而陈胜也被胜利冲昏头脑,本是全力扩大战果,竟然追求起享受来了,门口警卫森严,盛设仪仗,自己深居于王宫之中,有事求见,要经过几层警卫才能进来,属下办事稍有不如意,就予以惩治,人们逐渐地不像以往那样爱戴他了。

一次,几位陈胜当雇工时的穷伙伴前来投奔,他们不了解见王爷的规矩,自称要见陈涉(陈胜字涉),差点被宫门卫士捆起来。后来,陈胜出来查巡时,几个穷伙伴拦路大呼,才被陈胜带回宫中。这些穷伙伴看见陈胜宫殿陈设豪华,都是从未见过的东西,想起过去的日子,不禁说些往事,言谈举止,出出进进,难免随便,不合王宫礼仪。陈胜表面上不说什么,内心却越来越不高兴,有人看透了陈胜的心意,说:“这些人愚蠢无知,举止粗鲁胡说八道,有损大王威严,不能留在身边。”陈胜竟然借故把他们全杀了。其余故人见陈胜已忘却昔日情谊,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苟富贵、毋相忘”,都悄悄地离去。原来的亲信都走光了,陈胜就重用朱房、仍武两个人,专门监视群臣,外出打仗的人回来报告情况,言谈举止稍不留神。就被关进狱中。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

陈胜追求称王,对战事发展也就考虑不足,用人必然有误,指挥失当。陈胜曾先后派吴广进攻莱阳,派武臣、张不、陈余等进攻河北。张耳、陈余进入河北不久就立武臣为赵王,脱离了陈胜。吴广进攻荣阳,一时攻不下来,几次要求陈胜增兵支援,陈胜没派兵,而是派周文从南路进攻咸阳。周文是楚人,曾做过项燕的部将,略通兵法,在陈胜军中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军人。从战略上看,从南路进攻咸阳,攻击秦朝老巢也是对的。但在当时则不可行,因为兵力不够强大,若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周文一路上没遇到什么抵抗,一直打到函谷关结果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击败,周文自杀。周文兵败的消息传来,全军震惊,吴广不知是继续攻城好,还是撤退好。吴广部将田臧主张留少量兵力牵制莱阳,以主力西进迎击秦军。他怕吴广不从,竟然诈称陈胜命令,杀掉吴广。陈胜不仅不追究田臧的罪责,相反还任命他为上将,授楚令尹印,让他进攻章邯军队。结果,田臧全军覆没。

章邯打败周文和田臧的军队之后,直扑陈城。这时陈胜的主力已丧失殆尽,身边既无可用之将,也无可派之兵,左右都是一些庸碌之辈。陈胜虽然奋勇作战,终因众寡悬殊,陈城失守。陈胜率领残部经汝阳转战到下城,最后也被驾车的庄贸杀死了。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项羽和刘邦等人继续坚持斗争,把秦末农民大起义又推向新的高潮。

“问不倒,答得快”

阿洁刚入公司时,担任前台的工作,同事们都觉得前台的职位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平时工很忙,很少有同事和她接触。但阿洁却不以为然,她下决心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

刚一上任,阿洁就撕去前任留下来的一张快要变黄的公司电话联系表,她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些电话全都背了下来。有同事笑话她没事找事做,联系表上的电话不需6秒就能找到,但她认为即使是6秒也不能耽误客户的时间,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问不倒,答得快”。随后,她又换掉那本已发黄的登记簿,取而代之的是她自己设计的登记簿,封面是公司的简介,她想为每一个来访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

有一天,有几位外地客户来公司拜访,由于是第一次合作,他们对公司简介饶有兴趣地翻看着,阿洁看到后,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我可以把我们公司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阿洁用了10分钟,就详细地讲解了公司的发展过程、内部结构、部门职能,还有近几年的销售业绩以及荣誉称号等。听完阿洁的介绍,客户向前来接待的市场部经理夸赞道:“贵公司的一位前台人员都对公司业务如此了解,真是很了不起,我们对此次合作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阿洁如何把销售数据记得一清二楚,郑洁回答说:“每次公司开会,我都会把公司会议记录下来,分部门详细整理。”为了更好地为服务公司,她每天很少喝水以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很多同事表示不理解,阿洁说我要确保每一个电话都能及时接听,也许公司的一次重大项目就在某个电话中。部门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了。还有,阿洁每天吃完午饭都要把大厅打扫一遍,同事说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你不用如此辛苦,她说:“清洁人员每天早上负责打扫,但中午过后大厅就脏了起来,一定要确保公司时刻整洁。”

很快,阿洁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老板的认可和赞扬,阿洁不但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还担任起公司的行政部经理。

这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做的,工作虽有岗位之分,但没有责任之分,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公司的共同利益,尽到自己的义务。

爱岗敬业的工程师

阿强到一家钢铁公司担当车间技术员,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许多炼铁的矿石并未得到充分的冶炼,很多矿石中仍残留着尚未被炼好的铁。这种情况如果一支持续下去的话,将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他很快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反映他所发现的问题。然而,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却十分自信地讲道:我们的冶炼技术绝对是过硬的,你说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存在,我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无奈之下,阿强只好拿着未被充分冶炼的矿石去找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反映他所发现的问题。总工程师听完阿强反映的情况,出于职业的敏感,就严肃地说道:“竟然有这种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向我反映这一情况?”总工程师立即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检查情况,果然发现了很多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监测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出了问题。其实,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某些员工工作时不认真、不仔细。公司的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之后,不仅奖励了阿强,还提升他为负责技术监察的工程师。总经理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可我们缺少爱岗敬业的工程师,以至于这么多工程师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甚至当有人发现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