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杂智部总序》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杂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雱,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贱乎?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

【译文】

冯梦龙说:“智慧为何可称之为‘杂’呢?这是因为一些智慧聪明而又狡诈、机智而又卑小。正大的智慧本来不应是狡诈的、卑小的,然而正大的智慧却往往被一些狡诈卑小的智慧所欺所困。因此,要让正大的智慧获胜,便有必要对那些狡诈、卑小的智慧加以认识理解。况且狡诈、卑小的智慧,也可以进一步扩充为正大的智慧。同样是饴糖,伯夷将其给老人使用,让他们快乐;而跖却用其涂于门轴,使之润滑而盗窃时无声,所以狡诈可以用于正道,好人也能用狡诈之术。同样是治疗皮肤干裂的药膏,有恩用它于冬日战胜封冻,有人用它仅仅免去了漂洗之苦,所以大智可以转化为小智,小智也可存在于大智之中。要是连杂七乱八也都俱全了,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可以使用的智慧了。对此种观点有非难的人说:‘大智若愚,这不是说有余智吗?’我回答说:‘正是因为没有一种智慧是多余的,所以才能有多余的智慧。大山如果拒绝任何一撮沙石,河海如果拒绝任何一条小溪,也就不能成为大山、河海了。’即使是鸡鸣狗盗,不仅可成为孟尝君的座上客,且可拯救孟尝君于暴秦的手中,只是看人们如何使用这些小智慧罢了。我又怎么知道古人所说的正且大的智慧,不反过来会成为人们不善于用智的危害呢?因此,我特别将‘杂智’当成当成全书的结尾,让这些狡诈、卑小的智慧都被人转化,去掉其中的芜杂,采纳其中的智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