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逸周书》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金其

《逸周书》十卷,作者不详。

本书原名《周书》,与《尚书》相类,是一部“周时诰、誓、命”记言的史书。《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周书》七十一篇,自注说是“周史记”。刘向曾经说,本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剩余下来的资料。但是,到了唐代就有人怀疑不是古人原本了。《逸周书》之名是从晋代开始的,《隋书·经籍志》又误题为《汲冢周书》实际它不是汲冢所出之书。

本书确实是古已有之的周史记,据学者研究,《左传》中就曾几次引用,《管子》、《墨子》、《商君书》、《吕氏春秋》也都曾引用过。但是,书中又确实参杂有战国时人摹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殆事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史通·六家》)其原因当与孔子删订《尚书》时摒弃本书有关,在西汉学重师承的时代,这《周书》也就藏“入中秘,其后稍隐,学者不道”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以至于到南朝肖梁时,“文字零落,人莫能识。”(《南史·刘显传》)

本书今存六十篇,其所叙事上起周初的文王、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虽然大部分文字可能是出于战国秦汉间学者之手,但也必有一部分事实或传说的根据。实际上某些篇的史料价值已经被指出来了。如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就曾说:“吾侪读《尚书》、《史记》,但觉周武王伐罪吊民之师,其文明程度,殆为超入的。倘非有《逸周书》《克殷》、《世俘》诸篇,谁复能识‘血流漂杵’四字作何解?”又说:“孟子因《武成》‘血流漂杵’之文,乃叹‘尽信书不如无书’;谓‘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应如此。推孟子之意,则《逸周书》中《克殷》、《世俘》诸篇,益为伪作无疑。其实孟子理想中的仁义之师,本为历史上不能发生之事实;而《逸周书》叙周武王残暴之状,或反为真相。”这样判断史料的真伪是正确的。郭沫若进一步根据甲骨金文的材料,证明《克殷》、《世俘》诸篇是可靠的。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世俘解》之可信,除文字体例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情形与习尚,多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合。”所以今天对这书,仍有重视的价值。

《逸周书》的整理工作还有待进行。清人已经做了一些,如王念孙《逸周书杂志》四卷,陈逢衡《逸周书补注》二十二卷,丁宗洛《逸周书管笺》十卷,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十卷,朱骏声《周书集训校释增校》一卷,庄述祖《尚书记》七卷,洪颐煊《读书丛录逸周书》一卷,于鬯《逸周书校记》二卷,俞樾《周书平议》一卷,孙诒让《周书斠补》四卷,刘师培《周书补正》六卷、《周书说略》一卷,陈汉章《周书后案》二卷。此外单篇注释散见于文集笔记及新出杂志中者还很多。倘有人综合众说,成为集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