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子革对灵王》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子革对灵王

(昭公十二年)

【题解】

我国历史上从来都不乏直言敢谏的忠臣,他们将个人的利益抛到一边,以国家社稷为重,即使被杀也在所不惜。文中的子革并没有直接谴责楚灵王,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以此达到进谏的目的。但灵王缺乏容人的雅量和任贤的决断,最终还是落得自缢身亡的下场。

【原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78],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79],翠被[80],豹舄[81],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注释】

[78]次:驻扎。

[79]复陶:羽绒衣。

[80]翠被:被,同“披”,翠鸟羽毛做的披风。

[81]舄(xi):木底鞋。

【译文】

楚灵王在州来打猎,在颍尾驻扎后,便派遣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将徐国包围,以使吴国畏惧。楚灵王自己驻扎在乾谿,作为楚国大军的后援。天下着雪,楚灵王头戴皮帽,身穿秦国产的复陶羽衣,披着翠鸟羽做的披风,脚穿豹皮靴,手持着鞭子走了出来。仆析父在他身后跟着。

【原文】

右尹子革夕[82],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83],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84]。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注释】

[82]夕:傍晚来见。

[83]四国:齐、晋、鲁、卫。

[84]共御:侍奉的意思。

【译文】

右尹子革傍晚去朝见,楚灵王接见他,脱去帽子、披风,放下鞭子,同他说话:“往昔我们先王熊绎,和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一起侍奉周康王,四国都分赐了珍宝,唯独我国没有。如今我派人去周朝,请求把宝鼎赏赐给我,周王会答应吗?”子革回答说:“当然会答应君王的!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住在偏僻的荆山,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荒芜的土地,又跋山涉水穿越森林来侍奉天子,只能把桃木弓、枣木箭作为奉献给天子的礼物。齐国,是天子的舅父。晋国及鲁国、卫国的祖先,是天子的同胞兄弟。楚国没有得到赏赐,而他们却有,如今周朝和四国诸侯顺服君王,他们将会唯命是从,怎么敢吝惜一鼎?”

【原文】

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85]。今郑人贪赖其田[86],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注释】

[85]旧许:即许国。宅:居住。

[86]赖:利。

【译文】

楚灵王说:“往昔我们的皇祖伯父昆吾,居住在许国故土,如今郑国人贪图那片土地,而不肯给我们。假如我要求他们归还,他们会给我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的!周朝都不敢怜惜宝鼎,郑国还敢怜惜土地?”楚灵王说:“先前诸侯疏远我国而追随晋国,如今我们大规模修筑陈国、蔡国、不羹的城墙,这些地方的战车多达一千辆,这其中您是有功劳的,诸侯会害怕我们吗?”子革回答说:“当然害怕君王啊!就这四座大城邑,就足够使诸侯害怕了,再加上楚国,他们哪里敢不害怕君王呢?”

【原文】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铋[87],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88],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89],王出,吾刃将斩矣。”

【注释】

[87]鏚铋(qī bì):斧柄。

[88]如响:如回声,言皆顺着灵王意思回答。

[89]摩厉:同“磨砺”。以须:等着。

【译文】

工尹路向楚灵王请示说:“君王下令剖开圭玉用来装饰斧柄,谨请命令做成什么式样。”楚灵王随他进去察看。析父对子革说:“您在楚国德高望重。但是如今你和君王说话一味顺应,国家将怎么办?”子革说:“我磨快了刀刃等着,等到君王一出来,我就要斩断他的邪念了。”

【原文】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90]。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91],式昭德音[92]。思我王度,式如玉[93],式如金。形民之力[94],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注释】

[90]没:同“殁”,死。

[91]愔(yīn)愔:和悦,安闲。

[92]式:语首助词。

[93]式如:如同。

[94]形:刑,犹“成”。

【译文】

楚灵王出来,子革又和他说话。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楚灵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您要好好地对待他,他能够读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子革回答说:“臣曾经问过他。往昔周穆王想要放纵他的欲望,周游天下,打算到处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写下《祈招》这首诗,用来劝阻周穆王的欲望,穆王因此得以在祗宫终老。臣问他这首诗,他却不知道。如果问他更久远的事情,他怎么会知道?”楚灵王说:“您知道那首诗吗?”子革回答说:“当然知道。那首诗说:‘祈求得到安闲和悦,显示周王的德音宏大。想起我们君王的风度,如同玉般温润,金般强坚。按照百姓的力量来使用他们,而自己却没有醉饱的心愿。’”楚灵王向子革拱拱手就进去了,送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这样持续了好几天,但他最终不能克制自己,因而遭遇了祸难。

【原文】

仲尼曰:“古也有志[95]:‘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96]!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注释】

[95]志:记载。

[96]信:诚,确实。

【译文】

孔子说:“古时候有记载:‘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这样做,怎么会在乾谿受到羞辱呢?”

【评析】

本文记叙了楚大夫子革劝谏楚灵王体恤民力,不要骄奢自满、肆意妄为、贪得无厌之事。反映了忠臣的一片苦心,描绘了作为一个博学多识,善于寻找机会的老臣形象。

文中你问我答的三次对话,说出了楚灵王的三个愿望:一是追述先王当年侍奉周康王,却没有得到赏赐,如今想索要宝鼎以平息旧日的怨气。体现出灵王没有自知之明,狂妄自大,因而子革故意顺从灵王。

二是灵王提出当年先祖曾居住在郑国故土,如今想要讨回这片土地。进一步体现出灵王贪婪无知,而子革再次表现出顺从,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三是灵王又提到先前诸侯疏远他而亲近晋国,如今他想要各诸侯归附于他,以报当年受欺凌之仇。更加体现出灵王的蛮横霸气。

对于楚灵王所袒露的上述野心,子革采取欲擒故纵的劝谏方式。楚灵王指责周王朝对楚国不公,子革便对周朝偏袒其他国而加以说明。楚灵王问周王朝、郑国、诸侯是否畏惧自己,子革就顺水推舟,大肆渲染楚国的威势、各诸侯国的畏惧,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表达方式。子革的回答令楚王很是满意,给他制造假象。随后子革才提出《祈招》这首诗,故意讥讽嘲笑楚王欣赏的史官孤陋寡闻,居然不知这首诗。听了子革的劝谏,灵王“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可见子革委婉的劝谏起到了作用,但可悲的是,灵王最终未能用理性战胜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终于自取灭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