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诬金
六 诬金
直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者,误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谢,为之买金,偿之。后告归者至,而归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译文】
直不疑与别人同住在一个宿舍中,其中有一位舍友回家,误将同宿舍另一位舍友的金子拿走了,因此金子的主人便怀疑是直不疑所为。直不疑向金子的主人认错道歉,并为他买了金子还给他。后来,回家的那个舍友回来了,把误拿的金子还给了失主,那个丢失金子的人感到非常惭愧。直不疑因此被别人称赞为忠厚的人。
【评析】
盗金之事本非直不疑所为,但他却在受到失主的污蔑诽谤后,向失主道了歉并且买了金子归还失主。直不疑的这种气度如今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失主怀疑是他偷走金子的时候,其实他完全可以想办法澄清事实,为自己洗刷罪名,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忍耐了这种诽谤,主动认错道歉。更可贵的是,他还自己买了金子来归还失主。难怪最后金子失而复得的时候,他被别人称赞为“长者”呢!每个人都在追求公平和公正,然而,现实生活带给人们的却是种种不同的境遇,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抱怨、愤慨、攻击等等都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只能加重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烦躁;而暂时忍受当前的不公平,心平气和地寻找化解难题的方法,找到走出困境的通道,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个人口出恶言,搬弄是非,其人其行,往往让人难以信服;喜欢造谣诽谤他人的人往往也不得善果,因此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典例阐幽 身正不怕影子歪
汉代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过着清苦的日子。所谓穷则思变,他发奋学习,苦读诗书,10年寒窗苦,终于飞黄腾达,做了丞相。虽然他居于庙堂之上,手握重权,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时候俭朴的优良作风。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们也感叹:“我家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听后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下去,决定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誊。”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对自己的心理供认不讳,如此诚实,都觉得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