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我言甚易知》翻译与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 我言甚易知》翻译与解读

我言甚易知,甚易行01。天下莫能知,莫能行02。言有宗,事有君03。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04。知我者希,则我贵矣05。是以圣人被褐怀玉06

今 译

我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实行。世人却不知晓,也不能实行。我的言论有宗旨,我的行事有纲领。世人无知,所以不知晓我。知晓我的人少,我更加可贵。因此说,圣人身着粗衣而却怀中藏有美玉。

评 议

老子有许多值得世人学习和铭记的哲理名言,诸如老子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以柔克刚、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善战不怒、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为之于未有,治之为未乱等等,皆能使人从中获得许多教益。然而,由于《老子》的文字,蕴含有深奥玄妙的道义,令人费解。所以,老子说“我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云云,而发出对世人“不我知”的无限感叹。他又说:“知我者稀,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以此来自我安慰,表现出孤芳自赏的无奈。

值得指出的是,从本文的行文来分析,老子曰:“我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不难看出,老子说“言有宗,事有君”,是承以上所言,指的是“言”与“事”两件事。由此看来,本章开头两句应是:“我言甚易知,事甚易行。”原文“甚易行”之前脱漏一“事”字。只有如此,下文的“言有宗,事有君”才有着落,本章的思想与结构,才完好。元代吴澄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老子教人柔弱谦下而已,其言甚易知,其事甚易行。世降俗末,天下之人莫能知其言之可贵,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吴澄对老子“我言甚易知,甚易行”的解读,即可印证我说本章原文“甚易行”之前脱一“事”字的见解是正确的。

注释



01 “我言”两句:谓我的言论容易知晓,也很容易实行。河上公曰:“老子言:我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

吴澄曰:“老子教人柔弱谦下而已,其言甚易知,其事甚易行也。”

02 “天下莫能知”两句:河上公曰:“人恶柔弱,好刚强也。”

吴澄曰:“世降俗末,天下之人莫能知其言之可贵,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

林希逸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之人莫有知者,莫有行者,此叹时之不知己也。”

03 宗:林希逸曰:“宗,主也。”傅奕本“宗”即作“主”字。 君:林希逸曰:“君,亦主也。众言之中有至言,故曰‘言有宗’。举世之事,道为之主,故曰‘事有君’。”

苏辙曰:“惟言不能尽,事不能见,非舍言而求其宗,遗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

高亨说:“宗,宗旨,主张。君,主也,指纲领。”(《老子注译》)按:高说极是。

04 “夫惟无知”两句:河上公曰:“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道德之暗昧,不见于外,穷微妙极,故无知也。”

林希逸曰:“世无知至言至道之人,所以莫知我者,故曰‘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按:河上公、林希逸的解读,符合老子本意。

05 “知我者希”: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作“知我者希”。傅奕本“希”作“稀”字,是。稀者,少也。

“则我贵矣”: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则我者贵”,误。帛书乙本、傅奕本作“则我贵矣”,是。

奚侗曰:“世之知我者少,是我独异于人,而为天下贵矣。”按奚侗的解读,符合老子本意。

06 被褐怀玉:河上公本、王弼本作“被褐怀玉”。帛书甲乙本、傅奕本作“被褐而怀玉”,多一“而”字,当删去。 褐:《说文解字》曰:“一曰粗衣。”吴澄曰:“褐,毛布,贱者所服。”

河上公曰:“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德,不以示人也。”

林希逸曰:“圣人之道,足于己而不形于外,犹被褐而怀玉,故人不得见之也。”

吴澄曰:“人不知圣人,但见其外之所被如褐而不见之贵,不知其中之所怀玉而可贵也。”

奚侗曰:“范应元曰:‘圣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