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之忍第八十一
小节之忍第八十一
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视大圭者,不察察于微玷;得大木者,不怏怏于末蠹。以玷弃圭,则天下无全玉,以蠹废材,是天下无全木。苟变干城之将,岂以二卵而见麾;陈平而奇之智,不以盗嫂而见疑。
智伯发愤于庖亡一炙,其身之亡而弗思;邯郸子瞋目于园失一桃,其国之失而不知。
争刀锥之末而致讼者,市人之小器;委四万斤金而不问者,万乘之大志。故相马失之瘦,必不得千里之骥;取士失之贫,则不得百里奚之智。噫,可不忍欤!
【译文】
凡是顾大局识大体,要成就功业的人,是不会计较区区小事的;凡是要办大事情的人,是不会追究琐碎小事的。欣赏美玉的人,绝不计较白玉上微小的瑕疵;得到大木头的人,绝不因为木材的尾梢有一点被虫蛀而不高兴。如果仅仅因为美玉上的小瑕疵就放弃整块美玉,那么天下就没有纯净的美玉了;如果仅仅因为木材上的小蠹蚀就丢掉整根木材,那么天下就没有完好的木材了。春秋时的苟变是保卫国家的良将,不能因为其在收租时吃了百姓两个鸡蛋就废除不用;西汉时的陈平有着出奇制胜的智谋,不能因为谣传其和嫂子私通而不重用他。
《刘子·观量篇》载:智伯能立刻发现厨房里的人拿走了一筐肉,而对自己将惨遭杀身之祸一无所知;邯郸子能马上觉察果园里丢失了一个桃子,而对自己国家快要灭亡却毫无察觉。这都是心里只注意小事而把大事忘记了。
为像刀锥尖端一样细枝末节的小事而争执不休,甚至打官司,这是一般百姓的小器量;刘邦给陈平4万斤黄金,却从不过问金子的使用情况,这才是成大事之人应有的气度。所以伯乐相马,如果因马瘦而不取,就得不到千里马;选取人才,如果因其贫贱而被忽略,就得不到像百里奚那样的人才。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小小的瑕疵或缺点,人们又何必太计较呢!
【评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世上是没有的。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能够在选用人才时,知道用人的长处,容忍人才的缺点。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人与人相处常常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典例阐幽 顾大局,识大体
唐贞观八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年老昏悖,在权臣天柱王的唆使下,多次兴兵侵入河西走廊,截断由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吐谷浑还多次故意挑起事端,拘留唐朝的使臣;唐太宗十余次遣使交涉,伏允都置之不理,并口出狂言。
吐谷浑的使者来到长安,李世民亲自接见,苦口言利弊,晓以祸福,希望能够改善关系,重开丝绸之路。吐谷浑的使者表面应允而去,实际上伏允并无悔改之心,依旧不断地骚扰边境。唐太宗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实在是忍无可忍,决心重新打通通往河西走廊的路线。他先派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率众出征,虽获几次小胜,但是无损吐谷浑丝毫,伏允更加狷狂。唐军一来,他就率部驱马携帐而走;大军一退,他又卷土重来。
唐太宗决心大举进攻吐谷浑,派老将李靖为帅出征。
贞观九年,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兵部尚书侯君集为副帅。唐军到达鄯州,伏允一见唐军大批人马开进,遂引军西逃,试图以险恶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为有利条件,使距大后方路途遥远、运粮困难的唐军大败而归。李靖依据这种情况制定了“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方针。大军到达库山后,立刻分兵千余骑绕过库山,从背后袭击伏允。伏允腹背受敌,仓皇而逃。
为阻止唐军的追击,伏允下令焚烧粮草和草原,退向砂碛。唐军追了过来,却不见一敌,只见满目焦土,赤地千里。无草缺粮的唐军陷入困境,有人主退,有人请战。副帅侯君集认为:“前时,段志玄前脚刚到鄯州,敌军后脚已到城下,现在吐谷浑如鼠逃鸟散,取之不难,现在不追,将来一旦敌人有了喘息之机,悔之不及。”于是下令兵分南北两路,深入敌境夹击逃敌。
李靖率一部北进,势如破竹,一败吐谷浑于曼头山,再败敌军于牛心堆。侯君集率南军穿越2000里的无人区,直追到乌海(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南),才见到吐谷浑的营帐,唐军当即端营杀人,伏允仓皇遁逃而去。唐军紧追不放,连战连捷,吐谷浑大多将领非死即降,伏允走投无路,窜入沙漠之中。靖率军穷追猛打,将士们唇焦舌干,只好刺出马血,吮吸解渴,终于在一天傍晚,追上了正准备安营扎寨的伏允。唐军将士奋勇杀敌,斩杀千余,缴获牲畜20余万头。伏允儿子慕容顺被迫率众投降。伏允吓得魂不附体,率亲信数十骑向沙漠深处逃去,不几日,部众散尽,伏允自杀。
伏允凶顽不化,不识大体,不仅造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使自己的势力全部瓦解,而且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