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戏剧《郑光祖·迷金琐倩女离魂》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戏剧《郑光祖》鉴赏

《倩女离魂》全名《迷金琐倩女离魂》,主要写张倩女在爱情上怨恨、忧虑、相思和对封建门第婚姻的反抗。

王文举和张倩女本来是“指腹为婚” 的“旧盟”未婚夫妻。王文举父母双亡之后,来到张家,张母却以 “张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让这对未来夫妻第一次见面时,以兄妹之礼相称。倩女从梅香口中得知所谓的“哥哥”原来就是指腹成亲的王秀才时,对母亲非常不满; “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 ,“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钳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封建婚姻的实质是不以男女性爱为条件,而是以等级门第等客观因素为条件。在人类社会尚未进入共产主义之前,男女青年要想摆脱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完全以性爱为条件结合,是不可能。但是他们的这种要求却是合理的。揭露封建家长根据本身利益需要,阻止男女主人公以性爱为基础的结合,给他们造成种种悲伤和不幸,是中国文学史上许多爱情题材作品的共同主题,也是“倩女离魂” 的主题。“指腹为婚”是封建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封建家长企图以联姻与同僚结成联盟以巩固自己地位的愿望。但是一当男女双方出世,长大成人,因各种原因,其结合不利于巩固封建家长地位的时候,家长们又会找出各种借口悔婚,这既暴露了封建婚姻的实质,也表现了封建家长的可笑。作为当事者的男女青年,在他们未出世时已被命定,而当家长悔婚时,却从性爱的要求出发,反对悔婚,承认历史事实,这当然不能看做是对封建婚姻的维护,而正是针对封建婚姻的要害所采取的反抗行动。张母的悔婚和张倩女的怨恨,正应作如是观。

悔婚给倩女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正值暮秋天道,凉宵惊觉,心事不宁,镜台懒照,绣针懒拈,独坐窗前,好不伤感。她和王文举被“尊堂间阻” ,“情义轻抛” ,“无缘配合,有分煎熬,情默默难解自无聊,病恹恹则怕娘知道” 。她和李千金的泼辣大胆性格不同,深沉内向。但愈是性格内向,精神上的痛苦愈重。她不但自己伤怀,而且想到王文举在母亲悔婚的情况下,即使不病倒,也消瘦了。“想俺这孤男寡女忒命薄” ,“怎做得蝴蝶飞锦树绕” ,“团园日较少” ,“离恨天最高” ,“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 。她相信,那王文举不是“茅檐燕雀” ,而是“混海鲸鳌” ,“他辛勤十年书剑洛阳道,决峥嵘一朝冠盖长安道” 。相信王文举将来能得官,要求先成婚后应考; 一定要王文举先得官,后结婚,这就是张倩女和张母斗争的焦点。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个先后次序问题,但就是这个先后次序的不同,反映了两种婚姻爱情观的对立。王文举得官后如果不变心,夫贵妻荣,皆大欢喜; 王文举得官后如果“富贵易妻” ,那么受害最大的将是张倩女。而富贵易妻在封建社会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比比皆是,并且受到法律保障。《元史·刑法二》中就有男方悔婚,“不坐,不追聘财”的规定。既然张母在王文举白衣时不承认他是女婿,让他和女儿兄妹相称,那么王文举得官后完全有理由仍以妹妹待倩女,而不以妻子待倩女。倩女的担心在送别文举时情不自禁地作了自我表露: “哥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了接丝鞭者” ,“你身去休教心去了,对郎君低告” 。文举去后,她充满离情别意,为 “人生离多会少”而叹息。正所谓“杯中酒和泪斟,心间事对伊道”,她折柳相赠,“离愁不了” ,“恨怎消,此间最难熬” 。她和文举,一个“泪湿香罗袖” ,一个“鞭垂碧玉梢” ,“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 。这些还可以说是一般男女分别时常见的感情,与众不同的是倩女比别人更多了一层担心。从此后,“有甚心肠更珠围翠绕,我这一点真情魂缥缈” ,“也不指望驷马高车显荣耀,不争把琼姬弃却。比及盼子高来到,早辜负了碧桃花下风鸾交。”这种担心就是后来“离魂” 的思想根源。

倩女自与文举在柳亭相别,回家后即染病不起。倩女与其他一些因与男子分离而害相思之苦的女性不同,她不愿害单相思。她主要是担心,而她的性格特点又是内向,不愿把自己的担心轻易告诉人,也不愿意象李千金那样同文举奔。但又不甘于让被抛弃的可能变成现实,于是便发生了灵魂离开躯体去追赶文举的“奇”事。而这种“奇”事的发生既暴露了富贵易妻的威胁给女方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同时又表现了妇女不甘忍受这种痛苦,希图主宰自己命运的斗争精神。这正是“离魂”这一“奇” 事不奇之所在。

倩女离魂背着母亲赶上文举。虽然与倩女分离后也放心不下,但却受封建思想毒害较深的王文举,询问倩魂来历。倩魂表示要和文举“同走天涯” ,向文举表示: “薄命妾为伊牵挂,思量心几时撇下” ,“你抛闪咱,比及见咱,我不瘦杀,多应害杀” 。文举担心老夫人知道了不好办,倩魂说: “他若是赶上咱,待怎么?常言道: 做着不怕” 。文举听后发怒道:“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王文举要她赶快回去,她拒绝了。王文举所历举的封建教条没有吓倒她,她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如果一举及第,便攀高结贵,“做了贵门娇客” ,那里还会再“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文举虽然以封建教条训斥倩魂,实际上他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担心: 现为白衣,张母不以女婿相待; 如果科考不中,张母当然更不会承认他为女婿了。倩女怕文举富贵易妻,文举担心落榜昧婚。共同的担心把这对青年男女连系在一起了。虽然他俩受封建礼教影响程度有别,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各异,但在反对以门第论婚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不但是相互爱慕的情侣,更是反对门第婚姻的战友。王文举问倩魂:“小生倘不中呵,却是怎生?”倩魂答道: “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 ,“我情愿举案齐眉傍书榻,任粗粝淡薄生涯; 遮莫戴荆钗,穿布麻” 。王文举看她“真诚志坚” ,要和她一同上京,她欣然同意。她的躯体虽然羁留在家,她的灵魂却学了“临邛市沽酒的卓文君” ,甘伏侍王文举这个“濯锦江题桥汉司马” 。

灵魂因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获得自由,躯体却因被封建礼教所束缚而倍受折磨。倩体自与王文举分别后,抑郁成疾,“或言或笑,不知是何症候” 。“说话处少精神,临卧处无颠倒,茶饭上无滋味。”废寝忘食,日瘦一日,药不能治,“要好时直等的见他时,也只为这症候因他上得,得。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她忧思过度,神思恍忽,把面前的梅英错当作王文举。想起王文举“去时节杨柳西风秋日,如今又过了梨花暮雨寒食。”梅香建议她乞神占卜,她说: “则兀那龟儿卦无定准,枉央及;喜蛛儿难凭信,灵鹊儿不诚实,灯花儿何太喜。”作者用唱词描绘倩女病体心绪不宁的情态,形象逼真,生动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由于封建礼教折磨而痛苦呻吟的惨状。

倩体念念不忘王生,满眼尽是王生,以至把来看视她的老夫人也当做王生。王生的离去,抛闪杀她这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 ,“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她不同意母亲为她请医治病,请医生不如王生来到这里。张母有心请王生来以愈女病,倩女体埋怨母亲当初悔婚,“到如今悔后应迟” 。王文举未寄报喜信息,有两件事使她担心:“他得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 。过度的担心而造成的精神痛苦,使她“饥不思食” ,“半人半鬼” ,“千死千休” 。“若肯成就了燕尔新婚,强如吃龙肝凤髓” 。她昏沉入睡,王生得官回来,“觑面仪,比向日相别之际,更有三千丈五陵豪气” 。醒觉后才知是南柯一梦,王生早“难寻难觅” 。她正向梅香夸奖王生有才有艺,得遂风雷,张千送王生书信到。她看了信中有“文举同小姐一时回家” 之句,一气之下昏倒过去。清醒之后,痛不欲生,“百年情只落得一口长吁气” ,“俺娘把冰绡剪破鸳鸯只,不忍别远送出阳关数里” ,“从此去孤辰限凄凉日,……着床枕鬼病禁持” 。好容易盼来一纸书信,“我则道春心满纸墨淋漓,原来比休书多了个封皮。气得我痛如泪血流难尽,争些魂逐东风吹不回” 。“便死呵死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梅香呵,我的心事则除是你尽知,望他来表白我真诚意” 。倩女病体因王生“另娶” 而气死过去。

倩女虽然对张母有埋怨,但没有同母亲决裂,这是由她的内向性格决定的。但是保持了与老夫人的母子关系,就难以保持与王文举的夫妻关系。担心忧虑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她的病体已经无法承受这一直担心着的沉重打击,人生希望毁灭了!这是对封建礼教不满但又不愿与之决裂的青年女子的悲剧! 她的那些一字一血的唱词是对封建礼教的沉痛控诉,哀而动人。

留在家中的肉体在痛苦中毁灭了; 冲出家庭的灵魂却获得了爱情的幸福。倩女灵魂随文举一同上京,文举科考得官后又一同去赴任。回想起抛家弃业的往事,“心坎儿上犹自不惺惺” 。王文举“内才外才相称,一见了不由人不动情,忒志诚,兀的不倾了人性命,引了人魂灵” 。倩魂与王生骑马并行,“暮春天景物撩人兴” ,绿杨红杏,紫燕黄莺,蜂蝶比并,“中间列一道红芳径” ,“旧盟”夫妻,“富贵还乡井” 。倩魂和倩体的精神状态和结局如此之不同,这强烈的对比,发人深思。“先得官后成婚” ,“先成婚后得官” ,两种方案,两种结果。

倩魂毕竟与倩体不同。当张母视她为鬼,王文举也要把她一刀两断时,她敢于“与夫人亲折证” 。一针见血地指出: 逼迫她离乡背井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的生身母亲; 而将倩体“断送了泼残生” 的还是母亲。这就是先得官后成婚造成的严重恶果。张母在倩体与倩魂合而为一的异举面前,与女儿和文举成其好事。这既是倩魂斗争的结果,也是张母悔悟的表现。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根据唐人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的。原作的主人公是王宙和倩娘,没有科考得官的情节。郑光祖继承了原作的浪漫主义手法,把主题提炼为通过“先得官后成婚”或“先成婚后得官”两种方案造成的不同后果揭露门第婚姻、封建礼教的罪恶,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了。《悔婚》、《送别》明显地受了《西厢记》的影响。《魂追》也有“草桥店惊梦”的影子。但是《离魂》这一关键性情节却把《倩女离魂》和《西厢记》区别了开来。倩女的大胆性格虽不及李千金,却超过了崔莺莺。当然这是由崔莺莺所钟情的张生和张倩女所钟情的王文举思想性格不同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倩女离魂》的作者一方面写在家卧病的倩女之身,一方面写追赶文举的倩女之魂,并用优美的曲词表现魂与体的不同情态,生动逼真。

《倩女离魂》的对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倩女、文举和张母的不同性格。剧中曲词,“他调少有俪其美者” (李开先《词谑》) 。如写倩女离魂背着母亲追赶文举,“踏岸沙,步月华” ,“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走得她“筋力疲乏” 。经过断桥,秋冰菰蒲,明月芦花,来到江边,听得文举弹琴声,“响珰珰鸣榔板扑鱼虾” ,“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作者用不同曲调表现倩女灵魂和病体的不同情态,维妙维肖,形象逼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