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背景解析与注释

他乡复行役②,驻马别孤坟③。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④。

对棋陪谢傅⑤,把剑觅徐君⑥。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⑦。

【注释】

①房太尉,即房琯。安史乱起,他从玄宗幸蜀,拜相。肃宗至德二载(757)五月,罢相。乾元元年(758),房琯贬邠州刺史,杜甫因疏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后琯改为汉州刺史,宝应二年(763)四月,迁刑部尚书,拜特进,赴任途中,于八月四日(时已改元广德)病卒于阆州僧舍,赠太尉。故称“房太尉”。时杜甫正流寓梓、阆间。闻琯卒,即往吊唁。广德二年(764)春,严武重镇蜀、杜甫将赴成都前在阆州祭琯墓而作此诗。②他乡,客居异乡,与故乡对。复行役,谓将由阆州去成都。行役,在外奔走。③孤坟,指死后寂寞凄凉。④二句谓泣泪之多,土为之湿;哀伤所感,云为之断。⑤谢傅,指谢安,字安石,死赠太傅。《晋书·谢安传》载:安侄玄等淝水之战大败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此以谢安比房琯,忆二人生前相与之情。⑥《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国季札出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因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此以季札自比,珍视死后不忘之谊。⑦客,作者自谓。

【评析】

诗开头两句,伤己悼琯,徘徊悱恻,分三层写出苦境苦情:他乡为客,一可伤;又复行役,愈客愈远,二可伤;别后凄凉,孤坟寂寞,三可伤。二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涵蕴深长。有对房琯所受冷遇的控诉,也有对自己因疏救房琯而漂泊流离的不满。而两句所渲染的悲凉氛围则笼罩全篇,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极写哭墓之哀,抒发对亡友的深情厚意,真切动人。五六两句,以谢安比房琯,可见生有安国定邦之才,以季札自比,死而不忘心契之谊,生前死后,始终不渝,足见志同道合,非比寻常。结尾二句,以“闻”、“见”参错成韵,谓别时不见送客之人,送客者唯有落花啼莺而已,死后寂寞荒凉如此,不胜凄楚惆怅之至。“唯”字照应次句“孤”字,末联寂静凄清的气氛与首联渲染的悲凉氛围融汇一体,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