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观沧海》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④,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⑤。

【注释】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以及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以抒发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的作品,曹操作。观:欣赏。海:指渤海。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追尊其为魏武帝。

①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

②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③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④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观沧海

⑤咏志:表达心志。

【大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

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挺立。

草木一丛一丛,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巨大的波浪在海中涌起。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也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高兴了,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的那个人,是当时勃勃英姿、意气风发的曹操。在山上面对着渤海,看到的是摇摇晃晃的渤海。大海正涌起阵阵波涛,这宏伟的景象是力量的象征。大海茫茫,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时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目光跟随着大海的波浪来到脚下,山岛巍然。在这茫茫大海中,孤立的山岛有着和曹操一样的寂寞,但更多的是坚持和倔强。此情此景,他下意识地转身,那里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有无限的生趣。忽然,草木摇动起来,那是一阵秋风所引起的,随之而来的,是悲凉、萧瑟的声音。但没有时间留给人心生凄然,滔天的波澜来得如此突然,让人连惊叹都有点来不及。

大海波涌连天,惊涛拍岸的声音让人心悸。在曹操眼中,却又有了另一番风味。那狂暴的海风吹得他衣襟猎猎,巨浪拍岸震耳欲聋,立在高山上的那个人,却仿佛没有感受到,没有听到。在这狂风巨浪中,他看到了太阳,看到了月亮。不只是运行不息的太阳和月亮,还有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沧海是如此的辽阔,它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壮观得无以复加,让看到的人心潮澎湃,让想到的人忍不住引吭高歌。

【拓展】

毛泽东曾作《浪淘沙·北戴河》,同样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其中也向曹操表示了敬意。全词如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