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原文|注释|赏析
红尘席帽乌靴里②,想见沧州白鸟飞③。
马關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④。
注释
①昼寝:午睡。
②红尘:指世俗社会。席帽:一种苇席做成的帽子,四周垂以丝网,是当时士人出门必备的用具。乌靴:上朝时所穿的靴子。这句是指奔波于朝市官场。
③沧州:滨水之地,特指隐士的居处。白鸟:白鸥。这句承上说身在官场而心在沧州,向往与白鸥结盟的隐居生活。
④“马關枯萁”二句:是说马咬草料的声音在枕边喧响,梦中化成了江上风雨激浪的声音,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沧州”。
赏析
这首诗以昼寝时一个夸诞的梦曲折地表现对江湖自由生活的向往。宋人任渊注此诗说:“闻马關草声,遂成此梦也。……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山谷内集诗注》)“想”指人内心的意念、欲望、情感之类,即本诗第二句“想见沧洲白鸟飞”的“沧州”之想、江湖之念;“因”指触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外部原因,也就是本诗第三句的马咬草料的声音。因为作者有思念江湖的心境,与马咬草料的声音相合,就促成了这个夸诞的梦境。正所谓有所思则有所梦。这就从下意识的层面表现了对江湖隐居生活的向往。
到了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妇孺皆知的小诗,被认为以平易的语言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它跟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颇有关系。都是日记式的题目;都是写了一个梦;且陆游诗的构思也是从黄庭坚的诗而来。他同样是有所思而有所梦,同样是有“想”与“因”两个方面。陆游的“想”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希望投身边关,收复中原;他的“因”则是“夜阑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与“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的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的坚定执着。
可见,陆游诗的构思明显受到了黄诗的启发,只是黄诗的梦境表现得更加夸诞,语言也更加精致奇峭,陆诗则以较为通俗平易的形式出现,明显可以避免的两个重复的“卧”字,似乎也体现了陆游要在借鉴江西诗法的基础上走更加平易自然的道路。黄庭坚和陆游做了不同的梦,因为梦体现着内心的焦虑与渴盼,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中有着不同的理想。从立意和意境上看,黄庭坚写“小我”之思,陆游则是“大我”之思,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