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如何被迫退位的-清朝-满族历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溥仪是如何被迫退位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袁世凯一方在谈判当中便放出口风:若推举袁世凯为总统,则清室退位不成问题。与此同时,他又向清朝报告:革命军势力浩大,倘若开战,北洋新军难以取胜;各国公使都希望和平解决;南方代表伍廷芳力言必须实行共和,希望朝廷早定大计。

宣统三年末(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遇到了一连串的困难:列强不予承认,却公开支持袁世凯。财政上缺少来源,军饷难继,军队随时可能哗变。立宪分子和软弱的革命党人主张对袁妥协。孙中山迫不得已,电告袁世凯,再次声明:如清帝退位,立定共和,临时政府决不食言,自己立即辞职,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袁世凯见夺权已有把握,就公开宣称向南方进攻实有困难,同时密奏隆裕太后:此次开战,东西友邦的贸易损失已经不小,若战事争持太久,难免不无列强干涉。袁世凯最后亮出了底牌:在此种情况下,清帝应该“禅位”,以顺民心。

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进行讨论,溥伦、奕勖主张退位,溥伟、载沣反对。由王公贵族的少壮派组成的宗社党人憎恨袁世凯欺负孤寡,密谋篡权,他们主张训练皇帝亲军,发动暴动倒袁,其中良弼的态度最为坚决。恰好当天袁世凯在王府井丁字街三义茶店楼下的街道上,遭到了北方共和党人杨禹昌等人炸弹的袭击,袁世凯的随从十多人丧命,袁世凯侥幸逃脱,从此他称病不露面。为防良弼,他还密召亲兵侍卫,伺机行动。良弼在袁世凯遭炸十天后,也碰到同样的遭遇。四川籍的同盟会会员彭家珍,趁良弼外出回家刚刚到家登上台阶扔出炸弹,炸断了良弼的左腿。彭家珍头部受伤当场死亡。到第三天早上,良弼才苏醒过来,但中午就死去了。

良弼身为皇族,留学日本学过军事,组织宗社党,在皇族中是颇受倚重的少壮派。良弼一死,皇室要员便失去了主心骨。袁世凯的部下段祺瑞又联合二十八名战将,从湖北前线打来电报,请求共和,并请袁世凯派全权代表与南方对话。良弼之死,加速了清帝逊位。隆裕太后只得在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三日(1912年2月1日)再次召集御前会议,决定逊位。十六日,诏命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磋商逊位的条件。

袁世凯为了从清王朝手中夺取政权,主张优待皇帝、皇族。而革命党为了废除君主专制,也被迫通过了袁订立的《优待条例》.条例上规定:皇帝尊号不废,待以国君之礼,每年供其新币400万元费用,暂住宫中,以后迁居颐和园;宗庙陵寝及其私产,派兵保护;皇族世爵依旧,私.产保护,免予当兵,享有一般公民权;满、蒙、回、藏王公世袭与宗教信仰依旧,各族与汉族平等。

l912年(宣统三年,民国元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统皇帝正式颁布逊位诏书: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走到了尽头,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宣告结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