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蒋捷·女冠子》蒋 捷
蒋 捷
元 夕
蕙花香也①。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②,一片笙箫,琉璃光射③。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④。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⑤。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⑥。吴笺银粉砑⑦。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⑧。
注释 ①蕙花:即蕙兰、佩兰。香草名。②宝钗楼:本为成阳酒楼,此处泛指歌楼酒肆。③琉璃光射: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又有地方进贡之灯“皆五色琉璃所成”。④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女子头饰。⑤红灺(xiè):红烛的灰烬。⑥钿(diàn)车:用嵌金来装饰的车子。⑦吴笺:即苏笺。苏州一带出产的笺纸,上用光泽很好的银粉涂饰。砑(yà):磨光。⑧夕阳西下: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载:“伯可词名冠一时,有上元《宝鼎现》词,首句‘夕阳西下。’蒋竹山捷同时人,作《女冠子》词咏上元,结句云:‘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其推重当时如此。”
四序图 (局部) 【清】 姚文瀚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元宵节,曾是南宋盛大的节日。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著,堕翠遗簪,难以枚举。”刘辰翁就曾在上元之夜回忆往昔:“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周密也曾在《月边娇·元夕怀旧》中纵笔写往昔的繁华与今夕的寂寞:“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前欢谩省。又辇路、东风吹鬓。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蒋捷的这首《女冠子·元夕》,便知元夕怀旧,原来是那一代士人共同的悲伤。
和所有经历过南宋元夕佳节的人一样,词人也无法忘怀那夜的繁华盛美,所以起笔便写道:“蕙花香也。”在无数的回忆断片中,一缕熟悉而浓郁的蕙花香扑面而来,花香馥郁,带他重回那“雪晴池馆如画”的甜美岁月。“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以十六字渲染出当时元夕的盛美和狂欢。不说歌楼上春意融融,而说“春风飞到”,想象奇特。笙歌阵阵,灯火如昼。这是他回忆中的盛美。周密在《武林旧事》中的记载可以参看:“终日天街鼓吹不绝。都城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
自“而今灯漫挂”,词意顿时跌入清冷的现实。“漫”字有着徒然的意思,晏殊在《浣溪沙》里写道:“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这“漫挂”又与前句的“飞到”形成对比。“飞到”含着飞扬、向上的力量,而“漫挂”则是徒劳、空白的无力感。繁华于是跌入寂寞。“暗尘明月”,用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意:“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冠以“不是”二字,既是对比,又是惊醒。渐由景入情。景致既已黯淡萧条,心绪也更是心灰意懒。“羞与蛾儿争耍”,暗示着他也许有过“蛾儿争耍”的欢喜时光,这与李清照晚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的心情,是一样的感伤。
“江城人悄初更打”,词意自此进入更静寂的夜色中。元初于元宵节禁灯,所以入元后这一年的元夕,无灯可看,无香可闻。在黑暗中听着更声的词人,心中隐隐生出“问天公”再借繁华的期盼。再借繁华,实际是隐含着再借回天之力予南宋的意思。明知人力已不可为,所以说“向天公借”。语意隐曲,是无法明言的沉痛。希冀如此渺茫,回到眼前是“剔残红灺”,夜已深,更已打,红烛也已残。半梦半醒中,依稀重回“钿车罗帕”的往昔。“隐隐”二字,正透露出内心对故国隐约深埋的眷恋。在这个夜晚,词人决定要开始为故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便是:“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他要把用银粉涂饰的上好笺纸铺开,一字一句,把南宋的旧日风景,写成文字记载下来。这时听见隔壁的女子,正靠着窗子,不知世事地唱着“夕阳西下”的曲子。唐圭璋先生评这几句:“‘吴笺’以下六句,一气舒卷,言我自伤往,而人犹乐今,可笑亦可叹也。”(《唐宋词简释》)这是很恰当的词评。
这一首写元夕的词,穿插于今日与往昔。在难忘的深情与冷寂的更声中,他诉说着这一刻的情绪。(黄阿莎)
链接 词的题目。最初词调就是词题,宋代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说:“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词调与词题分离之后,有的词人便为自己的词作加上一个题目,如苏轼《江城子》二首,一题“记梦”、一题“猎词”。南宋以后的一些词选,如《草堂诗馀》之类,喜欢擅自为前人作品加上小题,不足为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