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李清照·鹧鸪天》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李清照·鹧鸪天》李清照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①“暗淡”句:宋陈景沂《全芳备祖·桂花门》引《尔雅》:“梫木,桂树也,一名木犀。花淡白,其淡红者谓之丹桂。黄花者能子,丛生岩岭间。”②情疏迹远:谓人迹稀少。③“骚人”二句:屈原《离骚》多载草木名,却未提及桂花,词人认为这是一件憾事。可煞,可是,太过。

桂树图 【明】 刘度 四川省博物馆藏

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全词题咏“桂花”,作者还以花喻人,吐露出自己的人格志趣。

花卉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开篇作者即从花色入笔。“暗淡轻黄体性柔”是描写桂花的色泽形貌,作为一种花,光泽“暗淡”,色调“轻黄”,应是平凡逊色,难以引起人的注意,但是作者却偏偏对其欣赏喜爱,桂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芍药的妩媚袅娜,但是它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淡雅、柔和,而且还有“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性格。“情疏迹远只香留”暗示出桂树多生于僻远之处,不喜热闹,而是静守着淡漠。宋之问《送姚侍御出使江东》诗:“为问东山桂,无人何自芳。”李白《咏桂》也云:“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可见,人虽“情疏迹远”,桂花却芬芳如故,不为谁而改变,不因谁而愁苦。作者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桂花全部的风神与品质:花色淡雅,性体柔美,芳香馥郁,高洁潇洒,可谓妙笔生花。

桂花如此怡人,作者不由生发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感叹,词人以为,浅碧、轻红固然在诸色中堪妙,然而对于桂花来说,这些色泽却是不必的,因为它无须妆扮已经是“花中第一流了”,它的恬淡、素雅,毫不减少它的风采,而恰是它独特的神韵。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紧承上一片的意思而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一年之中,名花众多,竞相开放,五彩缤纷。然而在某一个时节,总有一种花占尽春光,独登花魁,桂花可能在名气上稍逊梅、菊、牡丹,但在秋天它却能摇曳生辉。梅花是春的使者,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在秋季,它却无缘争美,因此“梅定妒”是必然了;菊花,虽也在深秋绽放,而且清秀雅致,幽香怡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它不觉也相形见绌,所以八月飘香的桂花自然是“画阑开处冠中秋”了。李贺也曾云“画栏桂树悬秋香”(《金铜仙人辞汉歌》),可见中秋的桂树,众莫能比,难怪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赞美:“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原属玉堂仙。”杨万里《咏桂》中感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窟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作者正沉浸在“桂华秋皎洁”(唐张九龄《感遇》)的美妙中,忽而笔锋一转,又生发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的遗憾。“骚人”指屈原,他的《离骚》上多载花草之名,而独不着桂花。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一致,皆以屈原不于《离骚》中提及桂花为憾事,这就又从侧面烘托出了词人对桂花的极力推崇和喜爱,对其不“入流”的不平。

全词都是在咏桂花,而且作者赋予桂花很高的地位和评价,“自是花中第一流”“画阑开处冠中秋”,但是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作者还是有所指的。开篇作者就把桂花置于“情疏迹远”的偏僻之地,与人隔开了一定距离;接着作者又引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二字就说明世人对“浅碧轻红色”格外追求,而无意留心淡雅的桂花;后来作者又写到“梅花妒,菊花羞”极似人情世态,最后她以非凡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处处为桂花鸣不平,最终为桂花“正”了“名”。其实桂花正是词人的写照,为花正名,即是为自己正“名”,大概作者也像桂花一样:朴实淡雅、高洁傲岸,而不为世人理解;满腹才华、诗词一流,却不被世人赏识吧。(张雅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