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代词·欧阳炯·春光好》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欧阳炯·春光好》欧阳炯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 ①万汇:万物。得意:生机昂然的样子。②笋迸:竹笋从泥土中快速冒出来。苔钱:新生的苔藓,一点点地散落在地上,看似铜钱,故名苔钱。③偎:依傍,依偎。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土丘,这里是指种植花卉的花坞、花坛。④“谁把”一句:语出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丝:比喻刚冒出嫩芽的柳条。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鉴赏 这首词写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是专写春日悠游的作品,展示了蜀中春日美妙的风光和赏心乐事。欧阳炯作为蜀地土生土长的词人,凭着自己对本土风物细腻而深切的感受和一腔爱意对蜀地初春风光作了细致的描绘,抒写成对家乡风景的赞美之词。

农历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于是我国白昼时间变长,夜晚时间变短。由于日照时间变长,大地开始回暖,所以开头两句“天初暖,日初长”就准确地交代了词作描绘的时令。“春光好”正是词作者敏锐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心情大好,发出的纯真热情的感叹,春天到了,春光无限! 放眼望去,天地万物欣欣向荣,春风得意。各种植物竞吐芬芳,唯恐落后。上片写景从大处着笔,描写对“春光”的总体印象。而下片则从细微处落笔,具体到一事一物。下片起首“笋迸苔钱嫩绿”,将春笋从泥土之中破土而出、勃发向上的动态过程用一个“迸”字有力地描画出来,给人以鲜活的感觉,让人体验到了初生生命的无穷后劲。“苔钱嫩绿”着力于表现苔藓的形状和颜色。由于饱受严冬的凛冽,只能勉强保持原有的地盘,无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初春的苔藓还是像一枚枚铜钱一样,东一块、西一块地各自分离。词人用一“钱”字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嫩绿是对苔藓颜色的描写,对于耐寒的苔藓来说,虽然冬天它们能够为大地维持一点绿色,然而那绿显得苍白无力,呈现出枯黄色。而春天就不同了,象征着生命的嫩绿色是所有植物从沉睡中醒来并开始生长的标志性颜色。可以说,“笋迸苔钱嫩绿”抓住了初春的“七寸”,于细微处见出真工夫。第二句“花偎雪坞浓香”更见词人描写功力。初品词句,给人以画面的静态美;二读词句,仿佛闻到了花的香味,因是“浓香”,顿觉一股芬芳扑鼻而来,再配上洁白的雪,给人以冷香新淳的感觉;再读这句,另一种不易察觉的动态便会触动心弦:“花偎雪坞”中“花”与“雪坞”的关系竟用一“偎”字来表达。当春的脚步唤醒了沉睡地下的生命之后,一些植物就迫不及待地开起了花,当它们还躺在厚厚的积雪下面的时候,它们的花苞早已形成,当雪慢慢融化,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的时候,那些花儿早已开放,于是放眼望去,就像是花依偎着寒冷的雪,因为它们的生命早已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并非花儿依偎着雪,而是花儿用自己的温度融化了冰冷的雪,而受到温暖的雪也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甘愿将自己化于无形,无声地滋润大地万物。“花偎雪坞”所赞美的就是生命的炽烈与热忱。这种微小而缓慢的动态过程,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领略到。对于词人来说,也只有怀着对眼前这片土地的热爱,才能明察秋毫地观察到如此细微之处。面对眼前的美景,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挽留住,然而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无限好,那金色的余晖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眼前的柳树,于是词人突发奇想,如果能把那夕照下的柳条裁剪下来,挂住已经西斜的太阳,让时间在这一刻停住,那么这美好的春光就将在大地永驻,就能随时欣赏初春美丽的风景了。奇思妙想,尖新动人。(杨昇华)

笋竹图 【清】 原济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链接 词牌《春光好》。《春光好》,又名《愁倚阑令》《愁倚阑》《倚阑令》。双调,共四十字或四十一字。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因赏春景,命击羯鼓,吹玉笛,而成此调。因晏幾道词有“伴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愁倚阑令》,或名《愁倚阑》《倚阑令》(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这一词牌的词,上片四平韵,一仄韵,下片两平韵,两仄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