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柳永·曲玉管》柳 永
柳 永
陇首云飞①,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②,千里清秋。忍凝眸③。杳杳神京④,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⑤。断雁无凭⑥,冉冉飞下汀洲⑦。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⑧,翻成雨恨云愁⑨。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⑩,却下层楼。
注释 ①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的险塞。这里指山岭。②关河:关塞河流,泛指山河。③忍凝眸:不堪久望。④神京:京城。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⑤锦字:锦织之字。用窦滔、苏蕙夫妇故事。唐房玄龄等编撰《晋书·列女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用来指爱人的书信诗简。⑥断雁无凭:失群孤雁无依无靠。⑦汀(tīng):水中或水边之平地。⑧期:预料。⑨雨恨云愁:惹人愁怨的云和雨,这里比喻男女间的离别之情。⑩永日:整日。
鉴赏 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秋柳永赴成都经关陇时。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抒写离别相思之恨与羁旅行役之愁,是这首词的主旨。全词共分三叠:
第一叠是由景生情。作者凭栏眺望,以凄清笔触描写萧瑟清秋晚景,而羁旅行役之愁寓于其中。“陇首”三句,是描写的当前景物和状况。山岭上暮云纷飞,江边暮霭迷茫,满目烟波浩渺,词人凭栏很久,凝神注视远方。“云飞”“日晚”,隐含了作者“凭阑”观望之久。“立望”三句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将羁旅情愁扩展开去。一眼望去,山河冷落萧条,清秋万里凄凉,可见而不尽可见,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云”“日”“烟波”“关河”“清秋”,皆凭栏所见,而有远近之分,显示出了在景物描写上的层次性。接下来“忍凝眸”三字,将内心的活动全部贯注到了眼前所望的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第二叠由情景而想念恋人,抒发离愁别恨,寄托无穷相思。“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写作者因与恋人山水阻隔而音信杳然。“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在遥远的汴京;“盈盈仙子”,写所思之人的娟娟美好。古诗词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妓女或女道士,这里作者所思念之人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断雁”三句完成了由写情到写景的转变,由虚人实。鸿雁传书本来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眼前之雁“冉冉飞下汀洲”,却无法传递音信,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心情。“思悠悠”与上叠“忍凝眸”相对应,表现了作者在相见不能,音信杳然的情况下唯有凭栏相思的惆怅和无奈。
第三叠抚今追昔,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暗想”四句,概括往事,表现了作者与恋人由相爱到相离,继而难再见的愁恨心情。当时的欢乐,反而酿成今日的无限怅惘,表现了聚散的难以预期。“阻追游”三字,独立而出,横亘词中,表现了作者因为千里阻隔,无从相见,只有相互思念的辛酸心情。“每登山临水”五句,写每每登临,回想往事,总是情不自禁地黯然销魂,神情沮丧。此叠在叙事上亦极见功力,既写当前之时,又能宕开一笔,平叙之中,复作波折,反复皴染离别相思之情。正如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柳词时所说的那样:“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在音律上,第一、二叠字句相同,而又分别比第三叠短,犹如双双拽出了第三叠,称为“双拽头”。利用这样的格律体制,全词以写景抒情为主线,前两叠大体一意,后一叠另作一意,层层铺叙,步步深入,往复交织,前后照应,将离别之情表现得绸缪婉转而又淋漓尽致。(李飞跃)
集评 清·郑文焯:“是解夹叶,律以侧声字,如‘久’‘偶’并是。”(批校《乐章集》)
链接《曲玉管》词牌。《曲玉管》,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宋词中只有柳永这一首,据《词谱》:“此调前段截然两对……所谓双拽头也。”一百零五字,同部平仄通叶。
三叠词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双曳头。三叠词中字数、句数和音韵完全相同的前两叠,俗谓之“双曳头”,一作“双拽头”,也称“叠头”,此乃一种特殊体式。“双曳头”词体的形成与曲调的体制是密切相关的。有些“三叠”曲的前两叠是完全相同的,俗称“叠头曲”,因此,配合“叠头曲”歌唱的歌词,前两叠的形体也完全相同。有些词调从名称上即可看出它属于“双曳头”,如周邦彦有《双头莲》词,“双头莲”即双关“双曳头”,此词前两叠的形体就是一样的。此外,属于“双曳头”的词调还有柳永的《安公子》、周邦彦的《瑞龙吟》《塞翁吟》、万俟咏的《三台》、朱敦儒的《踏歌》、姜夔的《秋宵吟》、袁去华的自制曲《剑器近》等。(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