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代词·冯延巳·南乡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冯延巳·南乡子》冯延巳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翠楼春思图 陆抑非

注释 ①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②凤楼:泛指宫中的楼阁。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③鸾镜:相传鸾凤见到镜中的影子会鸣舞,故而古人常在镜台上饰有鸾凤的形象。④悠扬:梦境中神情恍惚的样子。⑤薄幸:薄恩寡情之人。

鉴赏 此词写少女怀春之情。观其全篇,摆脱了花间词人单纯对女性容貌、服饰的描摹,转向写人物纷纭复杂的心事,迷离幽怨。

起句咏草,“细雨湿流光”历来为人激赏。王国维极赞其妙:“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人间词话》)《点绛唇》等三阕咏草佳作或惆怅伤春,或渲染离愁,无一不是咏物与抒情妙合无垠,将春草写得凄迷柔美,形神兼具。同样,本词中“细雨湿流光”这绝佳五字也是意蕴深厚。细雨丝丝,如烟如雾,洒落在碧绿的芳草地上;微风拂过,草叶微动,闪出阵阵白光,好像在流动一般。“芳草年年与恨长”一句,以草喻恨,将少女内心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好像随着春天的到来,春雨的沾溉,她的愁苦也如春草一样在滋长。实与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异曲同工,真正外体物情,内抒心象。所不同的是,本词先写芳草,后写离愁,如此把首句起兴与下文抒情巧妙地连接,不知不觉将读者带入词的意境。

“烟锁”以下几句,渐次引出少女的闺情。细雨如烟,笼罩了少女的闺阁,更锁住了她的心房,无限心事无人可诉。“烟锁”二字既紧承首句描绘实景,又由景人情,十分恰切。“茫茫”复与“烟锁”呼应,雨意茫茫,心境茫茫,顿觉天地间苍茫一片,无限凄凉。“鸾镜”指朝朝,“鸳衾”指夜夜,早起梳妆,愁眉倦容难掩;夜里拥衾独卧,伶仃寂寞难耐,朝朝夜夜思之断肠。至此,一个坐卧不宁,满心愁绪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过片写梦境。日夜思之不得,只能在梦里缓解痛苦。醒来“杨花满绣床”,是一片迷离景象,与“悠扬”之“魂梦”正相和,与上片“茫茫”二字之意也相通。不实写梦境,而通过上下、前后互文见义的修辞着力营造意境,耐人寻味。梦是虚幻的,短暂的,梦境的美好更加反衬了现实的残酷,从写法上说,正是梦境的设置使全词的统一主题有了跌宕。回味着梦中的欢会,女子似乎隐隐有笑意;抬头看看虚掩的门,只有一抹斜阳投射进来,不觉又泪珠莹莹:梦既相逢,实却未至,痛苦继续,且更痛、更无奈。“负你残春泪几行”,回应篇首,在无限相思事中,春光一点点消逝,草长一分,恨增一寸;泪流满面,究竟是伤春还是伤己?再次玩味“细雨湿流光”一句,又有妙处:春草恰似闺中人,盼归之意正如草上流光隐现;雨润湿春草,如一种恨人不归之怨萦绕心头;愈恨愈盼归,犹如雨湿青草却难掩其流光,反增其亮色。宋人周文璞云“‘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正是因为此语不仅描摹春草之态,摄春草之魂,更乃摄思妇魂也。(刘玉洁)

集评 宋·张端义:“埜斋周晋仙文璞曾语余曰:《花间集》只有五字绝佳,‘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贵耳集》卷上)

链接 《南乡子》词牌。《南乡子》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首见于《花间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也有增至二十八字、三十字者。清王奕清《饮定词谱》卷一有谓:“唐人知音律,类能添字,此即宋词衬字所自出也。”南唐冯延巳始创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后人在冯延巳的基础上,有减为五十四字的,也有增至五十八字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