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代词·李煜·破阵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李煜·破阵子》李 煜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①“三千里地”一句:极言南唐国疆域之广。宋马令《南唐书·建国谱》谓南唐“共三十五州之地,号为大国”。②凤阁、龙楼:都是对南唐宫殿的统称。③琼枝、玉树:泛指宫中的珍奇花卉草木。烟萝:烟雾笼罩中的女萝。萝:女萝,一种爬藤植物,在古典诗词多用以渲染败落的景象。④干戈:兵器的代称。⑤“一旦归为臣虏”两句:指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将曹彬进攻南唐的都城金陵,次年一月金陵攻克,李煜作为君王肉袒出降,后带子弟四十五人北上至汴梁,南唐灭亡。开宝九年,李煜被封为违命侯。自此以后,李煜过着屈辱痛苦的臣虏生活。句中“沈腰”“潘鬓”两典就是这样生活的写照。沈腰:典出《南史·沈约传》:“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分半。”潘鬓:典出晋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兮,素发飒而垂领。”⑥“最是仓皇辞庙日”三句: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四记载后主离宫时情景有云:“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清代学者尤侗《西堂杂俎》对苏轼之说不以为意,认为:“然不独后主然也,安禄山之乱,明皇将迁幸,当是时,渔阳鼙鼓惊破《霓裳》,天子下殿走矣,犹恋恋于梨园一曲,何异挥泪对宫娥乎? 后主尝寄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而旧宫人入掖庭者手写佛经为李郎资冥福,此种情况,自是可怜。”

明皇避暑宫图 【宋】 郭忠恕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鉴赏 宋苏轼《东坡题跋》卷三《书李后主词》引此词,并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此番评论将矛头指向挥泪听歌这个举动,而由苏氏此论引发的种种推断与评说也大都以此举作为焦点。例如宋袁文据此认为“此决非后主词也。特后人附会为之耳”。理由是“观曹彬下江南时,后主豫令宫中积薪,誓言:‘若社稷失守,当携血肉以赴火。’其厉志如此,后虽不免归朝,然当是时更有甚教坊,何暇对宫娥也”(《瓮牖闲评》卷五)。清尤侗则宽容地说“不独后主然也”(《西堂杂俎》一集卷八),安禄山叛乱,唐明皇仓皇出逃时犹恋恋于梨园一曲,情形实在相似。总的来看,各种讥嘲、质疑、辩驳的声音都源于同一评判准绳,即为君之道。事实上,单纯地脱离作品主旨,脱离作者个性,仅凭责任道义来判断,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公平的。清毛先舒《南唐拾遗记》认为“此词或是追赋。倘煜是时犹作词,则全无心肝矣。至若挥泪听歌,特词人偶然语,且据煜词,则挥泪本为哭庙,而离歌乃伶人见煜辞庙而自奏耳。”细味词旨,此说更加公允恰当。

此词上片极写当年江南之豪华,气魄沉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就南唐建国以来说,一就国土从此沦陷谈。南唐自烈祖李昇于公元937年开国,至后主于975年亡国,共历三十九年,称四十年是约言其总数。南唐立国后,定都金陵,并楚及闽,有今江苏、安徽之淮南、福建、江西及广西北部,三千里也是约言之。“四十年来家国”,毁于一旦;“三千里地山河”,全部变色。这两句直接从家破国亡、山河易手切入,起得有力,读来叫人为之扼腕叹息。“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细想盛时宫中景象,真是人间天堂,逍遥堪比神仙。危楼高阁,盘龙栖凤,上连青天;御花园内遍植仙草名木,烟聚萝缠,葳蕤秾艳。贵为人主,身在深宫,生活优游,“几曾识干戈”?从来不懂得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上片写亡国之痛,没有停留于一般的感伤,也一反儿女情长的姿态,而是写出了一种冷静的回顾、觉醒。

“一旦归为臣虏”,紧密衔接上下片,气势流转得快。以下“沈腰潘鬓消磨”是一层,“最是仓皇辞庙日”又进一层。干戈无情,既归为臣虏,则腰肢消瘦,鬓发斑白,十分憔悴。然而肉体上的摧颓还不是最叫人销魂的,一次次想起亡国之痛、被虏之耻,这精神的苦闷才最令人不堪。当日兵临城下,后主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临行前匆忙辞庙,告罪先人。宋军催促上道,后主仓皇应命,内中百感交集,早已心神无主。教坊按照惯例奏起离别的曲子,三千宫娥哀哭一片,面对此情此景,后主非“挥泪对宫娥”无以为。后主聪明仁恕,不独笃于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即臣民宫娥,亦无不一体恤爱护。他对宫娥之哭,绝不是一般的小儿女情态,其中包含了乱离之痛:这一去,个人生死,吉凶未卜;这一去,家国不保,祖宗基业毁于己手;这一去,宫人三千、天下苍生,皆无力回护。欲行不忍,欲留不能,痛苦无告,就放声一哭吧。

全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感情深曲郁结,极其哀痛。李煜的个性和风度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纯真,二是帝皇气派,三是多愁善感。其中,纯真的禀性既使他在作词时毫不掩饰,绝无拘束,也使他的作品语浅情深,真挚动人。本词中“几曾识干戈”“挥泪对宫娥”,就是李煜十分诚实地写出自己的心思,并无半点假饰。“‘真’字是词骨”(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正是因为李煜始终抱着“纯真”的创作态度,所以才会产生出他那浸透血泪、饱和真情的不朽词章。(刘玉洁)

链接 词牌《破阵子》。《破阵子》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出自《秦王破阵乐》,后用为词调,故多用于表达慷慨激昂、悲壮豪迈之情。《词谱》卷一四:“陈旸《乐书》云:‘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破阵子》又称《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宋攻灭南唐。在宋灭南汉政权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惧怕宋军的进攻,主动向宋行藩臣之礼,企图继续维持其统治,暗中却缮甲募兵,积极备战。宋开宝七年(974)九月,宋以李煜拒命来朝为由,调集十数万大军,战船数千只,由曹彬、潘美率领,分兵进攻南唐。战初,李煜本以为坚壁固垒,可以使宋军疲惫而退师,遂委兵权于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每日于后苑谈经讲易,不问政事。宋军在占领了军事要隘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之后,便在采石矶跨江架设浮桥,保障后续部队南下,宋军此举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堪称是一个创举。开宝八年,宋朝大将曹彬在连续攻克溧水、宣州之后,对南唐都城江宁(今江苏南京)形成围攻之势。江宁孤城无援,遂陷入绝境,李煜在慌乱之中再次派遣使臣赴宋请求缓兵,宋太祖以“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为词拒绝。宋军随即由三面攻击江宁,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宁破城,李煜率臣僚出降,南唐覆亡。

雷峰塔遗址发现的吴越国王钱俶刻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1924年9月,杭州西湖边的千年古塔雷峰塔轰然倒塌,在废址的砖孔中发现了吴越国王钱俶刻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该佛经经书之首镌“天下兵马大元帅昊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纪”三行。是知,经卷刻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吴越钱氏刊《宝箧印陀 罗尼经》有丙辰(956)、乙丑(965)、乙亥(975)三种刻本,其中以乙亥本流传最广,北京图书馆等单位有收藏。丙辰本最为罕见,1957年瑞典国王曾购得丙辰本一卷,现藏瑞典皇家图书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