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
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
涧苔侵客屦,山雪入禅衣。
桂树芳阴在,还期岁晏归。
“中南”,即中南山,一名终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陕西西安市南40公里处,是秦岭西至武功县境、东至蓝田县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峭壁秀丽的山峰。这里自古以来便是隐士和僧侣理想的居住场所。相传温庭筠早年曾一度在山上结庐随宗密禅师学佛。这首以中南佛塔寺为题的五言律诗,就描写出了诗人置身于山上那种鸣泉林霭、苍苔素雪氛围中所产生的一种空寂澄静的心境。
“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其中 “翠微” 代指林木茂盛的山峦;“柴扉”即柴门。由于禅人往往生活在“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里,一坞白云、三五间茅屋便是他们的寓所,因此诗中的“柴扉”实际上是指代佛塔寺。首联二句,诗人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中南佛塔寺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鸣泉之声隔山可闻,足见此处环境的幽静;而“千里到柴扉”一句,则强调出这里已经远离了喧嚣的尘世。置身于这样一种清幽静谧的空山深谷之中,作为一个曾经广游名山佛地、有过学禅经历的诗人,温庭筠自然会像那些孜孜追求内心解脱的禅僧一样,顿时将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向自然的胜景,从而步入一种超绝尘想的禅定境界。颔联二句正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这种刹那间的心灵感受。特别是 “林昏虎有威”一句,更是生动地描摹了他当时所处的精神专注的禅定状态。正因为诗人此刻已经处在了一种离相定心、凝神静思的精神状态中,尘世间的一切喜怒忧惧之念早已烟消云散,所以即便是茂密昏暗山林中传出的威严可怖的虎吼声,也丝毫不能引发出他产生半点恐惧之心。
假如说颔联二句所表明的仅仅是诗人已经进入一种精神专注的禅定状态,那么接下来的颈联二句,则是通过艺术想象、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温庭筠处在禅定状态中当下产生的一种空明澄彻的心境。惟其空明,故所思之物为苍苔、素雪而一尘不染;惟其澄彻,故能在冥思中与万物融为一体而对大自然萌发出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有了这种对大自然异乎寻常的亲切之感,诗人自然会对中南佛塔寺清幽的环境产生出难分难舍的依恋之情,于是尾联二句写道:“桂树芳阴在,还期岁晏归。”在这里,诗人既点明了当时的季节正值丹桂飘香的仲秋之际,又深情地表明他内心盼望着不久的将来,也就是说年终岁晏之时能够重新返回到这令人冰心皎洁的清幽山林中来。
在温庭筠的这首短诗中,你看不到浓艳的色彩和绮藻的字眼,有的是清丽如画的自然风物和宁静空寂的禅心禅趣,所体现的是一种冲和清淡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显然得力于他学禅宗密和广游名山佛地、多与僧师佛徒交契的特殊经历。不难设想,当一个人长时间徜徉在名山胜景和青灯古寺的氛围中,那么他的审美情趣难免会在禅光佛影的潜移默化下变得宁静清寂,反映到艺术风格上,自然形成冲和清淡的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