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哭柏岩和尚》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 (815年), 此时诗人37岁。 “柏岩禅师”又称百岩大师, 俗姓谢, 名怀晖, 修于太行百岩寺, 是当时有名的高僧。 元和三年 (808年), 柏岩禅师被召入京师, 入麟德殿讲经,后以疾固辞,元和十年(815年)十二月在京师章敬寺圆寂,终年60岁。贾岛虽然离开了佛门,仍对佛门有深深的依恋,此系他为悼念柏岩禅师而作。

柏岩禅师为一代高僧, 遽然仙逝, 与之素有交往的贾岛深为悲痛,诗中表达了对禅师的怀念和哀悼之情。首联“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石床”是僧人打坐讲经的石坐,现在已盖满了青苔。“新”寓有禅师逝世不久之意,这是诗人想象禅师死后的荒芜景象,衬托心中哀伤之情。“师曾占几春”指禅师传经讲道,因禅师在京中七载,所以说“几春”。首联写诗人睹物生情,回忆禅师在京讲经的情景,词语中流露了心底的感伤。颔联“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写禅师只留下传经讲道的真容画像,而真身已经火化。“写”即画,明写禅师遗留下真容画像,暗寓禅师不朽形象永存之意。“焚却”即火化,按佛教戒规,僧人圆寂后须火化才能够被超度。 此处以 “坐禅身”代指柏岩禅师, 寓有禅师深得佛家精义之意。此联既表达了对禅师的深切怀念,又借 “行道影”、“坐禅身”再现了禅师德高望重、精通佛理的形象。接下来一联,诗人再以禅师去后寺庙的冷落凄清,衬托自己的悲戚哀伤。“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塔院”本指安放僧人遗骨的石塔所立之处,此处代指寺院。“经房”即僧人打坐念经之屋。禅师长眠,寺院长闭不开,厚厚的积雪压弯了青松也无人打扫; 经房铁锁把门,无人进去诵经研习,积满灰尘。诗人突出描绘寺院的荒凉萧条,其中寓含着凄凉悲伤,既是写景,又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此景此情,满目凄凉,满心哀伤,催人潸然泪下。诗人吟道:“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解空”原意指悟解佛教诸法之空相,“解空人”指深悟万物皆空之佛理的人,佛弟子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佛家认为万物皆空,要求人们摈弃情欲,六根清净。诗人哀悼禅师双泪涌流,显然尘缘难断,未入禅境。诗人用了一个“嫌”字,正是对自己六根未净的自责。而这种俗念,却使人感受到贾岛对禅师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更加反衬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无限哀伤。

这首诗为悼念禅师而作,诗中浸透着佛理,但并不枯燥晦涩,因诗人在佛理中灌注了诚挚的情感,可以说佛理与人情在诗中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