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赠道隆上人》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

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修。

老僧俗念净,静坐百不忧。

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

朅来得此地,稍觉心休休。

窗前几丛菊,青蕊亦已稠。

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

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

南冈与北岭,路近颇易求。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

赵孟頫为元朝统治者赏识,官运亨通,名扬四海。但他是宋朝皇室,失节仕元,不免物议。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这位文学艺术大师不为人们所推重。事实上,赵孟頫内心矛盾重重,时时想求得解脱,这在他的诗中有充分的反映。《赠道隆上人》就是一首典型之作。

“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点明游寺的原因。“招提”,在此指寺院。“无所之”,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赵孟頫想要逃避现实 (“避俗”),消除内心痛苦,便借助于大自然的洗礼,想从佛国的灵光里求得解脱。“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修。”写 “招提”景象。道隆上人住的这座寺院,残破不堪,杂草丛生。从诗法上讲,这两句承上启下。就僧人而言,他们俗念涤尽,无忧无虑。这种洒脱的心态又能给诗人什么启发呢?“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表面上是写景,事实上是写人。天上的游云随风飘逸,悠然自在; 止水无澜,一劳永逸,就赵孟頫而言,这是最神往又永远得不到的。他想弃官归隐,又难抛荣华富贵;他青云直上,又招人物议。伴君如伴虎,官场险恶,他也是清楚不过的。就道隆上人而言,这两句正好道出了他禅定后的解脱心态:心如止水,一波不兴,百念尽除,飘逸洒脱。与之相比,赵孟頫不能不有所感慨了: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为名利所诱,为世所累,困在樊笼也不自觉,我辈凡人,苦不堪言。这便是赵孟頫发自内心的咏叹。“朅来得此地,稍觉心休休。”“朅来”,去来,此偏在来。内心的苦痛,无尽的烦恼,只有在佛国灵光里才能稍得解脱。“休休”,写出赵孟頫此时的安逸心情。“窗前几丛菊”六句,表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偏爱、对清幽境界的向往,这正是他想求得内心平静的表现。诗人在别处曾说: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罪出》),“沧州白鸟时时梦,玉带金鱼念念非。” ( 《和姚子敬韵》)觉察到了官场黑暗,懂得了是非曲直,但是对功名富贵的执著一念永远消除不了,这便是一代封建士大夫的悲剧。山水固然可爱,但荣华也待我不薄;佛国虽然清净,但富贵吸引力更大。暂且还是继续下去,反正相距不远,有朝一日,风雨骤来,走投无路时再来吧! 所以说: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

史称赵孟頫诗清邃奇逸,读之有飘飘然出尘之想。诚然,他认为诗要有寄托,要用比兴,不求深文曲笔。所以,他的古体诗多简朴恬淡。这首五古,朴素深邃,语意流畅,形象鲜明,很有情趣,是赵诗之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