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前两句“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如平白家常语,它告诉读者僧人长年生活在西湖上,以致与篙师十分熟识,到了不论船钱的亲密程度。这是一个极普通、平常的境界,丝毫看不到佛门的孤寂、幽森。相反,它表现出的是牧歌式宁静、自然的生活片断,充满了闲适、随和的生活气氛。只有一个“独”字,隐约透露出僧人高洁浚泊的性情。正当他处于一种内心平静,从容舒缓的状态之中,一声清脆的鸟啼打破了湖面的幽寂,僧人抬眼悠然眺望,映入眼帘的是夕阳中横卧着的列岫青峰。这一寂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美景使人的心灵微微颤动,在这一刹那间,僧人以禅宗特有的思维方式,让联想超越一切逻辑推理的约束,大幅度跳跃,将鸟啼与远山、夕阳这些毫不相干的景物联系起来,听觉与视觉的界限不再存在,只有内心世界处于一种澄澈清静的状态。这发生在一瞬间的顿悟,使诗人自己仿佛与自然相融化,领悟到了佛的旨趣,流露出喜悦、满足。
这首绝句有着宋代文学特有的平实风格,全篇没有提到枯躁、玄奥的禅理,但我们却从诗中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那带有禅意的人生偶然的感叹。前两句写近景,后两句则把视线拉向远方,静中有动,平淡中又见声色,极富层次感,不但浸透着作者宁静高洁的情怀,而且启发读者按他的思路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玄妙。
究其原因,这首绝句正是做到了严羽所说的“妙悟”,也是王夫之所说的 “即景会心”。
诗作者道济身为佛门中人,深得禅宗“佛即本心”的真谛:大地山河,日月星辰等等世门万物乃至宇宙都是我心幻化的结果,因而在对大自然的静默观照中领略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诗人怎样把他在抬头远望的那一瞬间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感传达出来呢?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认为玄奥的禅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实际上,禅宗仍是无法避免使用语言及形象来阐述佛理,只不过不再使用单纯的说明或比喻方式,而是运用启发人们去自我体验的方式去感悟。如这首诗的后两句,一写鸟啼声脆,一写落照远山,没有明言任何道理,只是以禅宗特有的跳跃式思维将二者联系,这种联系看似无理,但读者却从中领略到了复杂微妙的禅思理趣。在这一点上,正如严羽所说,禅道的妙悟与诗道的妙悟完全一致,它们都是在直观自然景物的一刹那实现感情与理性的完整统一。正是因为“妙悟”这种一刹那间的敏锐的艺术直觉,使道济的《偶题》成为一首成功的禅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