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良品德的矫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学校中常常有一部分后进生,他们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缺乏正常的自尊心,怀有较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对前途信心不足,自尊心常常以消极对抗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对教师怀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认为教师轻视自己、讨厌自己,对教师保持距离,格格不入;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儿童的不良品德在有的孩子身上轻一些,有的孩子比较严重。不良的品质是在后天不良的环境中形成的。他们常常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一些恶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有的家庭成员甚至教唆学生去干坏事;家庭缺乏正确管教孩子的气氛和方法,有的父母双方对儿女教育要求不一致,有的对儿女放任自流或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不重视孩子,不理解孩子;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不高、要求不严,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包庇和纵容。他们也会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而品德不良。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在学校的集体教育中,有的教师不能针对孩子的特点教育学生,对学生的行为问题采取的对策不适当,学生没有得到关怀和帮助。儿童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时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对社会不良现象缺乏分辨,容易受到诱惑。对待不良品德,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齐抓共管。要注意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承认孩子对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敞开心扉,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始终如一地信任他们,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培养和利用他们的集体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和家庭的力量,为他们在班集体里和家庭里以及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品德不良的转变,儿童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他们时刻都处在不良行为习惯和良好行为品质的不断冲突之中,成人要善于抓住醒悟转变的契机,促成转变,在发生反复时,要保持信心,坚持转变;帮助他们形成是非观念、提高辨别能力是关键的一步,要允许孩子自己去分析、判断,循循善诱,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要磨炼他们顽强的意志能力,创造新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建立自我控制能力,抵制外来诱惑,形成新的行为习惯;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对症下药,年龄小的儿童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因为好奇,容易及早矫正,年龄大的儿童的积习,比较严重,要多方面着手,逐步转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