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树立远大目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具有天才的人,决不能因为自己有天才而不努力学习,有了天才还应当从小立定志向,树立远大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学习,勤奋读书,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懈地奋斗,这样才会有所成就。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没有为自己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是过一天算一天,到什么山才唱什么歌,那样即使有所成就也是侥幸得来的,其成就也必定是极其有限的。查查中国古代史书,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著名历史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就有大志,想要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或想要与前人媲美并肩甚至超越前人的人,很少能发现或根本找不见毫无志向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从小就有大志,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后来终于实现志向,成就了大事业的伟人,他们是怎样立志,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间(公元420—502年)的史学家兼声韵学家沈约,出身于已经破落的官宦之家。他的父祖辈都立有军功,做过将军、太守一类的官,并且多数能文能武,有著作传世。到沈约这一辈时,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家族中已有多人被杀,家里的财产或被充公,或被瓜分,已经变得十分贫穷了。沈约13岁时,父亲也在政治风波中被杀,使得沈约少年时代就“流寓孤贫”,过着投亲靠友混口饭吃的日子。但是沈约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从小就立定志向要振兴家门。在颠沛流离中他没有学好武艺,不能像父祖辈那样立军功做将军。他读书却是很用功,积累了不少知识,于是决定著书立说,做个文人学士。沈约特别喜欢史学和声韵学,很早就立定志向做个史学家和声韵学家。他生活的时代离晋朝灭亡还不远,记晋朝始末的史书还没有人编写,于是他先着手编写《晋书》。经过多年努力,编成了《晋书》120卷。不久,刘宋灭亡,南齐建立,沈约又决定编写《宋书》。他不是那种光会立志不去努力的人,而是立定志向就孜孜不倦地去实行的人。又经过多年努力,他编成了《宋书》100卷。后来沈约编的《晋书》在战乱中亡佚,而《宋书》则流传了下来,并早已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中。在声韵学方面,沈约经过多年研究,撰有一部《四声谱》,为中国声韵学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另外他还有文集100卷,收有他平日所写的诗文。沈约的成就,实在是与他从小就立定志向,树立了远大目标,并为之不倦地奋斗分不开的。他的成就说明了立志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

宋朝文学家柳开自幼喜欢文学,仰慕唐朝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的文风,因而自己改名为肩愈,字绍元,表示欲与韩愈比肩和绍承柳宗元的意愿。他立定志向以后,每天都要用功诵读这两位唐朝大文豪的作品,不但把他们的文章读得能够朗朗背诵,并且还逐字逐句体会文章的意思,揣摩篇章结构的奥妙。经过这样苦心孤诣的钻研以后,柳开又摹仿着进行写作。他每写一篇,都要十遍八遍地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为止。经过摹仿以后,他才放开手脚自己出题作文,或请别人帮他出题和修改文章。开始写的文章总是不如人意,字句有些别扭,气势不够恢宏。后来柳开体会到文如其人的道理,认为写文章并非只是用字造句的技巧,而是跟个人的思想修养和对事物的观察力有关。韩愈、柳宗元为人正直而有骨气,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也毫不气馁,从不向人乞求怜悯,所以他们的文章才有气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又很细致,所以文章中有精彩的描写,读来能娓娓动人。因此,柳开决心也要做个正直的人,并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他小时候本来就疾恶如仇,13岁时曾单独跟前来抢劫的强盗决斗,不但赶走了强盗,还砍下了强盗的两个脚趾。而且他还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他决定保持和发扬自己从小就有的这种优良品德,使个人修养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他又在课余时间跟朋友下棋,培养自己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经过这样学习做人和培养观察力,久而久之,他觉得对自己写文章确实大有帮助,写起文章来能得心应手,并且也颇有气势了。这时候,他才敢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谒当时具有文名的学者,终于先后受到了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一带)知府王祐和著名作家杨昭俭、卢多逊等人的赏识。他们都夸奖他的文章写得好,具有韩柳遗风。其时柳开还不到20岁,说明他在青年时代就已成才了。后来柳开做官也很有成绩,他做过文官,也做过武官,带兵打过仗。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的文章也越写越好,一扫五代十国时期的柔弱文风,开创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风气。因此,他被人们称许为“开古圣贤之道”、“开今人之耳目”的文章大师。柳开的成功,也是与他少小立志,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分不开的。这又一次证明了立志与成功的密切关系。

宋朝文学家苏轼从小立志向东汉节义之士范滂学习的故事,已在前面讲过,这里再补充一个他从小立志向当代贤人学习的故事。苏轼刚上学读书时,看到同学中有人在传阅石介写的《庆历圣德诗》,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宋朝贤臣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人。苏轼抄写了这首诗,指着诗中提到的人名,请求老师一一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老师给他讲解以后反问苏轼说:“你为什么对这些贤人很感兴趣?”苏轼回答说:“古人云,见贤思齐。我弄清楚了这些贤人的事迹后,好便于向他们学习呀!”苏轼不光口头上说立志要向贤人学习,并且在实际行动上用功读书,努力积累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道理。他长大以后,在从政为官、待人接物上,处处向东汉的范滂和当代的韩琦、范仲淹等人学习,力求做一个正直节义之人。他写文章诗词也是如此,尽可能地宣扬古圣先贤之道,树正气,斥奸佞,所以他的文章诗词都写得豪放而有气势,被称为豪放派作家,并选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的成功,自然也与他少年立志有很大的关系,他也是值得人们好好学习的榜样。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个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的人。他是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七、八岁时,有一天去吉水的文庙参观,见文庙中除了供奉着孔、孟、颜、曾等古代圣贤以外,自己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yi义〕、胡铨也在那里受到供奉。再仔细看这些先辈的神位上,都有带“忠”字的谥〔shi市〕号。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杨邦乂的谥号是忠襄,胡铨的谥号是忠简。文天祥看后内心深受感动,从此就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个忠臣。他对人说:“死后如果不能忠字的谥号,受到人们的供奉,那一辈子就白活了。”他自从立定了远大的志向以后,读书就格外用功了。他20岁考中进士,被选送到集英殿由皇帝亲自出题殿试。文天祥针对当时政治上的腐败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写了万余字的长篇论文。宋理宗看了他的论文很受感动,御笔亲点他为头名状元。当时任主考官的王应麟说:“文天祥的试卷引用历史典故为鉴戒,表现出了铁石一样的忠肝义胆,大宋能有这样的人才,真是大有希望了。”后来元朝大军南下进攻南宋时,文天祥起兵勤王。当时敌强我弱,文天祥临时招募的士兵根本不是元军的对手,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际上已下定了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能闻风而起,众志成城来保住宋朝的天下。结果南宋不幸战败,文天祥奉命去元营议和时被扣留。他乘机脱逃后继续抗元,且战且退,直到最后被俘仍不屈服,在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后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从小就立志做个忠臣的愿望,真不愧为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明朝著名爱国英雄于谦,也是个从小就有大志的人。他15岁考中秀才,读了许多书,对历史上的治乱兴衰颇有所体会。他认为国家兴盛的治世是因为有许多忠臣在辅佐君主;而国家衰败的乱世,就是因为奸臣当道,忠臣受到了排挤。因此他立志长大了定要做个忠臣,跟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做斗争。当时明朝正在由初期的兴盛走向中期的衰落。北边蒙古的瓦剌部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南侵,边界的形势很紧张。于谦常常听人讲宋朝爱国英雄文天祥誓死抗元的故事,就决心以文天祥为榜样,立志做个文天祥那样的忠臣。他从祖父的书房中找到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就在上面题了几句赞美这位爱国英雄的话,挂在自己的书桌旁,用来激励自己。有一天,于谦看到人家建造房屋,运来许多石灰,就深有感触地写了一首题为《石灰吟》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示自己愿像石灰那样经受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的锻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要名留青史就心满意足了。又有一次,家里冬天取暖,把煤炭放进炉中燃烧,于谦看了又有所感触,写了一首题为《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jue觉〕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在诗中又一次表达了自己愿为天下苍生幸福而不惜贡献自己力量和生命的决心。于谦后来为官清廉,一直为实现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而努力。当他任代理兵部尚书的时候,瓦剌部首领也先领兵南下,明英宗御驾亲征兵败被俘,也先兵临北京城下。于谦反对有人提出的弃城逃跑的错误主张,带兵抗击也先,保卫了北京的安全。后来于谦虽然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不幸被杀,但是他抗击也先保卫北京的英勇事迹永远为人们所传诵。他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实现了早年立定的志向,成了明朝中期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英雄。于谦的事迹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少年立志与后来获得成功之间的重大关系。

总之,一个具有天才的幸运儿,不能被自己的天才所误,而是应当少小立志,树立远大目标,并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一个幼年并不聪明的平常少年儿童,如果他能少小立志,树立远大目标,并且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长期努力,他也有获得成功的希望。这里面的关键是立志加努力,天才是其次的。天才加立志加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平常人能立志加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光有天才而无志向也不努力的人是成不了才的。

这里还要补充一个史书中提到的孔融志大才疏的故事,用来说明立志与努力的关系。孔融自幼有很好的品德和聪明的头脑,说明他是有天才的。幼时家里分梨吃的时候,他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自己挑最小的。这就是千古传诵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他在少年时也曾立有靖难安邦的远大志向,想要为国家的统一安定出力,但是他才疏意广,到头来也未成就什么事业。才疏就是本领不大,意广就是意志不集中。为什么本领不大?那是因为不努力。为什么意志不集中?那就是因为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缺乏专心一意干事业的恒心。所以史书上说他“才疏志大不自量”,“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由此可见,立志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立的志向越大越好。立志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客观条件,考虑国家民族的需要,立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目标既经确定,就要专心专意地、孜孜不倦地去为之奋斗,求其实现。一切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都应去掉,即使偶而遇到一些挫折也不要退缩回头,那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少小不立志是会一事无成的,而志大才疏,即立了大志而不专心专意地去努力奋斗也是不会成功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