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特征的形成及行为发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性格是态度体系与行为方式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其复杂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幼儿的行为决定于具体的生活情境,直接受外部环境影响,未形成稳固的特征。第二阶段是小学与初中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行为形成阶段。由于稳固的行为方式已在形成过程中,因而性格特征正在日趋完成塑造。对已形成的不良行为和性格特征,需进行强有力的教育。第三阶段,青少年期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性格的改造较困难。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及行为处于形成与定型的阶段。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在发展着,性格特征的稳定性趋向成熟。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的动力性质表现在多种性格特征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合。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上的意志特征之间密切程度,随年级增高而加深,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象力,往往不是来自自身性格的态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年级的提高,中学生学习勤奋努力、认真的特点主要来自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心。因此,家长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培养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各种活动练习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巩固成为整体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发展又有可塑性。一般说,初中生中,有的学生的性格特征常带有消极或软弱的成分,任性胆小,懒惰等,到高中一、二年级就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另外,男女少年之间性格差异,在小学阶段并不明显,但到中学阶段则逐步形成了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教师和家长要抓紧青少年性格成熟前的“塑造”工程。根据青少年性格的种种表现,鉴定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性格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估计,有效地帮助成熟前的青少年按照科学要求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要创造一定条件,改造那些性格初步成熟的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