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典故故事|强弩之末释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50 强弩之末

【溯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释义】

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故事】

西汉时,有一位叫韩安国的人,本是梁王刘武的中大夫,后来因为触犯国法,被免去了职务。武帝继位后,知道韩安国很有才能,便把他召回京城,派他担任北地都尉。

这时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战和不定,时而交战,时而议和。一天,匈奴突然派一位使者来长安,要求和汉朝议和。武帝不知匈奴的真正用意,一时之间难以决定。于是召集朝廷的文武官员,共同讨论这件事。

朝中大臣有个叫王恢的人,过去在边疆做过几年官,对于匈奴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他认为凭汉朝的军事实力,一定能扫平匈奴。因此反对和匈奴议和,建议汉武帝立即发兵征伐匈奴。

韩安国听了,不同意他的观点,说:“匈奴现在的兵力日益壮大,而且是骑兵居多,神出鬼没,流窜不定,我们汉朝士兵却不擅长骑术。如果我们出兵千里去围剿匈奴,劳师动众,不但很难成功,而且还会给匈奴胜利的机会。这情形就像是射出的一支箭,飞行到最后,已经没有力量了,连最薄的绸缎也无法穿破;也就像是狂风的尾巴,连很轻的羽毛也无法吹动。我们现在发兵征伐匈奴,是不明智的做法。依我的看法,倒不如和他们缔约谈和,等我们有了强大的实力再发兵也不迟。”

汉武帝觉得韩安国的分析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和匈奴议和。

【智慧语林】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而对生死相敌的对手,这一条则更为重要。伟大的角斗士都是不会随便轻视他的对手的。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视线中。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对方好点就是我方好点,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