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鹓鶵》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寓言·鹓鶵》寓言赏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于是, 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惠子名施, 与公孙龙同为战国时代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既是庄子在学术上的论辩对象,又是庄子的好朋友。惠子死后,庄子很怀念他,还说过从此以后,“我没有论辩的对手了,我没有谈心的朋友了”一类颇为伤心的话。

庄子主张“无为”,惠子追求“有得”。在这一点上,他们是难以通融的。庄子总想用“刺激”的办法让惠子醒悟,不要“以得殉名”。寓言说,惠子曾为梁惠王相,庄子前去拜访他。当有人说庄子会要取代相位时,惠子很担心,在都城中搜索庄子三天三夜。结果遭到了庄子的辛辣嘲讽。庄子讲了一个“鹓鶵与鸱”的故事,将自己比作鹓鶵(yuan chu),将惠施比作鸱(chi,猫头鹰),将相位比作腐鼠。鹓鶵是凤凰一类的飞鸟,从南海飞向北海,行程万里,栖梧桐,食练实(竹米),饮醴泉(甘泉)。气魄宏伟,胸襟高洁,令人钦敬。在它的眼中,猫头鹰何值一提?腐鼠哪屑一顾?这样一番比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道家学说的深信之忱,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富贵、权势的鄙弃和对“以得殉名”的否定。庄子这种“视相位为腐鼠”的犀利眼光和愤激情绪,对后世读者认识剥削制度的腐败与肮脏很有帮助。

这则寓言在形象描写上除了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之外,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它极写凤凰的志趣高洁:从南海出发飞向北海,万里迢迢,非梧桐不栖,非竹米不食,非甘泉不饮——宁肯“劳筋骨”、“饿体肤”,不合心意不苟求;又极写猫头鹰的襟怀卑下龌龊:不但贪恋一只腐臭的老鼠,而且唯恐被抢走,竟然猜疑高洁的凤凰, 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两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感情色彩非常鲜明, 艺术感染力极强。刘禹锡《飞鸢操》:“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鹓鶵。”李商隐《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鶵竟未休!”元好问《天门引》:“海中仙人黄鹄举, 大笑人间争腐鼠。”很显然, 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这一类作品无疑都受到了本则寓言的启发。

这则寓言的语言表现力很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三个双重否定排比句, 有力地赞颂了凤凰的高洁情趣与铮铮铁骨。“鸱得腐鼠”之后,唯恐失之, 仰视风凰, 发出了“吓”、“吓”之声。这个“吓”字,是象声词,既逼真地描摹出猫头鹰的声音,又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它惊恐愤怒之状、 卑劣肮脏之心,真是形神兼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作者顺手拈来,一语反诘,“吓”字由象声词成了动词,把惠施的惊惧猜疑和盘托出,给予了辛辣嘲讽,确是“点睛”传神之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