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定向·擒鷧》注释,意译与解说
人有鱼池,昔群鷧①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③,今亦假耶?”
——《权子》
【注释】
①鷧(yi):鸬鹚鸟,又叫“鱼鹰”。②刍人:稻草人。农民、渔民扎草人置田、沟中,以吓唬鸟雀。③先故假:以前本来是假的。
【意译】
有人有只鱼池,过去许多鱼鹰来偷吃。他扎了个稻草人,为它披戴上蓑笠,拿着竹竿,让它站立塘中吓唬鱼鹰。鱼鹰开始在鱼塘上空盘旋,不敢飞下,但仔细观察,发现是假的,就照旧来啄食。时间一长,有时竟停在稻草人戴的笠上,安详自在,全无惊恐。那人看到后,偷偷拿走稻草人,自己披戴蓑笠站在池中,鱼鹰又来啄食,像往常一样飞到笠上。那人伸手抓住鱼鹰的脚。鱼鹰不能挣脱,发出了“假、假”的振动翅膀的声音。那人说:“以前本来是假的, 现在也是假的吗?”
【解说】
从养鱼人角度看,对待这样老脸皮厚的“贼”,不必讲什么规矩。岂不闻兵法“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兵不厌诈也”。你讲规矩了,它就不讲规矩;只好也不讲规矩,直治到它们讲规矩为止。换一个角度, 看看偷鱼的“贼”。池中有草人,其意甚明,不许偷也。但“贼”的原则不是看“许”不“许”,而是偷得到还是偷不到,只要觉得偷得到,皇帝老儿的帽子都敢偷。所以俗语有云,关门落锁,防君子不防小人。君子才会等主人在家时拜访,小人专喜主人不在家时登门,关门落锁则等于声明主人不在家。由此看来,各种规定、纪律、章程之类,只是“稻草人”、“关门落锁”的意思,对于贪赃枉法、作奸犯科之徒,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还须要有更好的法子治他们。
【相关名言】
立法事业, 为今日存国最急之事业。
——梁启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