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以史学家的态度写《书法菩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写笔记小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就是以另一类书法史的形式,写《书法菩提》系列,写书法家人性的丑和美,书法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仅从题目上看,就明白这个系列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但又和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不同,因为我的设想是,这些小说既要有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还要有深刻的现代意识,我姑且称之为文化历史小说吧。目前,《书法菩提》系列的第一部《金明池洗砚》已在《书法报》连载并已结集出版。《夷门书法人物》是第二部,已经完稿。第三部《宋朝官印》正在创作。

从整个大的框架来说,《书法菩提》系列从7500年前的贾湖刻符也即中国文字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民国,以笔记小说的形式,再现中国书法这一民族精粹文化的演变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家的人性史或精神史。

我的《书法菩提》系列笔记小说的创作,不同于姚雪垠、二月河们的历史小说创作。我要于现行的历史小说创作之外,再开辟出一条新的历史小说写作的路子,也就是前面说的新文化历史小说。放到目前的文学创作的背景下,这尚属于一个新的领域。

因为写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表达手法上,自然要用最传统、最民族的表现形式。我选择了笔记小说。笔记小说篇幅短小,表达灵活,又具有小说的一切特性,更重要的是笔记小说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边。而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中国人喜欢阅读短小而精粹的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六朝志怪到明清笔记小说,都很短小。但现在人们记住的,还是这些。《红楼梦》等古典四大名著,虽说都是鸿篇巨制,但也是章回的,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单元,也可以看成是系列的组合。

由此看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单从形式上看,“短和小”两个字就可以涵盖了。这无疑得继承。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重续笔记小说这一中华民族的文脉。而小小说这一新的文体,是弘扬传统文脉的最好载体,尤其是系列小小说的创作,无论是从作者或者读者的角度看,都具有巨大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是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向。实践证明,系列小小说可以说是继往开来,是最符合国人阅读习惯的,紧跟时代步伐的,而且是与中国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学表现形式。

毫无疑问,笔记小说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直至今日,笔记小说的文学意义和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挖掘。

我写文化历史笔记体小说,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对待历史的。在我的行文里,你看不到演绎的成分,更没有荒唐的戏说。我是在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通读中国正史,还要去阅读大量的野史和笔记来佐证它。我要做的,仅仅是从人性的空间来开掘历史人物,使他们从历史沉寂的故纸堆里重新活泛起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