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襄公二十四年)

【题解】

子产执政的时候,郑国内部名门望族众多,矛盾重重;同时郑国还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小国。郑国南面受到来自强大的楚国的威胁,西面有称霸的晋国的压迫,外部环境也十分险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子产在内政方面积极推行改革,缓解了内部矛盾;在外交方面巧妙地处理了与晋、楚之间的关系。郑国在子产执政以前,几乎是摇摇欲坠,正是由于子产的执政,郑国才得以转危为安。本文叙述的就是子产怎样妥善地与大国周旋,并为已谋利的一次外交交锋。

【原文】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105],郑人病之。

【注释】

[105]币:指诸侯向晋国贡献的礼物。

【译文】

范宣子主持政事,诸侯朝见晋国的贡品很重,郑国人对这件事感到忧虑。

【原文】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106],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107],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108]!将焉用贿?

【注释】

[106]寓书:托,请捎带书信。

[107]赖:利。指占为己有。

[108]没没:即“昧昧”,昏聩,糊涂。

【译文】

二月,郑简公去到晋国,子产托子西带信给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不听说有美德,而听说要很重的贡品,侨对这种情况感到迷惑。侨听说君子治理国和家,不是担心没有彩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聚集在国君家里,内部就分裂。如果您把这个作为利己之物,晋国的内部就不和,您的家就受到损害。为什么那么糊涂呢!还哪里用得着财货?

【原文】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109]!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云:‘乐只君子[110],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111],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112]?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注释】

[109]无亦是务:为什么不尽力去谋取这一切。

[110]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

[111]恕思:以宽厚的心情。

[112]浚:搜刮。

【译文】

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基础才不至于毁坏,您不也应该这么做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了就能长久。《诗》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这就是有美德吧。“天帝在你的上面,你不要有二心”,这就是有好名声吧!用宽恕来发扬德行,那么好的名声就会自然传布天下,因此远方的人会因仰慕而来,近处的人也会获得安宁。您是宁可使人对您说“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剥削了我,来养活自己”呢?象有了象牙而毁了自己,这是由于象牙值钱的缘故。

【原文】

宣子说,乃轻币。是行也,郑伯朝晋,为重币故,且请伐陈也。郑伯稽首,宣子辞。子西相,曰:“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113],寡君是以请罪焉。敢不稽首。”

【注释】

[113]介恃:依恃。

【译文】

范宣子听了子产的这番道理之后很高兴,就减轻了贡品。这一趟,郑简公朝见晋国,是为了贡品太重的缘故,同时请求进攻陈国。郑简公行叩首礼,范宣子辞谢不敢当。子西相礼,说:“由于陈国依恃大国而欺凌侵害敝邑,寡君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岂敢不叩头?”

【评析】

晋国是当时的诸侯盟主,范宣子执政期间,向前来晋见的诸侯国家索要许多礼品,使各诸侯国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子产写信劝谏范宣子,希望范宣子能改变以往的做法。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令德、令名和财货有无问题。子产认为范宣子有索贿之举,而无令德、令名,很替他担心。接着,子产分析了重币、索贿的危害性。财货作为腐蚀剂,会让诸侯丧失民心,让晋国受害,从而殃及范宣子本人。

唤起范宣子的忧患意识后,子产开始从正面加以劝谏。子产两次引用《诗经》的句子,以此来揭示令德和令名的内涵。作为晋国执政者,成为“邦家之基”就是有令德;得到百姓的爱戴,就是有令名。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了令德和令名的关系,以及令德的重要性。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执政者,就必须有令德,有了令德才会有令名,即得到百姓以及诸侯的拥戴。这样,子产就把问题问题归结到立德上。

接着提出有德和无德两种选择。是行德,让人对你心存感激呢?还是不行德,让人怨恨你呢?答案很明显,只等范宣子去选择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