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求之忍第六十三》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求之忍第六十三

求之忍第六十三

人有不足于我乎,求以有济无,其心休休。冯驩弹铗,三求三得。苟非长者,怒盈于色。维昔孟尝,倾心爱客,比饭弗憎,焚劵弗责。欲效冯驩之过求,世无孟尝则羞;欲效孟尝之不吝,世无冯驩则倦。羞彼倦此,为义不尽。

偿债安得惠开,给丧谁是元振。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心总有感到不满足的时候,此时就应用道义加以约束,能取则取,不能取则放弃,并且将多余的东西拿来帮助那些缺少它的人,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孟尝君有个宾客叫冯驩,曾经有三次分别向孟尝君讨要吃的鱼、乘的车、养家糊口的物品,孟尝君都一一满足。旁人都因冯驩不知满足的行为而讨厌他。只有孟尝君对他的这些行为并不生气,礼貌待客。后来,冯驩帮孟尝君收债,因见百姓生活贫苦而自作主张,烧毁债券,对此,孟尝君并没有生气。假如当今有谁去效仿冯驩那样过分的索求,可能就遇不到像孟尝君那样的人,只能是自讨无趣,招人讨厌;如果有谁想要效仿孟尝君的慷慨大度,也遇不到像冯驩那样的贤士了,只能是灰心丧气。因此,羞于乞求与懒得慷慨都不能做到仁至义尽。

南梁萧惠开把厩中的全部马匹赠给同僚刘希微,让他用来偿还债务;唐代郭元振把家中送来的40万钱全部送给别人,让别人用来办丧事。普天之下哪里还能再找到像他们一样的人?啊!如今像萧惠开、郭元振、孟尝君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人们怎能不忍住自己的过分要求之心呢?

【评析】

别人没有我富足的时候,要拿多余的东西来帮助缺少的人,可以心安理得。贪求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心理,贪求者总是想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为此他们不惜触犯法律,伤天害理,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粗略的看一下历史,我们就能看到许多因贪求心过重而遭致祸患的事例,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收起那颗贪求不止的心。

典例阐幽 贪得无厌,遭致祸患

春秋末年,晋国有一个当权的贵族叫智伯。他名叫智伯,其实一点都不聪明,相反,却是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也是晋国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他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任章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

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

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会引起整个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他的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他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任章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便又接着说:“您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起来。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做他的靶子,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天下人都与他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宣子非常高兴,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

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把赵国包围了。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果然如任章所料。贪欲不忍,给自己带来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