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尤利西斯》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士·乔伊斯的小说,1922年在巴黎出版,但因被认为内容淫秽,受到查禁,直到1933年才得以与读者见面。小说无论在内容和技巧上都是本世纪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小说,文学界褒贬不一,但影响深远。小说题材似乎很小——三个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18个小时中的生活,但经乔伊斯特殊处理,变得异常宏大。乔伊斯通过对人物琐碎细微生活及心理描写来表现“普通人”(Everyman) 的生活,而他不仅是都柏林市或爱尔兰的普通人,而是20世纪初整个西方文明社会中的普通人。书中展示了影响他、禁锢他的狭窄的生活环境,以及每个人物心理压抑。小说几乎涉及到都柏林生活的每个侧面: 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等,因此被称为现代社会百科全书。为了表现这样一个宏大主题,乔伊斯把他的人物放在欧洲文学中最古老的画面背景上,他选择了古老传说来支撑他的成熟的、已婚的圆型人物。乔伊斯认为 《荷马史诗》中的尤利西斯是文学史上最完整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一个勇士又是一个胆小鬼,既谨慎又鲁莽,他既是丈夫又是情人,既是儿子又是父亲。乔伊斯把主人公布鲁姆描写为现代尤利西斯,使他代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同时也使都柏林代表整个世界,小说中布鲁姆妻子莫莉与史诗中珀涅罗珀相对,斯蒂芬与特莱默契亚相对。乔伊斯把小说分为18章,每章都与史诗中各部分相对应,尽管顺序有些不同。这种以古指今的平行关系结构统领整部小说,使杂乱无章,分崩离析的现代社会获得了表现形式和重大意义,同时用喜剧性讽刺揭示出过去与现在,赋予表面微小的现在以悲剧性深度。这里英雄悲壮的历史与卑微渺小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特洛伊叱咤风云的勇士变成了忍辱负重的犹太广告商; 忠贞不渝的王后变成了追求享乐的妇人; 助父除虐的王子变成了郁郁不得志的现代文人,这些在西方文明社会中的人物在古代文化的英雄人物反衬下变得平庸渺小。《尤利西斯》是现代文学中最富创新的综合性偿试,乔伊斯不断变化风格技巧与内容相适应。每章都是由主旋律联结起来的一首完整的散文诗、每章都有自己的技巧、色彩、艺术、象征和喻意,它们不断调整变幻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此外还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旋律,有些暗示荷马史诗典故,有些暗示圣经典故。书中大量运用摹仿,在“塞克洛普斯”和“太阳神的牛”等章中,读者可以找到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民谣、14世纪道德剧、约翰·班扬、笛福、斯威福特、查尔斯、兰姆、狄更斯、卡利尔等作家作品的摹仿,读者可以读到英国散文各种语体的风格变化发展史。“普罗蒂尤斯”和最后一章“珀涅罗珀”采用大段内心独白,把意识流推向高潮。“哈得斯”中使用梦魇,“瑟西”又采用幻觉和梦境等技巧。小说在两个层次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是细致入微地刻画都柏林城,它的街道住房及市民,这是周围生活环境的现实;二是用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观念。这里意识流的运用是为了深入探求人的精神活动,表现纷乱的思想。尽管乔伊斯使用了自由联想,人物的思想流动却不是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主人公布鲁姆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儿子夭折,妻子不忠等几个中心。小说全篇现实主义描写与意识流交替使用,互相融合,到最后部分意识流运用达到高潮。乔伊斯在语言上尽量适应内容,句子省略,成分残缺,语法不规范,在长达四五十页的内心独白中没有一个标点等。小说运用象征加强主题: 赋有艺术才能的青年斯蒂芬孤独地徘徊街头,无意识地寻觅一个父亲,神奇般地他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然而这人并不是充满活力的真正父亲,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迪德勒斯,而是一个民主时代的庸人。而布鲁姆心理需要儿子,在小说结束部分二人得以相见,在对方身上找到了所需要的。这里表现的并非某个人的心理需要,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布鲁姆这一人物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反英雄形象——现代人的诞生,传统的英雄形象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社会中疲于奔命的庸人,他可悲,可怜,失去了和谐的生存环境,精神受到压抑,心灵被扭曲,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腐朽瓦解。所以 《尤利西斯》又是一部反英雄文学的杰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