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章·是谓玄德》翻译与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是谓玄德》翻译与解读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01?专气致柔,能婴儿乎02?涤除玄览,能无疵乎03?爱民治国,能无为乎01?天门开阖,能无雌乎02?明白四达,能无知乎03?

生之畜之04,生而不有05,为而不恃06,长而不宰07,是谓玄德08

今 译

神形合一,能不分离吗?精气柔顺,能像婴儿吗?涤除内心污垢,能不产生杂念吗?爱民治国,能没有作为吗?感官与外界接触,能守静如雌?明白通达,能不用心智吗?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占为私有。有所作为而不恃其能,生长万物而不主宰,这就叫有“玄德”之人!

评 议

本章是讲人生道德修养的哲学。第一段用设问与比喻的文学手法,说人生修养应当形神合一、像婴儿一样纯净,一尘不染,不受外界物欲诱惑。治国爱民,要用心智而有作为。第二段大声疾呼,呼吁当政者,要为民立“玄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高尚的人。

本章有两三句,自古以来就有不同训释,值得深入探讨。

其一,关于“载营魄抱一”的训释问题。王弼曰:“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很清楚,王弼没有把“一”解释为“道”,认为“抱一”有合一之意,即魂魄 (精神与形体)合一。林希逸曰:“营,魂也,神也。魄,精也,气也……载,犹车载物也。安一‘载’字在上,而置‘营魄’二字于下,如谜语然。魄以载营,则为众人;营以载魄,则为圣人。合而言之,则营魄为一;离而言之,则魂魄为二。抱者,合也。其意盖曰能合而一之,使无离乎?将离而二之乎?故曰‘抱一能无离乎’?此六字意甚隐,正要人自参自悟也。”显然,林希逸亦未将“一”训为“道”。我认为,王弼与林希逸训“抱一”为合一,是正确的。人之生,魂魄合一而不离则生,离而为二则死。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死。”(《庄子·知北游》)亦是此意。老子正是认为:人的魂魄合一而不分离,即生也。而训“一”为“道”,非也。河上公曰:“营魄,魂魄也。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身长存。一者,道所始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苏辙亦训“一”为“道”。高亨先生对“一”的内涵,有两种不同解释。其《老子注译》曰:“一,指道。”而其《老子正诂》则曰:“一谓身也。”

《老子》书中“抱一”、“一”的字词,其内涵并非相同,训释时亦不能一律对待。例如,《老子》第二十二章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林希逸诠释曰:“一者,虚也,无也,不足也。圣人所抱只这一件道理,所以为天下之法式。”《老子》第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林希逸诠释曰:“一者,道也。天之所以清明而垂象,地之所以安静而载物,神之所以虚而灵,谷之所以虚而盈,皆此道也。万物之所以生,亦此道也。侯王之所以保正万邦,亦此道也。”《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林希逸诠释曰:“一,太极也。二,天地也。三,三才也。言皆自无而生。道者,无物之始,自然之理也。”可以看到,林希逸对《老子》书中的“一”字,作了不同的训释,是符合老子本旨的。他把“载营魄抱一”的“抱一”,训为“合一”,是完全符合老子本意的。

其二,“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两句,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作“无雌”,一作“为雌”。究竟孰是孰非呢?王弼本、林希逸本作“无雌”;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作“为雌”。应当说,作“无雌”比较符合老子本旨。从本章这几句的句法即可看出。本章前六句,皆采用设问句,而除“天门开阖”句,其中五句皆采用反诘设问句。而“能为雌乎”是正面设问句,与“能无雌乎”的反面设问句,而从其内涵而言则是相同的。而《老子》此章的句法,从文学的艺术手法角度而言,此六句皆采用反诘设问的排比句法,艺术性较强。所以,“天门开阖,能无雌乎”,老子原文正是如此。

应当特别说明的是,本章采用文学的排比设问句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诸如《庄子· 天运》篇开头一段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后来,屈原著名的诗篇《天问》,显然也继承发展了老子本章排比设问句的艺术手法。老子采用排比设问句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其积极影响,我们也是不应忽视的。

注释



01 载:发语词。唐代陆希声曰:“载,犹夫也,发语之端也。”(《道德真经传》)今人张默生说:“如《经》中‘载笑载言’的‘载’字,和‘夫’字的用法差不多。”(《老子章句新释》)营:魂也。魄:形体。河上公曰:“营魄,魂魄也。人生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 抱一:与魂魄合而为一也。

林希逸曰:“合而言之,则营魄为一,离而言之,则魂魄为二。抱者,合者。其意盖曰能合而一之,使无离乎?将离而二之乎?故曰‘抱一能无离乎。’此六字意亦甚隐,正要人自参自悟也。”两句:意谓精神与形体能合而为一,不分离吗?言外之意,是说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分离,即能延年益寿。

02 专气:集聚精气。致柔:使之柔顺。河上公曰:“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顺柔。”

林希逸曰:“婴儿未有闻见,则其气专。致者,极也。柔者,顺也。能如婴儿专气致柔,则能抱一矣。故曰‘能如婴儿乎’?此老子设问之语也。盖曰人能如此乎?此下数句皆然。”

两句:谓使精气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

03 涤除:洗除。玄览:帛书甲本作“蓝”,乙本作“监”。高亨说:“览、蓝均当读为监。监是古鉴字,镜也。老子称人的内心为玄监,因为心是玄妙的形而上镜子。”(《老子注译》)

河上公曰:“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可供参考。

疵:瑕疵,指病。高亨说:“疵,病也,指欲,私欲是心中的病。”(同上)河上公曰:“能无疵,不淫邪也。”

苏辙曰:“圣人外不为魄所载,内不为气所使,则涤除尘垢尽矣。于是其神廓然,玄览万物,知其皆出于性,等观净秽,而无所瑕疵矣。”

林希逸曰:“荡涤瑕垢,而观览玄冥,则必有分别之心。无疵者,无分别也,虽荡涤瑕垢,而有不垢不净之心,则能抱一矣。”按:以上对此句的两种不同解读和训释,似乎皆能自圆其说。读者当仔细品评。

01 能无为乎:河上公本作“无为”。帛书乙本、严遵本、王弼本皆作“无知”。今从河上公本。林希逸曰:“有爱民治国之力,而有无为而为之心,则能抱一矣。”

吴澄曰:“爱民治国,谓君国子民用仁用智,神用于外,未能交媾于内,然身虽有事,而清静自然,形不疲劳,所谓无为也。此住世之人能养形也。”两句:谓爱民治国,能没有作为吗?

02 天门开阖:有三解:一是河上公曰:“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二是林希逸谓“天门”曰:“即天地间自然之理也。此亦借造物以为喻。”三是王弼曰:“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阖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无雌:王弼本作“无雌”。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作“为雌”。作“无雌”为佳。雌:柔静。两句:河上公曰:“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倡也。”

林希逸曰:“阴阳阖闢,有雌雄交感之理,而无雌雄交感之心,则能抱一矣。”

两句:谓面对世俗物欲,能安静吗?

03 知:同智。帛书乙本作“知”。严遵、王弼本作“为”。明白四达:林希逸曰:“明白四达,无所不通也。”两句:意谓明白通达,能不用心智吗?

04 生:生长。畜:养。句谓:生长养育万物。

05 不有:不占为私有。句谓:生长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06 恃:恃能。句谓:有所作为,不显示其能。

07 长:为万物之长。宰:主宰,宰制。两句:谓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

08 玄德:有四解:一谓玄妙之德 (林希逸说);二谓大德。苏辙曰:“虽有大德,物莫知之。”三谓玄冥道德。河上公曰:“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四谓犹“至德”。奚侗《老子集解》曰:“‘玄德’,犹‘至德’,以其深远,故云‘玄’也。此节自‘生之畜之’以下,又见五十一章,而彼节文谊完足,此疑重出而又有脱简。”仅供参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