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变之忍第二十八》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变之忍第二十八

变之忍第二十八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虿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桓温一来,坦之手板颠倒;爰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

郭晞一动,孝德彷徨无措;亦有秀实,单骑入其部伍。

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噫,可不忍欤!

【译文】

意志坚定,不因突发的事情而轻易动摇,是因为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那些胆量容易丧失的人,在突然来临的变故面前只能惊慌失措。

有勇之人因为事先有思想准备,所以能够和猛兽相斗,但遇到突然而至的蜂蝎时却逃跑;蔺相如有勇气让自己与和氏璧共存亡,却在听到锅被打破的时候吃惊不小。这说明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使人勇气倍增,而意外的变故会使人手足无措,风度尽失。

传言西晋大司马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当桓温来朝见皇帝的时候,王坦之吓得汗流浃背,连上朝的手板也拿倒了;而谢安态度从容,言语机智,令桓温大为敬佩。

唐朝元帅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在邠州驻守时放纵士卒为暴,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都虞侯段秀实捕捉了为恶士兵,单骑前往郭晞军营痛陈利害,最后郭晞请求谢罪改过。

唐代裴度听说官印丢失,安坐不动,照样喝酒,一会儿有人报告官印复得,裴度依旧端坐如故,因为他认为追查过紧印就有可能被毁,反之则有可能归还,裴度的胸怀、度量和冷静令人佩服;宋朝张泳阅兵时,军士大声起哄,三次高呼;张泳下马,也同样大声高呼三声,再骑马阅兵,起哄的军士被镇住了。啊!世事多变,只有做到事前准备充分,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冷静的心态来应付。当意外变故来临时,怎能不忍一忍心中的胆怯和惊慌呢?

【评析】

通权达变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慧,愚昧和鄙陋的人只能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地走在别人后面,永远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掉转船头。见风转舵,其实是极不容易的,见风先要观风,辩风,无智者则对风向不可能准确预测并跟随;转舵则要及时、适时,力道要恰到好处,无谋者肯定不能驾轻就熟。风向随时都在改变,识时务者会随着风向的改变而通权达变地调整自己的航向。

典例阐幽 以不变应万变

唐玄宗在位时,姚崇和张说曾一起在玄宗手下做宰相。虽然天天同殿为官,日日协作理事,但两人也常为一些日常事务而闹过不少矛盾,结果隔阂日深。由于张说常斗不过姚崇,因此十分记恨,总想找机会报复。

不久,姚崇患了重病,估计将不久于人世。一天,他把儿子喊到床前,谆谆告诫说:“张丞相与我素来不和,我死后,他很可能找茬整治你们。不过,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凶。张说这人有个弱点,特别喜欢首饰、玩物之类的东西,我死后,你们把我所有的服饰和玩物都摆出来,张说来吊唁时让他选择。如果他对这些服饰和玩物不感兴趣,你们则性命难保,必须赶快办完丧事找个地方躲避。如果他很留神这些东西,你们就要把它们记下来,并一一送到他的家里,他肯定很高兴。这时,你们趁机请他为我写碑文,他写好后马上记下来,并立即请人刻到事先准备好的碑石上,同时将张说为我写碑文的事报告皇上,并请皇上过目。张说考虑问题思维较缓慢,几天以后他就会后悔为我写了祭文。如果他要收回祭文,你们就告诉他皇上已经过目,并且已经刻到碑上。他若不信,你们就带他去看已经刻好的石碑。这样,他碍于面子,就不能再对你们不利了。”

姚崇死后,张说前来吊唁,当看到姚府陈列的首饰和玩物时,他果然兴趣倍增。姚崇的儿子看在眼里,便悄悄记下他对哪些物品格外留神。等张说走后,便派人将张说特别感兴趣的那些玩物送到他的府上,并且请他为姚崇写祭文。

张说果然很高兴,同意了写祭文,文中对姚崇的生平事迹记载得很详细,而且赞扬的笔墨也不少。但是过了几天,张说突然派人来取祭文稿本,说是文章还有些地方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见张说所为果然应验了父亲的话,便领着张说的使者去看刻在石碑上的祭文,并告诉他皇上已经过目。使者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向张说报告。张说听说后后悔莫及,捶胸顿足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至今才明白姚崇果真是比我智高一筹啊!”

可见,“穷则变,变则通”实乃千古之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