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评价略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 柳词的地位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宋词昌盛的奠基人。宋初词人张先、晏殊都有诗文集百卷不传,欧阳修诗、文、词都负盛名,今尚传有一百零三卷全集,他们都非专业词人。惟有柳永,文一首都没有,诗仅有《煮海歌》一首及散在方志里的零章断句。他的词集名《乐章集》,今传二百多首,可见他平生精力都集中在词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词论》云:“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从此,可知柳词是始出,张词是继出;柳在先,张在后;柳是主,张是辅。

二 柳词的来源

柳永一面继承唐代民间词通俗、质朴的风格,一面吸取前代文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因而改变旧曲、创制新声、发展慢词。唐代民间词,我们从前是不知道的。自从敦煌资料的发见,我们才知道唐代民间词现有一百六十多首,并且其中《倾杯乐》和《内家娇》词都在百字以上,可见当时民间音乐、民间歌词流行的盛况。宋太宗灭了北汉,全国才完全统一,他本人就知律制曲。《宋史·乐志》第一百四十二云:“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柳永以其很深的文学素养,习于唐乐、唐诗,又习于本朝的新乐、新词,经常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伎往来,创制大量慢词,开有宋一代风气。

三 柳词流传情况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这里说明柳词流传之广,也说明柳永身后萧条情况。明郑麟趾《高丽史·乐志》中也有柳词,这是宋徽宗赐给高丽的宋乐,可见柳词也传到高丽的。柳词西北传到西夏,东北传到高丽,更为中原民间广大市民所喜爱。宋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说他的词“天下咏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里,说他的词“传播四方”,也可证实柳词普遍流传的情况。宋徐度《却扫编》还记载这样一段故事:在宣和年间,刘季高侍郎力诋柳词,忽有一老宦者,拿出纸笔,跪在季高面前,请他也作一首,季高无言可答,这也说明受到人民普遍喜爱的柳词是不容抹煞的。

四 柳词的影响

北宋词坛著名作家如张先、晏殊、欧阳修直到晏几道,他们作词,都是沿袭西蜀、南唐的词风,致力于小令;张先的《子野词》中,欧阳修的《六一词》中虽也有慢词,但并不太多。惟有柳永创制慢词最多,因而影响了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这些令、慢兼长的作家。尤其他们的慢词,吸取众长,转益多师,各具特色,各放异彩,形成词学空前的盛况。即如南宋辛弃疾的《水龙吟》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吴文英的《八声甘州》开头“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又何尝不与柳词《八声甘州》开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开阔气象相似。另外,在市民阶层喜爱的基础上,也影响了宋元小说和戏剧的兴起。宋无名氏《醉翁谈录》里写的《花衢实录》和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写的《谢天香》杂剧,也都是柳永的故事。

五 柳词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都市繁荣

汴京(今开封)是北宋的帝都。宋自统一天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汴京更富庶了,商业的发展,人烟的稠密,建筑的壮丽,花木的明秀,物质的充实,歌舞的盛行,都表现了承平盛世的景色,这在柳词《倾杯乐》、《透碧霄》中都有具体的描绘。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引范镇语云:“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馀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这对柳词正是高度的评价。此外如杭州是东南财赋名都,全国著名的湖山胜区,柳永的《望海潮》词,也写足了杭州豪华美丽。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甚至引起金人侵略的野心。

二、描写青楼生活

在宋仁宗“务本向道”的统治下,柳永却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伎来往,创制新词,自然受到统治者的斥责。他在《鹤冲天》词里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见他对当时社会现实极端的不满。他又说:“奉圣旨填词。”(见《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也可见他对当时达官贵人的蔑视。在对待妓女方面,柳永也有表现出真挚情感的,如《蝶恋花》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还有同情妓女不幸遭遇的,如《迷仙引》云:“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就是希望她们能够早日脱离火坑,获得自由。不过,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柳永为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也写了不少低级趣味的冶游词,却都是糟粕,必须批判摒弃的。

三、抒写羁旅行役

柳永功名失意,飘泊四方,怀乡、怀人、怀帝都之感,一时纷集,所写词多凄凉沉着。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就指出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的确,柳词在经行役地时,不仅描画出山村水驿、奇峰突出的动人景色,并且在山光水影中凝聚着他个人的离愁别恨和身世之感。这些内容多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羁旅行役中,柳永写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四季之中,又以秋景最多而又最凄凉。《戚氏》一词,就是以宋玉自比,唱出悲秋的声音。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引前辈诗云:“《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他认为这首柳词,就是在《离骚》的影响下,继承《楚辞》馀绪,以宋玉悲秋的笔调,抒发出个人天涯沦落的不遇之感。

六 柳词的艺术

一、语言通俗

从宋人陈师道、胡仔、黄昇、沈伯时直到清代《四库提要》,无不以柳词俚俗为病,以为是下里巴人。其实语言通俗是唐代民间词的本色,也是柳词的本色。柳永不用秾丽的辞藻,不走雕琢的老路,而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景、抒情,广大人民是喜爱的。如《夜半乐》:“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语言何等明白!刻画人物,何等生动!

二、音节响亮

我们今天不知柳词的唱法,但从他词中运用四声阴阳、去声字、入声字、去上连用、句中用韵以及双声、叠韵,还可以感到音节极其响亮。如《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就是平、上、去、入四声兼用,并且是阴阳声交错运用。又如《夜半乐》“到此因念,绣阁轻拋,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句句都有去声字,末了一句八个字就用了四个去声字。去声字远扬发调,最响亮,最警动。柳词不单领字多用,句中句末都惯用。再如双声、叠韵,也是我国诗词中常用的。柳词在这方面也特别用得多。如《竹马子》开头:“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其中“荒凉”、“旷望”、“静临”都是叠韵。最后“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这里“霁霭”、“霏微”四个字都是叠韵,下面“零乱”、“萧索”、“送残”都是双声,可见每句中都有叠韵或双声。在苏轼所称道达到唐人高处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见赵令畤《侯鲭录》),每句也都有双声。柳词《雨霖铃》一开头“寒蝉凄切”四字,“寒蝉”是叠韵,“凄切”是双声。柳词多用双声叠韵,也显出他创制新词的抑扬顿挫、铿锵悦耳。词中“对”、“晚”、“骤雨”、“帐饮”、“泪眼”、“竟”、“语”、“暮霭”、“自古”、“纵有”、“待与”等字去、上连用,都不是偶然的。又如《采莲令》上片“客”、“轧”与下片“色”、“脉”都用入声,也不是偶然的。至于《木兰花慢》中的“倾城”、“盈盈”、“欢情”,句中叶韵,元吴师道也以为“得音调之正”(见《吴礼部诗话》)。

三、气魄雄伟

宋初以气魄雄伟著称的词,有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和“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御街行》)。但都还是小令。至于宋初慢词写出开阔的境界,显得气势雄伟的,那就不得不数柳永了。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夜半乐》)“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采莲令》)都是一气贯注、力透纸背的出色词作。宋俞文豹《吹剑录》以为柳词只适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婉约词,这还是片面的看法。可以说,柳词实兼有婉约与豪放之长。

四、结构完整

宋王灼说柳词“序事闲暇,有首有尾”(《碧鸡漫志》),已说明柳词的结构是完整的。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论柳词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里既说明柳词全篇的层次井然,也说明柳词的骨力挺劲。柳永慢词有两段的,有三段的。大体两段的,是前段写景,后段抒情。三段的是前两段写景,最后一段抒情,如《夜半乐》一首三段,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第一段写千岩万壑的远景,第二段写舟行两岸的近景,最后一段写远离家乡怅惘的心情,大开大合,情景交融。清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论柳词云:“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这确是公允而精到的评论。

(选自唐圭璋著《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