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雪》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题解】
1935年10月红军抵达陕北,完成伟大长征。蒋介石调集东北军五个师围歼红军。毛泽东指挥红军于11月底直罗镇战役歼灭一〇九师大部和一〇六师一个团。此役被毛泽东誉为建设西北革命大本营的“奠基礼”。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在1936年1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东渡黄河,以求发展的决策。1月底,毛泽东由瓦窑堡经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又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恰在1月底2月初,此处天隆大雪。毛泽东登高远眺,浮想联翩,思接古今,遂有《沁园春·雪》问世。1945年抗战胜利,毛泽东于是年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和谈。南社诗人柳亚子写了一首七律《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并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即手书《沁园春·雪》相赠。同年11月,这首词被重庆《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虽有讹错,一时亦广为传诵。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书赠柳亚子墨迹制版刊出。
【注释】
[雪]陕北大雪。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大河]黄河。
[折腰]屈身侍候。意谓为国忧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原指《国风》、《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朝称北方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成吉思汗]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蒙古汗国,被推为“大汗”,上尊号曰“成吉思汗”。
[射大雕]以喻武功。北方草原民族善骑射,能射雕者,称“射雕手”。
【品评】
因为有了诗人的“自注”,这首词较易索解。
上阕,全部写景,景语铺陈的过程,北国莽原雪景一层又一层展开。借写景者的专注与投入,那一份江山深情微妙透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三句,紧扣词题之“雪”,以自近及远的波及形式展开。“千里”、“万里”,非目力所能见,尤其雪中;故千里万里句皆为由眼前景而合理推想语。另一设想,则是存在着一位“巨人主体”,俯视人寰,自可收揽天下!“望”字,统领上阕下余十句。“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一写山景,一写水景;山景水景皆雪景,故而山只有莽莽,水已失滔滔。从语义看,仍与起势之“千里”、“万里”相应和。接下来的“山”与“原”,在长城、大河总体背景下浮现成近景,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句,是具有特写性质的画面。与天“比高”,其实是真实的雪中画面。因为雪,天地一混沌,才有地上之“山”、“原”与天色相混化的印象。“须晴日”三句,时间暗转,天气转晴,雪景披以阳光,有了“红装素裹”效应,更其妖娆。
上阕的雪景描写气魄宏大,角度奇特,艺术效果是前无古人的。诗人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蕴含景中。
下阕,转入回忆与议论。以“江山如此多娇”上承而下启,将上下阕勾连为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直领以下七句。这七句,又以一个“惜”字总领,表示情感倾向与分寸。“惜”者,可惜、可叹之谓也!毛泽东说,写诗不能谩骂。连对数千年封建主义的批判也仅仅化为一个“惜”字,可见用词炼意之苦心。“秦皇汉武”,只是“文采”略微欠缺;“唐宗宋祖”,只是“风骚”稍稍逊色;“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比上四人又下一着,因为他离“文采”、“风骚”更其遥远,仅有武功,“只识”、“射大雕”而已。上举五人,从封建帝王群体看,还是都有建树的;可在毛泽东眼里,仍然各有所短,其余芸芸帝王,更不足称说也。所以,历史回忆结束,毛泽东不由望雪长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有作为有影响的人物。毛泽东说指无产阶级。这是诗人的解释。读者、评者由此句引发的联想,可以放大或缩小。在我的感受里,这首词的结句,并不排斥毛泽东的人生自况。
评诗者,多言“意境”。《沁园春·雪》的“意境”之美,可谓冠绝毛泽东诗词。境阔而意高,非写作大手笔、事业大丈夫难为此章。至于景情对比、古今对比、爱憎对比等,可为写作旧体诗之典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