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烟雨中过石湖三绝》诗词选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烟雨中过石湖三绝

烟雨山前度石湖,一奁秋影玉平铺。

何须更剪松江水,好染空青画作图。

姑苏城外短长桥,烟雨空濛又晚潮。

载酒曾经此行乐,醉乘江月卧吹箫。

愁不能醒已白头,沧江波上狎轻鸥。

鸥情与老初无染,一叶轻驱总是愁。

倪瓒此行正逢秋日,烟雨迷濛,笼罩四野,山啊、水啊、天啊,一派浑沌。这种含蓄、虚幻的境界,恰是水墨画最适宜的表现对象,故作者首先陶醉于此,第一首就写他初临此境时的感受。舟行湖上,波澜不起,水面平静如玉。透过濛濛雨雾,岸上的秋景在水中若隐若现。诗人将石湖比作妇女的梳妆盒,眼前的一切均是盒中之物,足见他对美景的珍惜之情。继而作者又萌生了将这一切搬上画幅的念头,他要用那湖水所呈现的、天空般透明可爱的青色,去尽情描绘眼前之景和胸中之图。结尾二句,化用杜甫《戏题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句,言眼前这绝妙景色,正可直接入画。

第二首绝句的前半部分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追忆往事。姑苏城外的江面上,晚潮初涌,烟雨依旧。穿行于大小桥洞之间,目睹岸上物换景移,人突然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回首当年,与一批意气相投的朋友结伴舟游,载酒觞咏,兴来之时,坦腹吹箫,……转眼青首已成白头,这一切早已悄悄逝去,但是,它们又总是不由自主地要跃入脑海之中。如果说,在第一首诗中,作者曾有意忘情于湖中之景,而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已无心陶醉于昔日之欢的追忆。重温旧事只能平添几多新愁。于是,作者又有了第三首赋“愁”之诗。

“愁不能醒”二句,概括总结了诗人近年的心绪和经历。元至正十四年(1354),其妻蒋氏皈依佛门。次年,诗人于飘泊中赋有“旅泊无成还自笑,吾生如寄欲何归?美人竟与春鸿远,短发忽如霜草稀”这样凄怆的诗句,慨叹学无所成,妻离家散,欲归不能,无可奈何。其年诗人五十岁。此后张士诚兵进姑苏,诗人四处飘零避乱,倍尝艰辛,始有今日自首愁肠,沧江狎鸥之叹。栖居小舟,寂寞难耐,只能与江鸥为盟。然而,鸥鸟翻飞自在,似乎并不能为白头老人解脱愁情,于是,诗人只好轻舟一叶,满怀愁绪,飘行在茫茫江面之上。本诗用字较为精巧,起首二句尤其出色。全诗首尾联结于两个“愁”字,突出主题;中间两个“鸥”字承上启下,用以贯通,读来颇为上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