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1]!
【注释】
[1]补天余:补天不用的,意为废料。
【译文】
突兀而出,昂然耸立,有了你,长天旷野也不显得空虚。天下山岳无数,哪一座能与你匹敌?你可看到被抛弃在路边的原本是女娲炼就的补天石呵,可叹它补天无缘,反被视为一块废料!
【解析】
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这年四月十九日苏轼从惠州启程。这首诗即前往海南儋州贬所时作。近人高步瀛称这首诗为东坡五绝的代表作。
儋耳山位于海南儋县北部,又叫作松林山。小诗首二句极写山之高标不群、独立不倚的雄姿与气概。实为借山喻人,以山自喻。言下之意,任你再雄奇峻伟,也还是免不了屈居于天涯海角!于是引出三、四句,又自喻为弃置道旁的补天石,比喻新奇而恰切。苏轼满腹经纶,名满天下,素怀经邦济世之志,却横遭贬谪,难得一展抱负,犹如女娲炼就的补天石竟然废弃于路旁而无缘补天。诗人不动声色的奇喻酣畅淋漓地抒发了满腹愤懑不平之气。周济夫先生赞叹这首诗“将一个千古同慨的重大命题,熔铸进短短二十个字中,思想内涵之丰,感情力度之强,难得其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